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戰場親歷記之十五
文/大漠單騎
本文為大漠單騎原創獨家首發,各網站、移動APP、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如轉載請務必取得本人同意,個人自媒體、論壇等如轉發請務必保留作者署名,違者追究其侵權責任,勿謂言之不預也。
軍隊作戰時,消耗性補給品主要是彈藥和給養,也是軍隊後勤系統需要重點籌措和保障的。非補給品則不屬於軍隊後勤供給的範圍,需要軍人自行解決。補給品中的具體種類,各國軍隊各不相同,甚至差別很大。比如美軍戰時將香菸列入後勤補給品,定量提供給參戰人員,但在我軍歷史上,香菸從來沒有全面正式列入補給品(不排除個別部隊有特例)。也正因此,在我軍雲南老山作戰期間,香菸就成為軍中最受歡迎的非補給品。1984年我所在的濟南陸軍學校見習代職學員隊曾參加老山作戰,親身體驗了箇中滋味。今兒就聊聊這個話題,這與控煙的態度無關,只是希望再現老山前線我軍指戰員真實的一面。
吸菸有害健康,這是現今廣泛倡導的共識,但在三、四十年前並沒有這種氛圍,而且高檔香菸還很搶手。當年有句老話:“菸酒稅,養軍隊。”意思是說我國菸酒產業上繳的稅收很多,相當於國防軍費開支。這是因為我國有全球最大的菸民群體,以數億人計。在此大環境下,軍隊中的吸菸者自然也不少,而軍營中那種兄弟般朝夕相處的集體生活,又會讓“菸酒不分家”的觀念更加“發揚光大”,原本不吸菸的人也容易被“傳染”。我是70年代參軍,那時新兵每月只有6元津貼費,老兵也不過10元上下,許多煙鬼抽不起或捨不得抽香菸,就買來菸葉子卷“喇叭煙”抽。我們山東安丘縣出產金黃色的烤煙葉,是卷“喇叭煙”的首選,安丘兵回家探親總要帶回一提包菸葉。
軍中吸菸者的比例平時就不低,但在戰時吸菸者會大大飆升,一線戰鬥部隊幾乎人人都吸。為什麼打仗的人喜歡抽菸呢?我平時是不抽菸的,但在老山前線期間一天也能抽半包煙,多少有些發言權。在我看來,一支小小的香菸,在戰時可滿足心理、生理、環境等多方面的需要。
從心理上說,打仗的人隨時可能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在有限的生命時光中,在槍林彈雨的間隙,何物能聊以慰藉?抽上口煙也許是唯一的享受了,特別是能給彌留之際的重傷員抽上口煙,是對其極大的安慰,也是與其最好的告別。
從生理上說,吸菸者大多有煙癮,就是尼古丁依賴,不讓他抽菸會難受的。有煙癮的人有一百個理由需要抽菸,累了抽口煙解乏,困了抽口煙提神,心煩了抽口煙平復,緊張了抽口煙放鬆……作戰中的焦慮、疲勞是不言而喻的,總之,有煙在手,心裡不慌。
至於環境的需要,這在長期的老山防禦作戰中顯得更加突出。部隊一上老山陣地至少幾個月,堅守和蟄伏在貓耳洞裡的戰士們,沒有電,沒有收音機(為防敵臺宣傳,收音機都上繳了),單調而枯燥,如有香菸相伴,漫漫長夜會好過得多。戰場上,香菸還是戰友關係的粘合劑,矛盾化解的潤滑劑,老鄉相逢的“伴手禮”,給犧牲烈士送行的“英雄香”……
看過美國好萊塢二戰電影的人,會對美國大兵無時不刻叼著“駱駝”牌香菸的鏡頭有所印象。據統計,二戰中美軍配發的香菸超過三千億支,啤酒、紅酒、口香糖等也是美軍的補給品。越南戰爭期間,美軍甚至開始向參戰軍人提供興奮劑(安非他命、類固醇等),並自此延續至今。可能有人要問了,解放軍為什麼不將香菸列入補給品?可我國的現實允許麼?建國之前就不說了,在我當兵時,軍中伙食費標準大部分是每人每天0.45元(六類地區),尚不及一盒高檔煙的價錢,國家哪有這麼多錢?這還只是從經濟角度說,即使我國經濟發展了、軍隊有錢了,也不會向歐美軍隊全面看齊,有數千年文化和道德傳統的中國,自然有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治軍方式。
老山作戰發生於1984年的雲南,此時我國改革開放已有數年,物價和工資都有所增長,但依然處在計劃經濟時期,商品的供應並不豐富。當時的香菸市場以低檔煙為主,高檔煙市面上很難買到,基本以內部供應為主,需要商業局或捲菸廠批條子。雲南省產的香菸大路貨主要是“三七”、“春城”、“春耕”牌等,每盒價格約0.3元左右;好煙有“雲煙”、“大重九”、“紅塔山”牌等,菸捲帶過濾嘴,每盒價格在0.9元上下。
