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中國在工業、科技等眾多領域上取得了迅猛發展,這也讓如今的中國製造盛行於世界。現如今,中國將再次創造一項奇蹟,那就是我國自主生產的首個空間太陽能電站將登上外太空,這次中國向全世界展現科技領域新成就,並且還將徹底改變全球能源結構。區區幾十年的時間裡,中國科技領域已經發展到了一流水準,這讓許多國家對我國肅然起敬。
早在前幾年,我國在重慶修建了國內首個千噸級空間太陽能電站試驗基地,該基地建成後將開展基礎性試驗和應用研究。在數十位科研人員十幾年的探索和研究下,最近,國內空間太陽能試驗基地向我們傳來了好訊息,中國已經進入太空太陽能電站專案發展的第二階段。
那好奇的朋友可能就會問到,空間太陽能電站究竟是什麼呢?建成之後能有什麼樣的作用?其實從科學意義上來講,空間太陽能電站也被稱為太空太陽能電站,這座發電站建造於地球軌道表面,距離太陽很近,此電站將從太陽獲取的能量透過無線能量傳輸方式傳到地面,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提升對太陽能的利用效率。
從之前的科學技術上來看,太陽能發電站想進入到太空,看起來是一件異想天開的事情,但如今已經被中國所實現。
據瞭解,這個專案最早是被日本提出來的,當時全球的科學家們都一直在研究該專案的可行性。但是實際操作起來確實很困難,迄今為止並沒有例項可供我們借鑑,很多技術性的難題還都沒有被攻克。當時工業發達的美國和日本率先利用衛星聚集太空中的太陽能,然後將能量集中射向地面,再轉化成電能供人類使用。這跨越了太空太陽能發電的重要門檻。但太空中的太陽光線的強度比地面上高達近十倍,地面又容易受陰雨天氣和晝夜影響會導致太陽能供電波動較大。而在太空中,這些顧慮將是多餘的,也可以說是如果基站建在太空中,我們就會獲得一種恆定、持久且廉價的能量。
美國提出在未來25年之內建造一座年發電量達到一座核電站的太空太陽能電站,目前仍在籌劃階段。而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搶先建成了試驗基地並進入太空太陽能電站專案發展的第二階段,並且還要在大氣平流層上建造一個小型發電站,接著計劃將千噸發電站送入太空,這一專案若試驗成功,那麼中國將再創奇蹟。屆時,我國不僅成為了世界上首個建設太空發電站的國家,更有利於打造全球能源網,造福全世界。有資料表示,該專案將可供人類用電10萬年,給人類帶來巨大利益。國人親切地稱此專案為“太空三峽工程”,由此也可以看出中國對該專案的重視。
地球上的能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在今天,能源已經到了逐漸縮小的地步,而地球上的人每天都在增多,能源的消耗不斷增加,我們只能另闢新徑,尋找開發新能源,以免後患。
回想我國幾十年來的航天發展史,“東方紅”一號的破壁而生,載人航天技術的不斷突破,這無不都昭告著世界,中國能行!現如今,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太空發電專案已經走在了世界最前端,預計在2040年進行太空電站最後組裝,2050年實現商業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