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國第一種隱形艦載機殲35公開亮相,引起了廣泛關注,一直困擾我國航母的艦載四代機問題得以解決,但正因為殲35的出現,此前出口呼聲很高的殲31淪為驗證機,我國四代機的出口型也就沒有著落了。
很多人對四代機出囗的重要性沒有足夠的認識,覺得不過是賣戰鬥機賺錢罷了,無關緊要。殊不知,隨著四代機效能的空前提高,它的出口也被賦予了更大的意義,這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世界五代機市場是一塊非常大的蛋糕,拱手讓出實在可惜。根據俄羅斯武器貿易分析中心的統計,從2011-2018年全球武器和軍用技術裝備的出口總額為5673.42億美元,航空裝備的交易總額就佔到了1854.65億美元,其中戰鬥機的銷售額為900.61美元,佔比高達48.56%。但這戰鬥機的賣價在其全壽命費用中佔比很小,據說一架F-35的全壽命花費接近5億美元,而它的單價只有1-2億美元。 如此豐厚的利潤,怪不得連俄羅斯模型階段的蘇75,韓國“攢”出來的組裝貨KF21都瞄準了五代機出口市場。
二,大宗軍火交易從來不是單純的買賣,它能極大增強武器出口國的全球話語權和影響力。2016-2020年,美國共向96個國家和地區出售主戰武器裝備,遠超任何其它武器出口國。美國的武器出口一般還會附加苛刻的政治條件,為的就是對進口國施加控制力。美國近一半(47%)的武器出口流向了中東,確保了它在該地區絕對的影響力。而四代機的效能相對於三代或三代半戰鬥機大幅度提高,已經達到了準戰略武器的級別,它的大批次交易甚至對世界格局都有深遠影響。
三,四代機出口能夠營造對我國有利的國際環境。雖然世界上正在研發中的四代機專案為數不少,但在效能上真正可與F35一較高下的只有殲31或殲35,如果它們退出世界軍火市場,如伊朗、委內瑞拉等買不到或不願買F35的國家,就會被迫選擇尚處於模型階段的蘇75或大量採用美國部件的KF21,這此國家要麼持續面對周邊F35的壓制,要麼透過KF21間接受到美國控制。因此,要是我國不再開發出口版四代機,就等於坐視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反之,如若我國四代機大賣,就能削弱美國的全球影響力,營造對我國有利的國際環境,至少能讓F35的使用國多一個更好的選擇,削弱美國對它們的控制力。
四,一旦四代機市場飽和,再想進入就難了。先進戰鬥機涉及訓練、維護、保養等一整套體系,這個體系標準各異,一旦建立,進口國就會對出口國形成很大依賴性。如想用F-18取代米格29K的印度就是因為前者無法相容後者的地勤保障系統,也無法與脫胎於俄式航母的“維克拉瑪蒂亞”號整合而作罷。這就意味著一旦全球四代機市場被瓜分完畢,後來者再想進入可就難了。
五,出口能形成戰鬥機研發的良性迴圈。F-35的全球訂單已達2443架,如此規模銷量的售價加上維護、升級產生的利潤可達上萬億美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衝抵F35的研製費用,甚至能為下一代戰鬥機的研發提供資金。雖然沈飛內部能夠自籌資金研製殲31驗證機,但對難度不下於殲20的殲35,卻只能靠國家的力量才能完成,而作為複雜的艦載四代機,殲35的研製費用比起F35來恐怕低不了多少,單靠國內消化將會是一個不小的負擔。從這個角度來說,積極開拓四代機的國際市場就很關鍵了。
因此,出囗四代機絕不僅僅是一個賺不賺錢的問題,而是利國利民,事關戰略全域性的大事。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國必須擁有自己的出口型四代機。
那麼,在殲31驗證機的地位已經可以確定的情況下,誰能勝任出口型四代機的角色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殲35,我國只能在殲35的基礎上開發一種出口型四代機,鑑於四代機空前複雜昂貴,我國已經不可能像梟龍那樣單獨研製一種專門用於出口的機型了。
可以按照國際慣例搞一款殲35的簡化降級版,杜絕洩密的同時還能降低價格(圖源 天一製圖)
況且,殲35轉陸基型也比較有可行性,比起陸基戰鬥機上艦,艦載戰鬥機上岸不僅容易得多,且因其多用途性在世界市場還具備很大優勢。陣風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定位於艦載機的陣風已向印度、埃及、卡達、希臘、克羅埃西亞、阿聯酋出售超過200架。
最後,還有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我國戰機普通缺乏實戰紀錄,這對外銷來說是很大的缺點,大賣的武器裝備基本都是廣泛參加過實戰的,畢竟四代機的價格不低,誰都不願意花冤枉錢不是。如果殲35能取得實戰經驗,哪怕是用於打擊恐怖分子,即使是牛刀殺雞,也能披上實戰的光環。F22就曾參與了2014年9月對敘利亞境內的恐怖組織ISIS的轟炸行動。
總之,在未來的四代機市場,殲35的出口版將會是我國繼梟龍、殲10CE之後的又一拳頭產品,將成為F35的最大競爭對手,誰都無法忽視它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