【導讀】
「莊生曉夢迷蝴蝶?虛幻和現實的界限到底在哪。」
在盤子中培養人類大腦,噫——
培養的大腦大概80萬-100萬個活的腦細胞,和蟑螂大腦規模差不多大,噫———
但這個盤中腦可以自主打乒乓球遊戲!
這是真的。
近期,有一群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猛人,教會了離體的腦細胞打遊戲。
這些小細胞們並沒有什麼現實生活的經歷,只是日復一日地接受和遊戲有關的神經刺激。
某種程度上,它們可能“以為”自己就是遊戲裡的那個球拍。
當然啊,我們也只是“以為”而已,畢竟子非腦細胞,焉知腦細胞不覺得自己是球拍?
一起來看下這場培養皿中的《駭客帝國》吧。
盤中之腦緣起:小鼠胚胎&人類幹細胞
從哪裡說起?
那就從這個實驗的靈感來源講起吧,它來自一場哲♂學思辨。
哲學家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在1981年提出的一個思想實驗:
如果把人腦取出體外放進缸裡,用營養液維持它的生理活性,並且在腦部發出訊號時,給它一如往常的訊號反饋,打造一個虛擬現實,它能不能意識到自己處在虛擬現實中?或者說,若“缸中之腦”發出和收到的訊號都和日常走路時一樣,它會不會相信自己真的在走路?
在40年後,一群來自生物技術初創公司Cortical Labs的年輕人啟動了一項名為“DishBrain”的體外神經網路計劃。
emmm,根據上述思路,我們可以直譯為“盤中之腦”。
這個培養皿不止一個,每個培養皿中有80萬-100萬個活的腦細胞。
注意哦,這些腦細胞可不止單來自於人類。
有的培養皿裡是小鼠胚胎的腦部取出的細胞,有的則是人類幹細胞誘導分化而成的腦細胞。
又是哲學思辨問題——大腦應該具有思考能力,所以它們知道它們是活在培養皿裡嗎,它們又來自哪裡?
頭部科技 ,
細胞在培養皿中自己玩起了遊戲,盤中之腦誕生!#腦機介面 #人工智慧
影片號
我們無從得知,但它們的一切體驗來自於這群科學家給的神經刺激。
腦細胞下面排列著密密麻麻的微電極,負責刺激它們。這些刺激並不隨機,而是根據雅達利乒乓球遊戲(Pong)生成的。
乒乓球與球拍的相對位置,決定了“盤中之腦”的8個刺激位點中,哪一處要被刺激。
這劇情是不是有點熟悉?
是的!駭客帝國!
人類發明了人工智慧,機器人誕生但叛變,於是到了22世紀,人類在與人工智慧的戰爭中慘敗,被囚禁在維持生命的膠囊裡,動彈不得。但為了保證人類腦部正常活動,AI設計了一套矩陣,用特定的方式刺激人腦,讓人以為自己還在20世紀末,過著普普通通的正常生活,完全沒有意識到已被禁錮的現實世界。
那如今科學家的盤中腦技術,比起AI來怎麼樣?
盤中之腦比AI學的快,但沒有AI學的好
開始的時候,培養皿中的細胞都很生疏,控制不好接球板,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些腦細胞們明顯開始覺醒,能熟練的接住彈球了,而且驚奇的是單體的人腦細胞竟然比小鼠細胞控制的好,難道這就是天生優秀?
在科學家眼裡,這些盤中之腦並不是正向學習到了控球的技巧,而是因為這些細胞不喜歡意外的發生,因為沒接住球會受到意料之外的刺激,所以他們「被迫」開始好好玩。
看上去十分被動的訓練,卻異常地高效,這些細胞只需要短短几分鐘的訓練,就能玩的很好了。強如DeepMind,要訓練一個類似的機器人,也得耗費一個小時以上,跑幾千次迭代,而且消耗的計算資源折算成能量,要遠遠高於這些小細胞。
但是,等AI訓練的時間足夠長,就會碾壓這些盤中之腦,這些散兵遊勇還是難當大任。細胞的訓練跟強化學習的路子很像,有策略,有獎懲,不同的是機器最後學到的東西更有秩序,穩定性也更好。
但即便如此,「盤中之腦」學習規則的路徑和速度,依然讓科學家們大吃一驚,這些「盤中之腦」是靠什麼感知周圍環境的,感知到了環境又是如何決策?這些腦細胞之前的錯綜複雜的連線方式,是否就是智慧的形成過程?都值得好好深入研究。
盤中之腦會被控制嗎?駭客帝國也許真在上演
無論是腦科學還是機器人工智慧,研究到瓶頸的時候,人們總會陷入沉思,智慧的源頭到底在哪裡?很多人開始像駭客帝國中的角色一樣,懷疑這個世界在被上帝之手操控,人類的智慧無法衝破束縛。
在第一部《駭客帝國》電影裡,尼奧被告知這個世界被“Matrix”控制了。22世紀,人類在與人工智慧的戰爭中慘敗,被囚禁在維持生命的膠囊裡,動彈不得。
為了保證人類腦部正常活動,AI設計了一套系統,用特定的方式刺激人腦,讓人以為自己還在20世紀末,過著上班下班的普通生活,感受不到被禁錮了。
多年以後,當人們開始把《駭客帝國》(Matrix)系列電影與人工智慧聯絡在一起的時候,把“Matrix”翻譯為“矩陣”就順理成章多了,因為現在的人工智慧底層計算大部分是以矩陣的形式進行的,矩陣計算不同於傳統計算,它可以展示更多的維度,創造更多的連線,也能繼續催生新的智慧。
如果真像駭客帝國中描繪的那樣,那現在的人工智慧就是通往另一個文明的鑰匙,如果AI能控制盤中之腦的進化方向,對周圍世界的理解將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不可思議的科幻離我們越來越近,有點危險,但又有點期待?
參考連結:
https://www.newscientist.com/article/2301500-human-brain-cells-in-a-dish-learn-to-play-pong-faster-than-an-ai/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12-24/doc-ikyakumx60591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