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國分為兩種,一種是戰時,一種是永久。不管哪種都是表示國際戰爭期間不加入任何一方。但這種保證需要自身實力作為依託,瑞士人對此心知肚明。因此瑞士雖然宣稱自己是中立國,但國內的軍事建設並沒有放鬆,比如可以與以色列相媲美的全民皆兵制度。同時瑞士也沒有放鬆國產武器裝備的研發。
他們知道一旦發生戰爭,外購的裝備極有可能被國外卡脖子,只有國產武器不會受制於外國。二戰後,他們根據自身需要研發了一款山地型坦克——Pz.61。
下面我們就來簡單介紹一下這款坦克。
一、輕型坦克愛好者
阿爾卑斯山脈在瑞士佔據了60%面積,剩下的40%中,還包括10%的汝拉山脈和30%的高原地帶。多山地的地形決定了無法部署重型裝甲車。因此從坦克誕生開始,瑞士一直鍾情於輕型坦克。最早採購的是法國的雷諾FT輕型坦克,後來有了英國的MK.4超輕型坦克和M1933型。
二戰爆發前,瑞士從捷克採購了一批LTH型坦克。隨著捷克被吞併,LTH型坦克被德軍控制並冠以新編號,這便是大名鼎鼎的Pzkpfw 38(t)坦克。
注意“Pz”,這是德文“PANZER”裝甲一詞的簡寫。瑞士人的官方語言包括德語,因此自研的Pz.61坦克只是稱呼慣例,與德制武器沒有多大關係。二戰爆發後,瑞士被斷絕了部件購買通道。手中一票LTH型坦克無法維修,瑞士人只好擼起袖子自己幹。
先是將24毫米口徑的火炮升級為75毫米,後來又改善了底盤,從而發展出瑞士獨有的輕型自行火炮。也正是從二戰開始,瑞士下決心走自研之路。雖然到60年代,瑞士從各種渠道進口了150多輛德國的“追獵者”,200多輛法制AMX13和300多輛英國的“百夫長”。但瑞士始終堅持研發國產坦克。
二、自研之路
1959年,瑞士軍工企業生產了兩輛原型車,一輛安裝了瑞士自制的90毫米反坦克炮,另一輛則是直接套用“百夫長”的20磅坦克炮。最終瑞士決定使用自制的主炮作為新型坦克的主要火力輸出。因為是58年定型,因此新車也被稱之為Pz.58。不過好巧不巧的是,英國和美國幾乎同時期決定裝備新研發成功的105毫米坦克炮。比較出名的就是M60坦克。
瑞士決定不落潮流,並當即拍板新坦克也採用105毫米坦克炮。由於又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研發,Pz.58隨著時間變化成為了Pz.61。Pz.61使用的是英制L7型105毫米主炮,不過獲得了國內授權,瑞士可以自行生產。火炮配備了脫殼穿甲彈、碎甲彈和高爆彈。彈藥基數為52發,主要存放於駕駛室兩側。
瑞士的“自行生產”並不是單純的仿製,楔式炮閂與原版相比向左側傾斜了不到30度。這樣的設計讓後座距離延長了半米之多,可以有效減緩後坐力。與常規坦克不同的是,Pz.61沒有裝備並列機槍,而是粗暴地安裝了一門20毫米機炮,彈藥基數240發。從這個細節之處可以看出,Pz.61專攻國土防禦,如果長距離進攻的話,會給後勤造成不小的壓力。
不過坦克也是有機槍的,裝填手的觀察孔那裡有一挺備彈3000發的7.5毫米機槍。AK47的子彈口徑還是7.62毫米呢,這款“機槍”還沒有步槍威力大。再說火控。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火控系統相對比較簡易。1臺合像式光學測距儀,觀測範圍在400至4000米。車長擁有一臺“8倍鏡”,即潛望式瞄準鏡。炮長的瞄準鏡就比較豐富了,兩個鏡框一個是2.7倍速率,另一個是8倍。
三、其他引數
Pz.61在外觀設計上可以說是平平無奇,不過也是有著鮮明瑞士風格的坦克。
首先,全車僅為38噸,是同時期裝備105毫米火炮最輕的坦克。同時車身很窄,寬度只有3.06米。上文提到,同為38噸重的Pzkpfw 38(t),車寬4.6米。狹窄的車身不僅有利於鐵路運輸,還可以順便穿梭村鎮裡邊的街道和山間的一些小路。這對於多山地的瑞士來說,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車身雖小並沒有帶來逼仄的空間。相反,Pz.61內部的空間還是比較寬裕的,甚至可以容下一個100升水箱供成員飲水用。這主要得益於內部精簡的設計,比如坦克的油箱設計為兩個,分置左右後上方還開了孔洞,用於存放炮彈。這樣既節省了空間,還為彈藥提供一定的防護。
有人會問了,油箱+彈藥這不是火上加火嗎?Pz.61用的是柴油機,柴油本身密度大、不易揮發,燃點還高,因此與汽油機相比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這一設計可能借鑑了蘇聯的T55坦克。作為動力系統的柴油機型號為MB837,採購自西德的MTU公司,意譯過來就是賓士旗下的柴油發動機廠商。同樣採用該廠發動機的豹1坦克。
MB837發動機為傳統的水冷式4衝程柴油機,可以輸出630馬力,可以讓Pz.61達到每小時55公里的最大速度。同時爬坡傾斜度為27,涉水深度1.1米,可以跨越2.6米寬的壕溝。車體傳動裝置是瑞士自己生產的半自動變速箱,採用雙差速轉向。在此之前,只有法國“查爾B1”型採用過雙差速轉向系統。也就是《坦克世界》中法系的4級重坦。
雙差速轉向系統結構複雜,但是可以讓坦克擁有原地360度無徑轉向和連續轉向的能力。同樣擁有獨特“瑞士特色”的還有坦克的車體,是整體鑄造而成。之前敢這麼做的只有美國人,他們的M48“巴頓”的炮塔和車體都是整體鑄造。
與常規的焊接裝甲車體來說,整體鑄造車輛的防彈效果更加理想。不過這裡邊也有瑞士的苦衷,他們造不出當時主流坦克所裝備的裝甲板,所以只能用整體鑄造來對沖。還有比較怪異的就是炮塔,又高又圓,比蘇系坦克的炮塔更接近半球形。這主要是為了增加火炮射擊的最大俯角,可以在山地作戰中打擊反斜面陣地。
- 最後的最後
總的來說,Pz.61的整體效能並不突出。不過對於永久中立國的瑞士來說,造價低廉、車輛輕便等優點非常適合山地密佈的小國使用。不失為另一種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