謠言:卡魚刺吞飯糰喝醋可去除
吃魚有“風險”,想必不少人都被魚刺卡過喉嚨。這是一種咳不出也咽不下的感覺,而且還有陣陣的刺痛感,久久不能緩解。那麼,魚刺卡喉到底該怎麼辦呢?突然感覺被魚刺卡住喉嚨,應立刻停止進食,因為吞飯糰或饅頭不僅不會解決卡喉問題,反而會讓魚刺刺穿或劃傷咽喉,引發感染,甚至導致咽喉膿腫。另外,若魚刺跟隨飯糰進入食道,也會對食道黏膜造成傷害。
既然吞飯糰不可取,那喝醋如何呢?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醋酸的確有軟化鈣質的效果。但是普通食用醋中含有的醋酸僅3%,而且醋喝下去後直接透過食道到達了胃部,和魚刺的接觸時間可能連幾秒鐘都不到。從食用醋的濃度來看,即便直接將魚骨扔到醋裡,也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軟化。
摳喉嚨,行不行?這是很多人會選擇的方式,透過刺激喉嚨將魚刺咳出或者與胃內的食物一起吐出來。但這種方法只是針對卡的位置比較淺的魚刺,如魚刺位置非常深,不僅吐不出來,還可能對周圍的黏膜組織造成傷害。
正確的方法:如果魚刺卡在口腔和咽喉部位,可讓身邊人用勺子按壓舌頭,觀察魚刺所處位置,找到後用鑷子迅速取出。如果魚刺卡在深喉和食道內,自行處理比較危險,應立刻去醫院解決。
謠言:心臟病發作 劇烈咳嗽能救命
這是謠言,心臟病發作時,劇烈咳嗽會導致病情加速惡化。
不知從何時開始,朋友圈裡流行這樣一種“急救方法”:當心髒病發作時或心臟停跳前,用力咳嗽能救命。的確,偶爾有醫生會用到這一方法。例如做心臟造影時,醫生在給患者冠脈注射造影劑後,可能會導致患者心動過緩。此時,有的醫生會讓患者用力咳嗽,使心跳加快。但在現實生活中,心臟驟停是很難被預知的,此時就算咳嗽有效,意識也已接近喪失,患者難以控制自己的動作,咳嗽並不能救命。
常見的心臟病包括冠心病、心絞痛、心肌梗死。絕大部分猝死是由心肌梗死或心絞痛導致的。若是因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引起的胸痛,劇烈咳嗽會增加心肌耗氧量,進而加重心絞痛、心肌梗死的程度,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甚至加速死亡。
如遇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發作患者,正確的做法是第一時間讓患者保持一個舒服的體位,如果血壓不低,可以含服硝酸甘油;如果血壓偏低,可以含服速效救心丸。如果患者是心絞痛發作,含藥後可緩解,緩解後需儘快將其送至醫院進行治療;患者是心肌梗死發作,含藥後也不能緩解症狀,則必須撥打120。此時只有把患者送到醫院,開通血管後,病情才能穩定。
此外,有時用力咳嗽還會直接導致暈厥,咳嗽所致暈厥佔成人暈厥總數的2.6%,引起暈厥的主要機制是咳嗽導致腦血流量減少。
謠言:醫用口罩殘留致癌物
這是謠言,從正規渠道購買的符合國標的醫用口罩,都是安全的。
一段“口罩消毒殘留物是一類致癌物質,用口罩前要抖一抖”的影片在網路上廣泛流傳。針對口罩上的環氧乙烷殘留是否會致癌這一問題,專家介紹,環氧乙烷是一種廣譜滅菌劑,可以穿透包裝對醫用口罩進行滅菌。滅菌完成後,環氧乙烷會揮發出來,這個過程叫做解析。通常情況下,無菌醫用口罩滅菌後在生產企業經過7-14天的解析,就可以將殘留的環氧乙烷釋放出來。解析完成後,生產企業還會按照國家相關標準對口罩的環氧乙烷殘留量進行檢測,出廠檢驗合格的無菌醫用口罩才能上市銷售。因此,只要是符合標準要求的醫用口罩,都是安全的,可以放心使用。
