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我國在抗日戰爭前夕,與國軍隊伍進行著激烈的交鋒,甚至進行過十分艱難的萬里長征。然而國民軍隊第二次圍剿僅僅結束一個月,老蔣命令部隊立即進行第三次圍剿,甚至這場圍剿行動規模比前兩次更大。雖然領袖早就有所預料,但也沒有想到敵軍如此急迫。然而老蔣為什麼這麼著急發動第三次圍剿呢?老蔣曾說:“我們要趁共產黨軍隊返回贛南的途中,趁其不備立馬進行合圍,不給他們休整的時間,一定要抓住時機把他們全部消滅。”老蔣對我黨部隊可謂是仇恨的很,甚至還說只要剿滅敵軍有功的人,無論是什麼身份,都能升一級。我們要知道的是,老蔣對於這次的決心有多大?他為了達到目的竟然集結了多達三十萬的兵力,甚至其中十萬都是精銳部隊。而且老蔣都決定親自抵達前線進行督戰,國軍部隊分三路推進,上空還有空軍進行支援掩護。這一場戰鬥的規模,無論從兵力還是武器裝備上,可以說是“傾巢而出”。一九三一年的時候,老蔣的三十萬大軍把紅軍三萬人圍困在黃陂,此時局勢非常嚴峻。就在所有人都不知道如何突圍的時候,黨領袖卻突然下達令人匪夷所思的命令。原來是要讓紅軍部隊在原地睡“三天大覺”,但是讓人沒有想到的是,紅軍不僅獲得了第三次圍剿的反擊勝利,還俘虜了敵軍一萬八千餘人,繳獲武器裝備數不勝數。領袖的戰略眼光極其深遠,事後所有人才覺得太過於高明。那麼領袖當時命令部隊原地睡“三天大覺”有什麼含義呢?而兵力只有敵軍十分之一的紅軍部隊,又是如何贏得這場反圍剿的勝利?
老蔣親自擔任“圍剿司令”
一九三一年四月,老蔣將何應欽任命為“圍剿敵軍總司令”,隨後帶領二十萬大軍朝共產黨革命根據地開始推進。在國軍部隊開始行軍前,老蔣多次囑咐何應欽要“踏踏實實,一步一步進行蠶食”,卻沒有想到驕傲自滿的何應欽滿口答應下來,在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裡居然損失了三萬兵力,共產黨的革命根據地不僅沒有減少,反而還增加了不少。老蔣看到自己的部下屢戰屢敗,也是“恨鐵不成鋼”,隨後決定自己要親自出徵,勢必要將我軍全部殲滅。於是在第二次圍剿失敗後一個月,老蔣就匆匆發動第三次圍剿。
蔣介石
同年六月,身在南京的老蔣抵達江西南昌一帶的大本營中親自督戰,並且還將自己封為“圍剿總司令”的職位。老蔣的這一系列操作,驚動了國內外,公然仇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甚至還有對我國圖謀不軌的美國、日本和德國干涉內政,還明目張膽的派出顧問,給老蔣出謀劃策。在這些外國顧問和老蔣自己的計劃下,老蔣決定為了此次的圍剿,派遣出三十萬大軍,兵分三路,直接向革命根據地推進,意圖將我軍全部殲滅。
那麼老蔣的三路部隊規模又是怎樣的呢?其一是此前打了敗仗的何應欽,由於他苦苦請求自己想要“戴罪立功”,被老蔣安排在左路兵團,並且依舊是總指揮一職,麾下就有第六師、第十一師、第十四師等九個師的陣容,任務就是找到紅軍主力部隊然後付出一切將其殲滅;其二是陳銘樞指揮的右路兵團,麾下具有第六十師、第六十一師和第五十二師等七個師的陣容,任務則是對紅軍游擊隊進行殲滅,還有對革命根據地進行攻佔。剩下的三個師則是作為預備隊,隨時聽從老蔣的指揮和調遣,不僅如此,老蔣還專門出動了五個航空部隊進行空中偵察敵情和火力支援。
這次老蔣為了徹底剿滅紅軍部隊,所以不僅帶來了大批黃埔軍校嫡系將領,而且其中三十萬大軍中也有三分之一是嫡系部隊,所以紅軍部隊要應對此次的圍剿,難度要遠遠大於此前的兩次反圍剿作戰。紅軍部隊為了成功進行突圍,黨領袖等骨幹先後出動紅軍第九師、第十二師和敵人進行拖延戰,吸引和騷擾敵軍。與此同時,還有一部分紅軍部隊在福建西部一帶進行動員,增強部隊力量和補給。經過不斷地補充和加強之後,紅軍部隊的兵力也僅僅達到了三萬多人,僅僅只是敵軍的十分之一。
紅軍長征
在雙方兵力如此懸殊之下,僅有三萬的紅軍部隊如何能擊潰十萬敵軍呢?大多數戰士對於此次的戰爭結果充滿了擔心,但是此時卻有人肯定一定會將敵軍擊潰,而這個人就是戰略眼光極其深遠的領袖。
