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遊戲《帝國時代》中的戰象嗎?騎在戰象上摧枯拉朽、碾壓一切的感覺是否很爽?的確,駕馭這些巨大的、皮糙肉厚的動物在古代戰場上就像駕駛今天的坦克一樣,讓一切敵人都感到驚恐和無力抗拒。
雖然遊戲是虛構的,然而印度的諸王、亞歷山大大帝、羅馬人和迦太基人都曾使用過真實的大象,作為他們那個時代的“坦克”。
公元前278年至公元前276年,迦太基人在西西里島與希臘將軍皮洛士 (Pyrrhus of Epirus) 作戰時首次遇到戰象。他們被好鬥的厚皮動物嚇壞了,隨後很快就開始為自己的軍隊購入北非森林來的大象,並使用透過埃及僱傭的印度象夫,以及來自敘利亞、努米迪亞和其他地方的馭手。
是的,戰象在許多方面真的很像現代裝甲部隊。例如,它們需要步兵的支援才能運作。雖然坦克很強大,但依然沒有辦法在缺乏步兵伴隨的情況下,尤其是在城市環境中作戰,因為它們需要步兵來保護其脆弱的側翼和不被反坦克部隊所分割。因此,在古代,戰象周圍也總是圍繞著各種步兵,兩者相輔相成。
戰象的優勢
最早,軍隊在大象背上建造“炮塔”,使坐在裡面的3名弓箭手可以近距離向敵方步兵投下箭雨,這幾乎就像今天支援步兵作戰的狙擊手一樣。同時,弓箭手也可以在作戰中保護大象。當然,他們也必須這樣做,因為如果大象倒下了,他們也沒有多少存活的機會。
但僅靠弓箭手是不夠的。為了提高戰象的生存率,各國軍隊為大象披上了各種各樣的厚重鎧甲,來保護其軀幹和長長的鼻子。象鼻不僅是大象身體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能否存活的重要工具。深諳這一點的敵軍往往會猛攻象鼻並試圖切斷它。(一些軍隊會為象鼻綁上掛有鐵球的鐵鏈,當象鼻甩來甩去的時候,就會把敢於靠近的敵方士兵打成肉餅)。而其他手持長矛或標槍的步兵則會攻擊大象的側面,試圖來孤立戰象。
雖然戰象肯定能夠造成敵方兵力的損傷,但將它們投放到戰場上的主要目的並不是這一個,因為大象抬一次腿也就能夠踩死一名士兵。戰象真正擅長的,是在戰場上製造混亂。當它們發起速度高達15英里/小時的衝鋒時,往往會破壞原本堅固的敵人步兵方陣或防線,並造成混亂,讓敵人四下逃散或相互踩踏。戰象會在敵方陣營上衝出缺口,讓隨行的己方步兵趁機衝進去,並對陷入混亂的敵人大肆斬殺。
同時,戰象造成的心理衝擊是巨大的。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是一名古代士兵。在沒有電視、電影和手機的年代,你可能很少看到自己村莊以外的世界。為了填飽肚子,你參了軍。然而當你手拿長矛或大刀信心滿滿地迎戰敵人時,突然看到從敵陣中衝出一種你從未見過,無法解釋的怪物。你甚至不知道那是一種動物,因為它們從上到下披掛著厚重的鎧甲。你僵在那裡,直到被象背上射來的箭雨射倒或被粗壯的象腿踩成肉泥。
當然,大象還是很容易造成敵方大量傷亡的,因為憑藉4噸重的巨大身軀、長長的獠牙和厚厚的面板,它們可以幫助摧毀敵方的防禦工事如城門或柵欄。戰象就像一個活動的攻城錘,而且是自行推進的。另外,人類並不是戰場上唯一對大象感到恐懼的。騎兵的馬匹也一樣心懷敬畏。兩軍對峙之中,本來排列整齊的馬隊當面對出現的戰象時,就會開始分崩離析。
戰象的力量不僅在戰鬥中有價值。在戰鬥之間,它們可以攜帶大量貨物,拖動建築材料,而且可以行走很遠的距離。另外,它們還很容易馱著貨物和裝備渡過河流。
戰象的弱點
不過,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要明白為什麼戰象在古代戰術中存在的時間相對較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穩固的後勤贏得戰爭,而大象卻是後勤供應的噩夢。比如漢尼拔的軍隊中,每頭戰象每天都要吃掉多達300磅的草料,需要60多人專門服侍它們。想象一下,試圖用古代世界的補給線讓一頭大象吃飽是多麼困難,因為它意味著每一盎司的飼料都必須由人類和其他動物如馬匹以極其緩慢的速度遠方運送而來。而羅馬人對付它們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避而不戰,等這些巨獸不斷地消耗漢尼拔軍隊的草料,直至拖垮其後勤部門的能力。
除此之外,一頭大象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長到作戰所需的體型,並投入大量時間訓練、裝備和培養專門的馴象師來駕馭大象。最好的戰象大約有60歲,成熟的大象更有經驗和服從紀律。最早的時候是不會有人去花那麼長的時間去飼養一頭大象的。那時的軍隊是到野外去圍捕它們,馴服之後為己所用(大多數軍隊使用印度象,但也有使用其他物種的例項,例如非洲大草原象,它們比印度象大,但更難訓練)。戰鬥中只使用雄象,但這並不是因為它們比雌象更強壯、更兇猛。那是因為雌性會從公象身邊逃走。想象一下,為了戰爭而花費幾十年的時間飼養一頭大象,到頭來它卻因某種疾病死了或逃走了。這是一項巨大時間、人力和資源的投資,而一切卻有可能是徒勞的。
而且,一旦敵人戰勝了最初的恐懼並回過神來,他們就會找到擊倒大象所需的戰術。比如公元前255年,斯巴達僱傭軍將軍Xanthippus 以100頭戰象拉開了巴格拉達斯戰役的序幕。但四年後,在西西里島的帕諾爾穆斯(今巴勒莫),已經見識過戰象威力的羅馬執政官盧修斯·卡西勒斯·梅特勒斯率領他訓練有素的部隊用箭雨和標槍攻擊迦太基軍隊的戰象,這使野獸們恐慌並轉向迦太基軍隊,這場潰敗讓羅馬人恢復了面對大象的信心。因此,作為統治者或指揮官,都不願意將所有的時間、訓練和食物都投入到一個生物身上,到頭來卻會被敵方精明的指揮官和一群廉價的步兵輕鬆擊倒。
然而最糟糕的卻是,戰象也會害怕,而且這種情況還發生了很多次。戰象最怕的是火,一位統帥曾在豬身上塗滿焦油,然後將它們點燃,再驅趕到敵方戰象的方向。燃燒的豬群和它們因為疼痛發出的尖叫讓大象驚慌失措,它們開始掉頭逃跑,無論背上的馭手如何拼命地阻止這種潰逃。結果,四下逃散的象群把己方部隊踩了個遍。後來,為防止這種情況,象夫會手持鑿子和錘子。如果大象驚慌失措並開始攻擊自己的部隊,象夫就會用鑿子刺入他的頭部,將其殺死。還有的軍隊會把豬和戰象放在一起飼養,以讓後者適應豬群發出的尖叫聲。
隨著人類進入熱兵器時代,大炮和火槍的發展讓戰象到了18世紀末就被基本拋棄了。儘管它們在崎嶇地形或叢林中還有搬運貨物的價值,但戰象的使用已經非常罕見了。人類最後的大規模戰象使用僅存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緬甸戰場,它們被用來對抗日本人,而法國人則在二戰後的越南戰場上使用大象來將士兵和物資運送到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