佩戴口罩前,是否有必要先“抖一抖口罩”來減少環氧乙烷殘留造成的影響呢?專家表示,其實是沒必要的。在醫院,醫護人員是不會這麼做的。口罩從包裝裡拿出來是一種無菌的狀態,他們不會刻意把它在空氣中進行暴露。對於普通市民,如果透過抖一抖、晾一晾的方式可以更安心,那一般情況下這麼做也不妨礙口罩的防護效果。環氧乙烷消毒裝置成本較高,消毒效果好,購買口罩要選購正規企業生產的產品,小作坊產品可能存在原料、生產工藝缺陷,導致產品不合格或細菌超標。
謠言:喝豆漿能代替吃豆腐
這是謠言,喝豆漿不能代替吃豆腐。
很多人認為,豆腐和豆漿都由大豆加工而來,因此兩者可以相互替代。然而,它們雖然都能提供優質蛋白質,但從補鈣的角度來說,不能用豆漿替代豆腐。
豆漿是大豆經過加水磨漿、過濾、加熱等工序,使蛋白質等有效成分溶出,去除了大量的粗纖維、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和植物紅細胞凝集素等得到的乳狀液體。豆漿豆香濃郁,保留了原料中大多數有益成分,如大豆異黃酮、豆固醇等,其營養素含量主要是由加水量決定的。一般來說,打豆漿時大豆與水的比例大約為1:18。
研究表明,豆漿的飽腹感很強,是非常好的扛餓和充飢飲品。其缺點在於鈣含量較低,僅為5毫克/100克,是牛奶的1/20。豆腐是大豆經浸泡、磨漿、煮漿、過濾、加凝固劑、壓榨等工序製成的產品。由於加了凝固劑,豆腐的鈣含量大大提升。比如,北豆腐、南豆腐的含鈣量分別為105毫克/100克、113毫克/100克,不過內酯豆腐的含鈣量較低,僅為17毫克/100克。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天吃25克大豆,相當於72.5克北豆腐、140克南豆腐、365克豆漿、175克內脂豆腐,分別獲得的鈣量為76毫克、158毫克、18毫克和30毫克。由此可見,喝豆漿不能代替吃豆腐。
謠言:用老鼠熬油治燙傷
燙傷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意外傷害,專業的說法是指過熱蒸汽、熱水及熾熱固體等作用於人體引起的損傷。一旦發生燙傷,面板可出現刺痛、紅斑、水皰,甚至面板剝脫壞死。常見可能引起燙傷的因素包括氣體(燒水、烹飪時產生的過熱蒸汽)、液體(熱水、熱湯、洗澡水、泡腳水、熱油等)、固體(暖水袋、暖寶寶、暖氣片、點燃的菸頭、燃放的煙花爆竹)等。
民間有很多治療燙傷的“偏方”,但其中很多也並不科學。比如,在燙傷傷口處塗抹紅汞、龍膽紫等有顏色的藥物,會影響醫生對創面的觀察和深度的判斷;在創面塗抹老鼠油、黃醬、醬油、香油、牙膏、香灰等難清除物質,不僅起不到治療作用,還會不利於清創以及增加創面汙染的機會;揉搓、按摩、擠壓燙傷的面板,只會加重損傷;用未經消毒的器具挑水皰,會造成感染加重。
日常生活中,兒童燙傷事件時有發生。孩子燙傷後,很多家長會手足無措,或者採用一些“偏方”,這樣不但沒有效果,還容易留下瘢痕,甚至造成危險。遇到緊急情況,一定要牢記燙傷急救五字訣,即衝(流動清潔的冷水沖洗30分鐘)、脫(用剪刀剪開衣物並脫掉)、泡(乾淨冷水浸泡燙傷部位10-30分鐘)、蓋(乾淨無菌的紗布覆蓋患處)、送(及時送醫)。
來 源:中國家庭報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