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慈玉鵬 張榮旺 北京報道
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資訊顯示,截至12月22日,今年12月共有平安銀行、廣發銀行、郵儲銀行、興業銀行、中信銀行5家銀行釋出15起個人不良貸款轉讓公告。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瞭解到,截至目前,18家參與個人不良貸款批次轉讓試點銀行中已有13銀行參與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轉讓,其中包括6家國有大行以及7家股份制銀行。
不良貸款轉讓試點穩步推進同時,不良貸款轉讓定價等問題仍需面對。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銀行應科學評估不良資產價值,對不良資產組包持審慎態度,對不同資產類別開展盡職調查,參考不良貸款資產證券化定價機制,將中介機構評估作為參考,爭取快速實現不良資產批次轉讓。
13家試點銀行已釋出資產包
18家參與個人不良貸款批次轉讓試點銀行包括6家國有大行和12家股份行。
據記者統計,截至目前,13家銀行已經公示個人不良貸款資產包,包括6家國有大行以及7家股份行。其中,銀行已公示的個人不良貸款轉讓主要以納入不良分類的個人消費信用貸款、信用卡透支、個人經營類信用貸款為主,資產包的起拍價大多在0.5折至1折之間。
其中,平安銀行今年已釋出21個個貸不良資產包,成為不良貸款轉讓“大戶”。12月該行釋出9個個貸不良資產包,經記者統計,所涉及債權本金共計約6.78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在1700天以上。
以平安銀行最新公示的個貸不良資產包為例,平安銀行將420個個人消費及經營信用不良貸款資產包進行公開競價,未償還本金5116.36萬元,未償還本息共計2.25億元,加權平均逾期天數2258天,起拍價為260萬元,經記者計算,起拍價約是不良貸款本金餘額的5%。
另外,中信銀行、廣發銀行在12月首次掛拍處置個貸資產包,其中,12月13日中信銀行南寧分行釋出《關於2021年第1期個人消費類信用不良貸款轉讓公告》顯示,資產包不良貸款本金餘額1866.15萬元,本息餘額2521.91萬元。資產包內共包括個貸不良貸款161戶188筆,加權逾期天數為1326.75天,標的債權均已訴訟並進入強制執行程式,已執行終本的有59筆,佔比31.38%。值得注意的是,該資產包起拍價為187萬元,佔不良貸款本金餘額的10%。
廣發銀行杭州分行在12月16日首次掛拍處置個貸不良資產包,該資產包為個人消費及經營類不良貸款,均為信用貸款,其中不良貸款本金餘額352.36萬元,本息餘額525.1萬元。資產包內共包括個貸不良貸款38戶207筆,加權平均逾期天數為764天,起拍價為30萬元,佔不良貸款本金餘額的8.5%。
個貸不良處置需求提升
近年來,隨著銀行業信貸結構的調整,零售貸款存量規模日漸增大,個人不良貸款處置亦成為銀行面對的重要問題。
1月12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開展不良貸款轉讓試點工作的通知》,正式批准單戶對公不良貸款轉讓和個人不良貸款批次轉讓,以試點方式拓寬銀行業不良貸款的處置渠道和方式。今年3月,個貸不良批次轉讓試點開始實施。
銀登網資料顯示,截至12月17日,已有534家機構開立了不良貸款轉讓業務賬戶。開戶機構數量呈上升趨勢。
記者從業內人士處瞭解到,個貸不良批次轉讓正在逐步推進,但部分問題仍值得關注,其中轉讓定價難問題,實際上個人不良貸款的定價沒有成熟的經驗可以參考,試點範圍主要是信用類個人不良貸款,量大、分散且現金流穩定性差,可預測性不強。
某銀行風險管理部人士表示,科學評估不良資產價值,銀行應對不良資產組包持審慎態度,區分不同資產類別開展盡職調查,掌握底層資產價值和債務人還款意願及來源,深入分析不良資產的狀況、結構特點,為不良資產成因分析及個貸風控體系完善提供資料支撐,對於挖掘潛力大、依靠銀行自身力量完全可以清收的債權要審慎納入資產包,參考不良資產證券化定價機制,將中介機構評估作為參考,採用靈活的營銷談判策略,快速實現不良資產批次轉讓。
另外,從受讓方角度看,不良資產轉讓物件主要是資產管理公司,亦存在參與意向需提升的問題。有銀行人士表示,資產管理公司缺乏個人不良貸款處置經驗,需建立相應的催收制度、投訴處理制度,配備相應機構和人才隊伍,如果選擇委外催收,需要資產管理公司重點關注委外催收機構的合規風險,而如果選擇訴訟催收,會降低處置效率,資管公司需提升自身個貸不良處置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