下令在原地“睡覺”三天
在我軍大多數戰士對於此次戰爭結果迷茫的時候,此時站出來一個人,那就是黨的領袖,他給出了紅軍此戰依舊能獲勝的理由:首先紅軍部隊在江西和福建一帶的革命根據地工作了多年,而且還有非常身後的群眾基礎,也十分熟悉當地的地勢情況。儘管老蔣自己任命為“圍剿總司令”,但是他對於江西區域的地形絕對沒有紅軍部隊熟悉,這一戰看似我軍被動,但是如果抓準機會,我軍就可以反守為攻;其次是老蔣部隊雖然兵力眾多,但在江西一帶多山的地勢下,必定是顧頭不顧尾,敵軍沒有和紅軍部隊的靈活性,再加上老蔣具有強戰鬥力的部隊也僅僅是十萬,所以老蔣的部隊看似多,其實實力並沒有所說的那麼強。如果我們紅軍部隊可以團結一致,那就可以消滅敵人的主力力量,到時候一定會獲得此戰的勝利。
黨領袖為了使紅軍部隊一招制敵,專門制定出一個專屬於自己的戰術“推磨盤”,所謂“推磨盤”就是說當敵軍部隊直接撲上來的時候,我軍主力部隊就立馬進行轉移,牽著敵人的鼻子溜一圈,在行軍過程中將敵人的勢力逐漸削弱,在敵人疲憊不堪的時候,突然對其發起攻擊,給敵軍造成重大傷亡。這一戰術在之後的中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都獲得了非常大的成果。
蔣介石視察部隊
一九三一年七月一日,何應欽指揮麾下的左路兵團開始向南城區域推進,對紅軍革命根據地發起全面進攻,此時紅軍部隊已經開始和敵軍左路兵團進行周旋作戰。在黨領導骨幹的動員下,紅軍第三軍、第三十五軍、第七軍、第二十軍等主力部隊已經順利集結完畢。與此同時,各地的赤衛軍和游擊隊在紅軍部隊的動員下開始逐層堅守,一層層地阻擊國民軍隊。本來想著“將功補過”的何應欽,率領部隊居然花費了二十多天都沒有在蘇區找到紅軍部隊的主力部隊,反而是自己被牽著鼻子饒了一個多月的大圈子,自己部隊的戰鬥力大大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老蔣此次的圍剿行動也並不是沒有收穫,由於紅軍部隊實施戰略性轉移作戰計劃,瑞金和寧波等重要革命根據地被老蔣部隊搶佔,這一戰果讓在南昌督戰的老蔣非常欣慰,心裡立馬覺得自己此次圍剿必定可以成功。甚至老蔣還迫不及待地公佈“告知全國民眾安內攘外”宣告,還揚言“只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國民軍隊一定會圍剿成功”,並且還發布獎賞報告“只要對圍剿有功勞的人,軍職直接升一級,有特大功勞的人,可以直接破格升級”。
只不過老蔣至死也不會明白黨領袖一直說的“存在部隊力量的話失去領地,那到時候人和地都還會存在;如果存在領地而沒有人,到時候還說人和地都會失去”的道理。儘管國民軍隊勢如破竹地搶佔了很多在農村和城鎮的革命根據地,但是由於他們長時間的奔襲,已經造成了一大批疲憊之師,隨後還有交給他們的更堅固的任務就是堅守城池,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逐漸地壓垮國民軍隊。最後紅軍部隊抓住手機,首先對敵軍第四十七師和第五十四師發起進攻,然後又在敵軍鎮守的黃陂一帶接連進行了三場戰鬥,紅軍部隊屢戰屢勝。然而老蔣此前揚言說的“一個月圍剿成功”的大話,也就不攻自破。
國軍將領
紅軍部隊的韌性讓老蔣更是為之大怒,自己此前在國內外揚言許下的承諾,結果自己麾下的部隊就這樣給自己丟了臉,只不過他也準備將自己的憤怒都要發洩到紅軍部隊的身上。雖然此前紅軍部隊將黃陂成功攻破,但是也讓老蔣部隊發現紅軍的主力部隊所在之處。於是老蔣就即可派遣陳誠帶領具有四萬兵力的第十四師,還有同樣具有四萬兵力的第六十師,和具有三萬人的第二十五師,分三個方向此時在黃陂區域的紅軍進行包圍。
雖然此時紅軍部隊已經連續獲得了三次勝利,但是面對具有十一萬大軍的包圍時,那肯定是不佔據主動權和優勢的。正當部隊處於最艱難的時刻,所有人都在思考下一步作戰計劃應該怎麼實行時,黨領袖突然下達命令:“所有紅軍部隊,在黃陂原地休整三天,然後再進行突圍。”
