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茹陽陽 吳可仲 北京報道
鋰電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引發市場關注。
上海有色金屬網(以下簡稱“SMM”)資料顯示,近期電解鈷、電池級碳酸鋰以及氫氧化鋰等價格紛紛重新整理3年來歷史高位。截至12月22日,電解鈷現貨均價報48.7萬元/噸,單日漲0.3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報25萬元/噸,漲0.45萬元/噸;氫氧化鋰報19.8萬元/噸,漲0.5萬元/噸。
多家鋰電上市公司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鈷、鋰等金屬產品價格上漲,主要因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造成下游需求旺盛,同時上游產能難以匹配需求增長也助推了價格向上。
隨著鈷、鋰價格的大幅上漲,行業內上市公司業績也迎來爆發。
對於未來走勢,中原證券在近期研報中表示,結合產能釋放、企業生產成本、下游需求增速及行業發展趨勢,預計短期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總體將高位震盪向上,而氫氧化鋰價格預計仍將震盪上行;電解鈷短期預計將總體高位震盪。
價格飆漲
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的大幅增長,帶動鋰電池企業裝機量“水漲船高”。
中汽協資料顯示,11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5.7萬輛和4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3倍和1.2倍,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為17.8%。2021年1~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302.3萬輛和299萬輛,同比均增長1.7倍,市場滲透率達到12.7%。另外,起點鋰電大資料顯示,今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裝機量達到20.8GWh,同比上升96%,環比上升35%。2021年1~11月,共有55家動力電池企業實現裝車配套,累計裝機量達128GWh,同比上升153%。
同時,鋰電池企業紛紛擴產,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據電池網統計資料,僅2021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產業鏈投資專案數量多達123個,投資總額高達5735億元。其中,鋰電池投資專案37個,34個公佈了投資金額,投資總額約3148億元;正極材料及上游原材料投資專案30個,29個公佈了投資資料,投資總額約1160億元。
在此背景下,鈷、鋰等鋰電池上游原材料價格一路大漲。
上述中原證券研報顯示,截至12月10日,電解鈷價格為48.1萬元/噸,較11月初的40.9萬元/噸大漲17.6%;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為21.75萬元/噸,較11月初的19.5萬元/噸上漲11.5%;電池級氫氧化鋰價格為20.3萬元/噸,較11月初的19.5萬元/噸上漲4.1%。
SMM歷史價格顯示,截至2021年12月16日,電解鈷現貨均價48.25萬元/噸,較年初上漲20.85萬元/噸,漲幅高達76%。同時,自2020年四季度以來,新能源汽車爆發對鋰鹽價格形成成本支撐,國產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漲至20萬元/噸以上,較年初大漲277%。電解鈷、電池級碳酸鋰和氫氧化鋰價格紛紛創出近3年來的新高。
SMM最近價格顯示,截至12月22日,電解鈷現貨均價報48.7萬元/噸,單日漲0.3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報25萬元/噸,漲0.45萬元/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報19.8萬元/噸,漲0.5萬元/噸。
供不應求
非洲是鈷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也是鈷資源的集散地。
申港證券近期研報顯示,截至2020年,全球約50.5%的鈷儲量位於剛果(金),全球約70%的鈷產量來自剛果(金)。而南非是非洲資源出口的重要中轉地,長期以來,剛果(金)的鈷原料運輸都需要經過南非。
該研報表示,海外方面,隨著非洲疫情惡化,本就脆弱的南非物流鏈再度受到衝擊,南非船期不穩的問題至少延續到明年一季度。進入12月份後,隨著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全球擴散,主要航線集裝箱貨運價格繼續保持在高位,是2020年同期的4~6倍,例如亞洲至美東每貨櫃依然高達1.7萬美元。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鈷業分會資訊顯示,12月初,公共衛生事件令浙江紹興市上虞區兩家鈷鹽廠關停,影響產量達到1300噸,佔市場總產量的10%以上,預計本次停產時間在1個月左右。
華友鈷業(603799.SH)2020年鈷類產品營收達51億元,其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行業內大部分公司的商業模式是從海外進口鈷資源,在國內加工成各類鈷產品,然後出售給下游客戶。因為鈷資源在海外,因此鈷的開採和粗加工環節在國外,國內主要涉及的是鈷的精煉環節。”
