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咬肌中發現了一個額外的肌肉層 (c),它位於臉頰,在幫助我們咀嚼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臉上還有人們不知道的肌肉?是的,沒錯。近日,科學家們在下頜發現了一層被忽視的肌肉。瑞士巴塞爾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咬肌中有一層額外的肌肉層,它位於臉頰後部,在幫助人們咀嚼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每日郵報》24日報道,咬肌以前被描述為由一個淺層和一個深層組成,但在科學家解剖捐贈給實驗室的人頭後,發現了一個額外的、更深的一層。
科學家們將這一新層命名為M.咬肌冠狀部(咬肌的冠狀部),當你咀嚼時,可以用手壓在你的下巴後部來感覺到它。
巴塞爾大學生物醫學系的西爾維婭·梅澤博士在一份宣告中說:“咬肌的這一深層部位在運動過程和功能方面,與其他兩層明顯不同。”
梅澤博士說,肌肉纖維的排列表明,這一層與下頜的穩定有關。它似乎也是咬肌中唯一能將下頜向後拉的部位——也就是說拉向耳朵。
梅澤博士和團隊從12個人頭開始這項工作,這些人頭在捐贈給實驗室後被儲存在福爾馬林中。咬肌表面的部分被切除,露出也被切除的咬肌深處。
發表在《解剖學年鑑》雜誌上的這項研究寫道:“顳肌附著在冠突上的部位也變得清晰可見,這為咬肌第三層、也就是冠狀部附著的位置標出了正確的深度。”
“咬肌的冠突部分是透過其斜向移動的纖維確定的,這些纖維位於咬肌深處的下方,起源於顴弓的顳側的後方,並斜向下頜的冠突的前方。”
“早期的研究討論了咬肌後期出現第三塊肌肉的可能性,但科學家們卻將該區域分成了兩層,因為他們無法就標準達成一致。”
儘管過去有研究表明存在第三層,但這些研究認為第三層位於下巴的不同區域,認為這是“極不一致的”。
巴塞爾大學牙科醫學中心的延斯·克里斯托夫·蒂爾普教授在一份宣告中說:“鑑於這些相互矛盾的描述,我們想再次全面檢查咬肌的結構。”
蒂爾普教授說:“儘管人們普遍認為,過去100年的解剖學研究已經竭盡全力,但我們的發現,有點像動物學家發現了脊椎動物新物種。”
(王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