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是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有健康的脾胃,才有健康的身體。
根據中醫藏象理論,脾胃在五行中屬“土”,世間萬物皆賴“土”得以生長,各臟腑的正常生理功能皆依賴於“脾胃”,脾胃總司人體內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共同承擔氣血生化執行的重任。“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隨著現代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嗜食肥甘厚味,過食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例如:海鮮、啤酒、炸雞、燒烤、油炸等,易導致脾胃運化功能失調,氣血不能運化、濡養全身。常可表現為:精神疲憊、臉色萎黃、四肢乏力、氣短怕冷、形體肥胖、食少無味等。
進入冬季時令,天氣寒冷,如果飲食起居稍有不慎,可引發脾胃不適,尤其是脾胃虛弱之人。冬季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養腎防寒”、“固護陽氣”等原則。少食生冷之物,多食甘辛溫熱、滋陰潛陽的食物。同時,要多吃新鮮時令蔬菜,例如菜心、白菜、芥菜、芹菜等。
食療養生
板栗排骨湯
食材:排骨500g,板栗300g,枸杞子10g,紅棗15g,陳皮15g。
做法:將上述食材洗淨後,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煲至1小時即可。
功效:具有溫補肝腎、滋陰潤燥、健脾養胃的功效。
當歸羊肉湯
食材:當歸20g,黃芪15g,黨參15g,山藥15g,生薑15g,羊肉500g。
做法:將上述食材洗淨後,加入適量清水,用文火煲1個小時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養血、補氣昇陽、健運脾胃的功效。
簡便的艾灸方法
每天上午7:00-9:00,胃經開始活躍,9:00-11:00,為脾經活躍期,脾胃虛弱的人,可以在此時間段進行穴位艾灸,能達到健脾和胃的功效。主要是艾灸足三里穴、三陰交、天樞、關元等穴位。
足三里取穴法:將大拇指與四指垂直,四指豎直,大拇指放在臏骨的上外緣,中指對應的地方就是”足三里“,用手指按壓會有酸脹感,左右各一穴。
三陰交取穴法:三陰交穴在小腿內側,腳內踝骨的最高點往上三寸處(自己的手橫著放,約四根手指橫著的寬度),左右各一穴。
關元取穴法:位於肚臍正中直下三寸,即自己手指四指併攏伸直橫放於臍下處即可。
起居調養方法
《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告訴我們,立冬後從收斂轉變成閉藏,冬季養生以閉藏為主,要遵循無擾乎陽的原則。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宜早睡晚起,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注意防寒,氣溫低則易感冒又耗陽氣;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洩,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侵。■
【來源:台山市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