眼看強敵就要對己方發起進攻,此時應該是趁國民軍隊還沒有推進,趕緊率領部隊快速突圍,為什麼黨領袖此時卻要讓部隊進行休整三天呢?反觀黨領袖,此時卻非常有信心,他十分確定敵軍部隊三天是絕對不會抵達黃陂的,更不能對紅軍部隊進行包圍殲滅。於是紅軍部隊在黃陂一帶原地休整三天之後,果真敵軍沒有出現在周圍,所有部隊上下都對黨領袖的指揮非常敬佩,都覺得領袖料事如神,戰略眼光極其深遠。
毛主席
其實這也並非紅軍領袖料事如神,而是領袖此時都已經將敵軍的心裡琢磨透了。再加上之前幾次和國民軍隊的戰鬥,讓老蔣覺得自己已經將紅軍革命根據地搶佔,紅軍是絕對不可能再次發動大規模進攻的,但是紅軍部隊卻給敵軍當頭一棒,不僅接二連三地對其進攻,還取得了不小的勝利。因此就會讓老蔣對紅軍部隊存在著很大程度上的警覺性,由於此前在紅軍隊伍吃過虧,所以老蔣在指揮部隊包圍紅軍的時候,就一定會逐步地進行“掃蕩”,而他們這一舉動就會延遲部隊的行軍速度。所以對於紅軍部隊來說,他們如此謹慎小心,正是我軍休整的最好時機。經過和國軍部隊幾番交手,紅軍雖然透過運動戰殲滅了國軍部隊大部分有生力量,同時也將敵軍的戰鬥力削減很多,但是自己部隊也需要進行休整的,而且在被動的戰局形勢下,紅軍部隊一定要先恢復體力,這樣才能在接下來的戰鬥中處於主動權。
最後敵軍三個師朝黃陂陣地合圍上來的時候,早就已經恢復好體力的紅軍趁著夜色撤離了敵軍的包圍圈。敵軍一番折騰下來,不僅沒有獲得戰果,而且老蔣部隊的三十萬大軍被紅軍殲滅了大部分有生力量,再加上各種酷熱天氣和生病等非戰鬥減員因素,敵軍部隊有多達十七個團就這樣被我軍折騰的喪失了戰鬥力。
老蔣徹底被打怕
一九三一年九月,老蔣深知自己損失兵力慘重,也沒有多餘的精力與其打持久戰,也知道這仗打下去沒有什麼意義,於是只草草留了一句“紅軍確實頑強有韌性”,隨即就命令三十萬大軍逐步撤離戰場,而他本來聲勢浩大的圍剿行動,也就這樣草草收場。
毛主席和朱德
除了紅軍部隊的頑強韌性外,讓老蔣無計可施,其實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讓他覺得這場仗不能再進行下去。其一是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國主義趁老蔣集結部隊,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在這場事變發生後,日本軍隊對我國東北三省的侵犯給老蔣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並且此時國內抗日力量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老蔣對紅軍革命根據地的圍剿行動,以及錯誤的“攘外必先安內”的言論引得民眾的不滿。
與此同時,在國民政府內部發生了讓老蔣頗為無奈的事情,那就是汪精衛看到老蔣部隊屢戰屢敗,他認為老蔣沒有能力執掌國民政府,於是就在廣州“自立門戶”。所以屆時老蔣只能消耗更多的精力,對自己的黨派內部進行鎮壓和解決。內外多重問題下持續的爆發,還有紅軍在戰場上接二連三地獲得勝利,這就導致老蔣在之後的一年時間裡,再也沒有對紅軍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的圍剿。
然而對於我國紅軍來說,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又再一次地保護了革命根基地的根基。據統計,在這次反圍剿戰役中,紅軍消滅敵軍三萬多人,俘虜敵軍人數一萬八千餘人,繳獲槍支一萬五千支,重機槍一百七十五挺,迫擊炮達五十五門。同時在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下,國軍部隊在江西寧都等地發生多起武裝起義,自此加入紅軍隊伍的部隊多達一萬七千多人,進一步地增強了我軍的部隊力量。
部隊挖戰壕
分析領袖的用兵如神