之所以說香菸在老山前線最受歡迎,是因為其常處於短缺狀態。一是在前沿陣地沒地方買菸。能買到煙的商店、小賣部都在後方的村莊、鄉鎮,而有些村莊已被越軍炮火摧毀了,比如裡頭寨、新新寨等。堅守前沿陣地的戰士沒有命令是絕對不允許擅自離開陣地的,要買菸就需要託付合適的人從後方捎過來。前沿陣地連隊只有司務長和“上士”會不定期去後方採購食品,但封鎖之下炊事班做的熱飯也難以送到最前沿,這些戰士充飢主要靠儲存的壓縮乾糧、罐頭或用煤油爐煮點掛麵。可以連線前沿與後方的,主要是負責後勤運輸保障的軍工,但軍工通常與堅守陣地的戰士不是一個連隊的,能認識的主要是老鄉。在老山戰場上,向前沿陣地運送物資是很危險的,要透過密集炮火的攔截,要面對“生死線”上的狙擊步槍,搞不好就要付出生命代價。所以,前沿陣地的戰士要抽上戰友從後方捎來香菸,並不是一個簡單的事,箇中的艱難是常人無法想象的,香菸“斷頓”也是常有的事。
我們部隊在老山1985年春節發放的地方慰問品,為留作紀念我一直儲存至今(作者攝)。
二是在前沿陣地能抽到好煙更不容易。前面提到了,戰士津貼少,好煙難買到,路途危險多,能抽到好煙的時候自然不多。我們參戰是在老山作戰的初期,老山還沒有成為全國宣傳的熱點與關注的焦點,來自地方的擁軍慰問品並不多,偶爾過年過節地方政府的慰問品中有香菸,有的部隊每人能發一盒好煙加幾顆巧克力糖。不過,我還沒碰上發煙的好事,1985年春節前,我們部隊收到的慰問品是每人一套洗漱用品,一個小包外面印著字,裡面整齊擺放著牙膏、牙刷、香皂、梳子等(見上圖)。好在雲南是我國少有的產煙基地,昆明、玉溪、紅河、曲靖、大理、會澤、楚雄、昭通等地都有捲菸廠,高檔煙的產量還是不低的。香菸雖不是我軍的補給品,但老山作戰部隊後勤部門會從菸廠搞到少量高檔煙,相當於軍人服務社進貨,只賣給本部隊的幹部戰士。我在老山前線期間,透過營部的司務長買過高檔煙,一次也就幾盒,主要是“大重九”和“紅塔山”。有好煙了我總是留下來,每次下連隊看望我校學員時帶上,在前沿陣地與學員和連隊戰士分享,獨樂樂不如眾樂樂,戰友們抽著煙相談甚歡,這些在戰鬥中勇猛的硬漢們,隨著渺渺青煙會放鬆下來,露出最柔軟的一面。
別以為在老山前線抽菸的都是男兵,也包括女兵的,但女兵抽菸的原因與男兵完全不同。在老山後方的曼棍、落水洞、興街、文山等地的野戰醫院和救護所裡,那些年輕的女醫護兵面對身負重傷或上肢受傷的傷員時,會拿出自己買的香菸,打火先吸一口燃著香菸,再遞到傷員的口中。久而久之,這些本來聞見煙味就避之不及的女孩子,也學會了抽菸。而在地方醫院裡,別說不讓傷病員吸菸,整個醫院有屋頂的地方都是禁菸區,但在前線女醫護兵看來,這些傷員戰友正面臨生與死的大考,即使邁過這道鬼門關,傷愈後還要重返前線,應該儘量滿足他們這點嗜好或人生最後的要求,這正是一種母性的光輝、人性的包容,這就是平時與戰時的區別。其實,嚴酷的現實根本不可能像電影《戰爭讓女人走開》那樣,在老山前線仍然活躍著許多女兵,她們巾幗不讓鬚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廣大男兵心中的“女神”。
雖然在老山前線香菸處於短缺狀態,可每當老山陣地上有指戰員犧牲,軍工會用擔架將烈士遺體運送到後方,這時陣地上的戰友會將身上僅存的香菸放在烈士擔架邊上。1985年老山“1·15大戰”中,我校學員李法堂英勇犧牲,當其遺體擔架在船頭轉送期間,我們幾位校友聞訊趕去給他送行,一位學員在他臉旁側放下一整盒煙,我們一起向烈士低頭默哀告別。我國有給逝者敬香的傳統禮儀,但在老山前線,香菸就是戰地“英雄香”,只有為國捐軀的英雄配得上。
我曾在2017年重返老山,在麻栗坡縣烈士陵園裡看到,前去祭奠烈士的參戰老兵,在當年戰友的墓前點燃一支支香菸,再整齊擺放在墓碑下,場面令人動容,這已成為祭奠老山犧牲烈士的特有儀式。在老山戰火中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有的活下來了,有的毅然走了,那些生命永遠定格在青春年華的兄弟們,願你們在天上永遠有香菸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