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12月25日出生的名人偉人有哪些嗎,一起來看看吧!
莊長恭(1894年12月25日~1962年2月15日),字丕可,化學家,福建泉州鯉城人,中科院學部委員。中國有機化學研究的先驅者,有機微量分析的奠基人。對有機合成特別是有關甾體化合物的合成與天然有機化合物結構的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從而引起了國際有機化學界的重視,在國內外化學界享有盛譽。
陳懷民(1916年12月25日-1938年4月29日),江蘇鎮江人。1933年1月,陳懷民進入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1936年畢業後編入中國空軍第四大隊任少尉飛行員,先後參加了保衛華北和捍衛上海、南京的戰鬥。在1938年武漢"4.29空戰"中,陳懷民的戰機在擊落一架敵機後受到5架敵機圍攻,他的飛機油箱著火。最終,與日本"紅武士"高橋憲一 同歸於盡。
李方訓(1902年12月25日-1962年8月2日),江蘇儀徵人。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長期從事電解質溶液性質及理論的研究,對格林亞試劑的反應機理,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物理化學性質,如離子熵、離子的極化和半徑以及混合電解質溶液中離子活度係數等,做出了貢獻。他先後在金陵大學、南京大學任教30餘年,為中國培育了大批人才。
魏曦(1903年12月25日-1989年5月20日),湖南嶽陽人,醫學微生物學家。他對我國生物製品事業的建立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在他的科學生涯中,主要集中於人獸共患病--立克次體病及鉤端螺旋體病的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的研究。他還是我國微生態學的奠基人,培養了大批人才,提出了菌群調整療法治療菌群失調症並獲得良好效果。
李懋之(1907年12月25日-2009年2月11日),山西襄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時期,參加了耿壁奇襲戰、百團大戰、圍困沁源等戰役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同蒲、臨汾、呂梁、晉南、保衛延安、豫西剿匪等戰役戰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率部參加抗美援朝,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參謀長,參加了第5次戰役、1951年陣地防禦作戰、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和上甘嶺戰役。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晉升少將軍銜,曾榮獲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和獨立功勳榮譽章,他還榮獲朝鮮民主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王英超(1910年12月25日-1979年6月28日),原名王毓,字保泰,祖籍山東省文登縣,著名抗日英雄。早年參加東北軍,九一八事變後成立巴彥民眾抗日義勇隊,最早的抗日義勇軍領袖之一;1932年春,與趙尚志、張甲洲等人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六軍獨立師(中共巴彥抗日遊擊隊),並打響了中共抗日武裝第一槍;曾在日偽警察署內擊斃日寇指導官;曾指揮進行了著名戰鬥"雙山戰鬥",並且親手擊斃了日本關東軍濱北司令巖丸軍三郎;日寇投降後,建立東北人民自衛軍88大隊,並奪取黑龍江省巴彥縣敵偽武裝。
吳自良(1917年12月25日-2008年5月24日),浙江浦江人。材料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從事蘇聯低合金鋼40X代用品的研究,領導並完成了鈾同位素分離用"甲種分離膜"的研製任務,研究鋼中過渡族元素Mn、Cr、Mo、V、Ti和氮的s-i互動內耗峰,澄清了過去文獻中許多爭論和謬誤,發現膜的增氧速度,端賴於垂直c-軸單晶的位錯管道所提供的快速氧輸運過程。
鄧嶽(1918年12月25日-2000年4月10日),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雲霧山村大河坎人。1930年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先投身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反"圍剿"鬥爭,後西征轉戰,建立川陝根據地。長征時,三過雪山兩過草地。接著奔赴晉東南和冀南,英勇抗擊日寇。然後率部到東北,參加東北保衛戰、遼瀋戰役,繼續入關追擊,參加平津戰役,南下兩湖、兩廣,參加漢口、衡寶等著名戰鬥,從東北一直打到海南,是首攻海南島的主力部隊。海南戰役一結束,又率部首批入朝,參加抗美援朝戰爭。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並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二級自由獨立勳章、一級自由獨立勳章。
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2011年2月26日),湖北武漢人,中國核科學事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吉林大學物理學創始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入選"感動中國2011年度人物",被譽為"中國工程科學界支柱性的科學家"、"中國科技眾帥之帥"。朱光亞早期主要從事核物理、原子能技術方面的教學與科學研究工作;20世紀50年代末,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工作,參與領導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制訂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組織領導了禁核式條件下中國核武器技術持續發展研究、軍備控制研究及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技事業和國防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王圩,1937年12月25日生於河北文安,半導體光電子學專家。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1997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年來指導研究生開展了DFB主振鐳射器與扇形結構光放大器的單片整合研究,並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創新地提出了含扇形光柵的雙段DFB鐳射器,在國際上首次獲得峰值功率4瓦的3皮秒超短光脈衝。他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先後獲國家科技成果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國家"六五"科技攻關獎和863計劃"七五"攻關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等。
方國洪,1939年12月25日出生於浙江瑞安,物理海洋學家、潮汐專家,中國海洋潮汐學主要開拓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方國洪主要從事海洋潮汐、海洋環流和海洋數值建模等領域的研究。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喜歡就點贊關注小編吧,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