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cience | 新發現:白質中神經衝動的“變速器”,星形膠質細胞可調節有髓軸突的興奮性和傳導速度
來源:BioArt
星形膠質細胞支援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功能。然而,它們在白質中的作用尚不清楚。近日,來自UCL的David Attwell團隊在Science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項工作發現,齧齒動物的神經元活動能夠引起軸突起始段(AIS)和郎飛節點中動作電位產生位點附近的星形膠質細胞內鈣離子濃度,觸發ATP的釋放,在細胞外轉化為腺苷後會透過A2a受體(A2aRs)啟用超極化啟用的環核苷酸門控(HCN)通道,介導向內超極化啟用電流(Ih)使細胞去極化,從而透過調節AIS的興奮性和動作電位傳導速度來影響白質中有髓軸突功能。
閱讀連線:
Science | 新發現:白質中神經衝動的“變速器”,星形膠質細胞可調節有髓軸突的興奮性和傳導速度
2,Cell Research | 劉志傑/華甜課題組揭示精神分裂症靶點GPR139的訊號轉導機制
來源:BioArt
GPR139的訊號轉導模式以及與不同下游G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精細結構抗精神分裂症隱性症狀機理以及阿片類藥物的用藥安全性一直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孤兒受體GPR139是在大腦中高度表達的G蛋白偶聯受體(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GPCR),其與μ阿片受體和多巴胺受體(D2R)的表達具有高度相關性,並且參與機體調節及運動代謝等基本生命活動。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iHuman研究所劉志傑/華甜團隊和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合作者在Cell Research 上線上發表了研究論文,揭示了GPR139與小分子激動劑和下游不同訊號轉導蛋白Gq和Gi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揭示了激動劑的調控機制,為基於結構的靶向藥物設計和最佳化提供了精準模版。同時,該研究也報道了分別與GDP-和GTP-結合的GPR139-Gq複合物結構,首次闡述了在GTP和GDP結合狀態下G蛋白對GPCR的調控機理。
閱讀連結:
Cell Research | 劉志傑/華甜課題組揭示精神分裂症靶點GPR139的訊號轉導機制
3,研究速遞:個體和集體決策中的幾何
來源:集智俱樂部
對動物移動決策的模型和模擬結果無論在天上或地下,不管在覓食或避險,動物的生活都能被抽象為空間上的移動,以及關於如何移動的決策。這一看似平常的現象背後卻有著高度動態且統一的動力學機制。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動物行為研究所的團隊於PNAS 發文,透過虛擬現實技術解碼動物在空間移動中的決策機制,發現動物將對多個目標的選擇分解為一系列二元選擇來應對環境的複雜性。從神經動力學到個體決策,從個體決策到集體行為,該研究揭示的決策機制不僅跨越了物種、環境,也跨越了生命層次。
閱讀連結:
4,視覺效果能提高注意力,現在科學解釋了原因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去甲腎上腺素與注意力有關,需要釋放適量的這種化學物質,才能使大腦的表現和注意力達到最佳狀態。在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健康科學中心的作者報告說,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一種影響大腦表現的基本化學物質,在大腦的一個叫做視覺皮層的區域受到區域性調節。該團隊的研究結果還延伸到稱為星形膠質細胞的細胞,星形膠質細胞能夠可靠地檢測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速度。瞭解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它的區域性調節和星形膠質細胞的反應可能代表了一種機制,透過這種機制可以增強感覺特異性注意力。
閱讀連結:
5,關於海鷗蠢不蠢的問題,研究有了新的證據……
來源:知識分子
在鳥類中,烏鴉和鸚鵡是公認的高智商代表。此前的研究認為,海鷗的認知能力較低,不能進行任何抽象操作,遠不如烏鴉和鸚鵡等鳥類聰明。近日發表在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 上的一篇研究中,紐芬蘭紀念大學的科學家對海鷗進行了拉繩測試。在138位參賽者中,有104位選手合格,其中還有22位優等生。該試驗第一次證明了水鳥(環嘴鷗)能很好地完成水平拉繩測試,表明它們適合執行認知類任務,未來或可繼續用比單一拉繩測試更復雜的測試來考驗它們,從而擴大我們對動物認知能力的理解。
閱讀連結:
6,章魚、螃蟹和龍蝦,真的沒有痛覺嗎?
來源:原理一直以來,有種聲音認為,像螃蟹、蝦,以及章魚等動物是沒有痛覺神經的,因此即便是直接把它們放入熱鍋里加熱,它們也不會感受到疼痛。最近,英國的一組研究人員在回顧了300多項科學研究後,評估了兩類無脊椎動物——頭足類軟體動物(如章魚、魷魚、烏賊)和十足類甲殼動物(如螃蟹、龍蝦、鰲蝦)的感知覺能力。 研究結果表明,這兩類動物都具有強烈且多樣的感知覺能力。根據這一原則,研究人員建議將保護範圍擴大到所有頭足類軟體動物和所有十足類甲殼動物。現在,這項研究已經讓英國政府從法律上承認頭足類軟體動物和十足類甲殼動物是有知覺的,這對於動物福利來說無疑是一個好訊息。
閱讀連結:
7,Neuromodulation:長期鞘內注射巴氯芬是否影響痙攣患者記憶功能?
來源:神經新前沿
痙攣是上運動神經元綜合徵的一部分,痙攣限制了患者的正常日常活動,影響了患者基本的生活任務,並普遍降低了生活質量時,就需要進行治療。藥物治療是嚴重痙攣最常見的治療方法。最廣泛使用的藥物是巴氯芬。鞘內注射巴氯芬(ITB)被認為在脊髓和腦幹水平有不同的作用。近日發表在Neuromodulation: Technology at the Neural Interface 上的文章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未觀察到ITB藥物副作用,並且未發現患者記憶功能明顯下降 。此外,發現短期聽覺語言記憶和邏輯記憶表現顯著增加。
閱讀連結:
Neuromodulation:長期鞘內注射巴氯芬是否影響痙攣患者記憶功能?
8,阿爾茨海默病藥物 aducanumab 未獲準在歐盟使用
來源:阿爾茨海默病
歐洲藥品管理局表示,Aducanumab似乎對治療具有早期症狀的成人無效。阿爾茨海默病慈善機構表示,他們對這一決定感到失望,因為成千上萬的人沒有治療選擇。這種藥物是20年來第一種新的治療方法,今年6月在美國備受爭議地獲得了批准。 當時,許多科學家表示,儘管它是針對澱粉樣蛋白(一種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中形成異常團塊的蛋白質),但從試驗中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它有好處。該藥物的製造商渤健(Biogen)公司可以要求在未來兩週內對EMA的決定進行重新審查。
閱讀連結:
審校:Simon
題圖:攝圖網
前 文 閱 讀
1,腦科學日報: 容易衝動?新的測試可以預測衝動是否是病態的
2,腦科學日報: 這條神經環路控制性成熟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