此次領袖用兵如神有兩個方面,其一是命令紅軍第十二軍朝著樂安方向進行佯裝行動;其二是紅軍主力兩萬兵力原地進行休整,睡“三天大覺”。
對於領袖下達的第一個命令,所有人都覺得正確,因為如果要突圍的話必須進行聲東擊西,派出一支部隊佯裝主力。但是第二個命令,如果不是我們知道歷史的前因後果,我想在座的任何人聽到都會覺得不可思議吧,所以當時部隊的人也是如此的。
不過雖然第二個指示讓人不太理解,但是所有人依舊無條件服從命令,因為大家在多年的革命事業中已經明白,領袖戰略遠光太深遠了,只有跟著領袖走,才會走向光明。此時的紅軍對領袖的命令毫無怨言,大家對黨和領導極其信任,只要完成革命事業,那就一定會付出一切。
於是紅軍第十二軍朝樂安方向佯裝行動,將敵軍的主力部隊全部吸引過去,然而紅軍主力部隊卻在進行休整“睡大覺”。
偵察敵情
在紅軍主力部隊進行休整的時候,紅軍第十二軍就在樂安方向搞出了很大的動靜,用一萬的部隊迅速就搶佔樂安城。老蔣看到樂安城這麼快就被攻破,瞬間就覺得這個紅軍部隊就是主力部隊,隨後就命令國民軍隊第一和第二路軍,朝著樂安方向趕去追擊紅軍第十二軍,意圖將紅軍主力部隊殲滅。
但是老蔣也不傻,為了確定紅軍十二軍是否是主力部隊,特意出動戰機對我軍進行偵察。然而面對敵軍戰機的偵察,紅軍第十二軍又何如應對的呢?
紅軍十二軍此時借用“虛虛實實”的戰法,在深林中,不僅在馬匹尾部綁上樹枝,搞得到處都是灰塵,同時還讓戰士大喊,並且搖著黨旗麻痺對方。
敵軍戰機本來飛得就不低,紅軍第十二軍這樣一搞,瞬間就覺得此時下方一定是主力部隊。於是向上級彙報,老蔣直接就上當了,誰都沒有想到此時的紅軍主力部隊正在休整“睡大覺”。
所以老蔣就命令部隊朝著樂安方向推進,導致在興國一帶的包圍圈存在缺口。之後紅軍部隊抓準機會,兩萬多人藉著夜色突圍了出去。
火炮轟炸
為什麼紅軍屢次在敵人眼下突圍成功?
其實有三個方面:
其一是領袖對老蔣的性格和心理活動十分了解,分析出敵軍一定會吸取此前紅軍在“興國突圍”的教訓,然後對我軍進行瘋狂掃蕩,所以這時我軍就無法穿插出去。
既然沒有有利的時機,那就創造出機會,所以才派出紅軍第十二軍向東進行佯裝進攻,任務就是為了吸引敵人的視線。一旦國民軍隊認定紅軍第十二軍是主力部隊,那麼到時候主力部隊方面就會減少壓力,到時候就可以找準機會,迅速開啟缺口進行突圍。
其二是在這種都是山林的地勢下,敵軍部隊對於地勢情況還沒有我軍熟悉。很多地勢山頭,敵軍根本不敢貿然前進,所以就為紅軍部隊突圍創造出有利條件。然而紅軍部隊要做的,就是在敵軍部隊不會走的山路尋找突圍機會。
其三是敵人武器裝備先進,輜重比較多,所以不能走小路,敵軍對小路的把控太差,他們能不走就不走。而且他們一旦接到指示,就會被迫放棄地勢險峻的山路,走比較適合輜重行軍的大路,為的就是不延誤戰機。但也就是因為如此,才讓紅軍找到機會。
埋伏敵軍
為什麼領袖會如此大膽“睡覺”三天?
此前領袖分析,敵軍雖然可能會把任務中心放到樂安方向,同時也會放棄走一些山路,但是敵軍總體的行軍速度,其實也沒有什麼變化,所以確定敵軍三天內不會抵達興國一帶。
然而反觀紅軍部隊,一直保持著實施運動戰和游擊戰,在運動戰中和敵人周旋,事實上我軍也因此非常勞累。
所以此時還不如順勢而為,所有部隊進行休整三天,戰士們恢復好體力,然後尋找機會穿插出去,然後再從後邊對敵人發起進攻。
然而老蔣親自督戰圍剿中,先不用說想和紅軍決一死戰,就連主力部隊的面都碰不到,從始至終都一直被紅軍部隊牽著鼻子走,當要撤退的時候,反而損失了不少兵力。說起來也極為搞笑,三十萬人圍剿三萬人,最後還落得一身灰,怪不得一直打不過共產黨部隊,無疑是黨派內部不行,戰士素養更加不行。
當然在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並不是革命事業的終點,而是此後紅軍在獲得一次次勝利的穩固基石。這次反圍剿的勝利,讓所有戰士都明白,只要跟著黨和領袖,那就一定會實現偉大的革命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