該人士稱,鈷價上漲是從去年開始的,目前價格在50萬元/噸左右,去年至今的漲幅比較大。隨著鈷價上漲,行業公司相關產品價格也會隨行就市。價格上漲的主要原因是下游需求比較好,同時上游供給端也遇到一些問題,如鈷的儲量主要在非洲剛果(金),而南非等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上游供給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
盛屯礦業(600711.SH)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鈷價大漲主要還是因為下游需求旺盛帶來的。目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確定性較高,產量和滲透率都在不斷提高,所以帶動中游的電池企業大幅擴產,對鈷的需求量大增,從而拉動了上游的鈷價。
“下游需求大增,但上游礦山端並未有相匹配的產能釋放,供給依舊是緊平衡的狀態,自然就推高了鈷價。此外,鈷礦資源主要分佈在剛果(金),當地部分產能受到疫情影響。”盛屯礦業證券部人士告訴記者,不過,公司在那邊的產能未受到影響。
該人士說,“未來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雙碳’趨勢是比較確定的方向,所以無論是用作動力還是用作儲能的電池量會不斷升高,對鈷價會有一定支撐。同時隨著資訊透明和確定性增加,也不太可能像2016年時出現的概念炒作,把價格拔到很高的水平。目前,鈷價比較合理,未來會有波動,但不太可能重回2019年時十多萬元每噸,或像2018年初那樣被爆炒到70萬元每噸。”
與鈷類似,盛新鋰能方面人士向記者表示,鋰價上漲主要是因為新能源汽車的興起,造成需求大漲。同時,鋰資源供給主要靠國外,國內已開發的鋰礦資源有限,產能滿足不了新增需求,造成供不應求、價格上漲。
此外,關於材料價格上漲對相關電池回收行業的影響,格林美(002340.SZ)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從廢舊電池上回收鈷、鋰等資源,再出售給生產企業回收利用的過程中,原料和產品價格聯動,產品價格上漲的同時,原料價格也上漲。所以鈷、鋰等材料價格上漲對行業影響有限。”
過熱風險
隨著鈷、鋰價格的大幅上漲,行業內上市公司業績也迎來爆發。
財務資料顯示,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華友鈷業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1.6億元和23.7億元,同比分別大漲874%和245%;寒銳鈷業(300618.SZ)為3.3億元和4.9億元,暴漲2312%和200%;盛屯礦業為0.6億元和14.9億元,增長-80%和467%;洛陽鉬業為23.3億元和35.6億元,增長25%和121%。
對於今年前三季度業績的增長,上述盛屯礦業證券部人士向記者表示,“我們是從2016年開始有鈷材料業務,鈷價上漲對公司業績有正向的影響。”
在鋰資源上市公司中,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贛鋒鋰業(002460.SZ)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0.2億元和24.7億元,同比分別大增186%和648%;盛新鋰能(002240.SZ)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3億元和5.4億元,大增146%和965%。近年一度陷入困境的天齊鋰業(002466.SZ)也扭虧為盈,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5.3億元,同比增長148%。
不過,在行業一片大好的同時,電池產業鏈過熱及未來產能過剩的風險也引起了監管方面的關注。
12月10日,工信部發布《鋰離子電池行業規範條件(2021 年本)》,對電池企業在工藝技術、產品效能、企業管理和產能擴充等四大方面提出要求。並引導企業減少單純擴大產能的製造專案,加強技術創新、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避免電池企業重複建設低端產能,避免出現產能過剩。
對此,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產業創新中心主任紀雪洪近期向記者表示:“產能過剩的風險一定會有,不過也要辯證地看。首先,有些產能是規劃產能,部分企業畫出大餅,不一定能夠完全落地。其次,產能有一個結構性的問題,對於一些有市場優勢、技術優勢的企業來講,可能市場需求真正起來的時候,擴大的產能還不一定足夠;對一些技術水平落後、競爭力弱的企業,專案投下去,就真的過剩了。”
紀雪洪分析,對於新能源汽車產業這種朝陽行業來講,產業鏈上的投資過熱始終是存在的,因為企業看好它的前景,想進來分一杯羹,這是一種正常情況;如果一個夕陽行業出現投資過熱,則應該警惕。
紀雪洪表示,部分企業對市場比較敏感,所以提前做正常的擴產投入。如果其對客戶和市場都做過深入研究,對投資過熱及可能面臨的產能過剩有所警惕。當然,不排除在此過程中企業過於樂觀,感覺自己能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成為留下來的一方,最終成為產能過剩的犧牲品。所以關於行業過熱和產能過剩的問題,明確下結論是比較困難的,具體到企業層面也存在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