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中國書法的代表人物,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被譽為“書聖”的東晉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唐代的“顏柳趙歐”書法四大家,以及近現代的啟功、歐陽中石等人。
這其中還有一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是一位物理學家,還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真是妥妥一個技多不壓身的“斜槓青年”,他是誰,他與書法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他就是楊振寧,你沒聽錯,就是那個聞名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楊先生不止縱橫在科學界,在2004年的時候,他還跨界到了書法界,與我國的書法巨擘啟功先生對談書法藝術。
這位物理學家骨子裡的文人雅趣究竟有多濃厚?
關於他與書法藝術,究竟是淵源已久還是一次偶然呢?
邀名家墨寶
楊振寧雖然長期旅居國外,但他非常關心祖國的科學事業,1971年夏天回國訪問,在1997年的時候,楊振寧被聘請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的榮譽主任。
高等研究中心是楊振寧回國後致力於祖國科學事業的奠基,因此無論是清華大學還是他本人都非常的重視。
2002年夏日的某天,楊振寧舉頭看向高等研究中心的建築,越看越不對,總覺得缺點什麼,缺什麼呢?
忽然他腦子裡蹦出一個想法,缺一副字啊!如果能寫幾個遒勁有力的大字代表我們的研究精神的話,就再好不過了。
那請誰來寫好呢,楊振寧琢磨了一會兒,有了,如果能請到他老人家提幾個字的話,就太好了。
楊振寧把自己的想法與清華大學的負責人說了一下,負責人當即決定去請這位書法大師,求一幅墨寶。
楊振寧想到的這位書法大師是誰,為何讓他如此激動呢?
他就是我國當代著名的書畫家、教育家、國學家、紅學家,啟功。
說到啟功先生,他的頭銜真的是非常的多,但最為人所熟知的還是他的書法造詣,此外啟功先生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
啟功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是名副其實的“皇族後代”,但其實啟功先生在藝術上的造詣已經遠超他身份的盛名。
啟功先生的成就多見於書法,他曾大量練習碑帖,在藝術百家的融合中獨創出意境深遠的“啟體”。
“啟體”自誕生之初就受到書法界的一致肯定,這也奠定了啟功先生在現當代書法界無可撼動的地位。
楊振寧不僅是科學界的中流砥柱,在藝術的品鑑上也是行家裡手,他會第一時間想到要求啟功先生的墨寶。
清華大學的負責人隨即聯絡到啟功先生,說楊振寧先生回國了,在清華的高等研究中心任職,他想託我們求您一幅字,寫個牌匾。
啟功先生聽此來意,馬上就同意了,並且說那我下午就寫!
藝術家做事細心又講究,啟功先生選取了印有七個花團的彩色對聯紙,這是榮寶齋專門給送來的。
然後大筆一揮,豎排的“高等研究中心”六個大字躍然紙上,最後一個空白花團啟功先生留下了自己的落款,啟功書。
這幅字寫好後不久,在機緣巧合之下,楊振寧到北京師範大學來現場講學,碰到了時任北京師範大學教授的啟功先生。
就這樣啟功先生把這幅字親手交到楊振寧的手中,楊振寧接過墨寶,心中的激動難以言表,他連連對啟功先生表示感謝。
聊書法憶往事
楊振寧與啟功先生在北京師範大學當然不是僅有一面之緣,2004年冬天,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希的陪同下,親自去探病啟功先生。
楊振寧一直感激啟功先生能給高等研究中心題字,並對啟功先生的藝術造詣感到非常欣賞和敬佩。
雖然楊振寧自己不算是書法方面的行家,但他家裡人也有在這方面造詣頗高的人,此時的啟功先生正在講述他與自己的恩師陳垣的往事。
楊振寧聽著啟功先生敘述著自己的生平過往的回憶,不免也陷入到自己的一方天地中,他正陷在回憶裡出神,突然覺得屋子裡安靜了。
他看著啟功先生,脫口而出說,我的岳父,杜聿明,您認識嗎?
啟功先生當即回答,當然認識。
楊振寧若有所思地說,我岳父杜聿明的字也很好。
啟功先生答,當然,而且杜老先生還有一件“寶物”,你可否知道?
是王羲之的手卷,《萬歲通天帖》,我見過,如假包換的王羲之啊!太難得了。
啟功先生說到動情處,言辭裡掩飾不住自己的激動。
楊振寧聽了有些失落地說,我沒有見過,啟功先生說,這幅作品現在被收藏在遼寧省博物館裡。
楊振寧說到的岳父,就是他第一任妻子的父親,國民黨高階將領,杜聿明
連書畫界的巨擘啟功先生都慕名的人一定不簡單,確實,杜聿明的履歷真是非常的漂亮,在抗日戰場戎馬半生浴血殺敵,而且更難得的是他還是一位偏好文人雅趣的將領。
雖然杜聿明在世人的印象裡始終是一名浴血殺敵的武將,但這並不影響他對書法藝術的熱愛,但女婿楊振寧可能覺得岳父最大的名氣都是關於戰爭,所以他才試探性的問啟功先生,你知不知道我岳父杜聿明。
楊振寧的言外之意是,您只知道我岳父仗打得好,其實他還是個愛好文人雅趣的人呢。
楊振寧跟啟功先生聊天才知道,岳父杜聿明竟然擁有王羲之的真跡,可見他對書法藝術的喜歡程度,不然怎麼會擁有極為珍惜和罕見的《萬歲通天帖》呢。
要知道保有王羲之的真跡該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他才恍然為何當時啟功先生會那麼激動。
確實從杜聿明後來留下的手跡不難發現,他當真對碑帖有一定的研究,也對此下過一番功夫。
值得一提的是,在1939年桂南會戰,杜聿明率領的軍隊取得崑崙關大捷之後,這位驍勇善戰的將領還直接激動的大筆一揮,寫了一塊匾額,上面赫然寫著“雄師鎮遠”四個大字。
在艱苦的鬥爭環境中,在繁忙的日常軍務中,杜聿明在書法上還能有這樣的造詣,實屬不易,這也可見杜聿明是真的喜歡書法。
而楊振寧可能就是受到了岳父習武也愛文的薰陶,也對書法藝術產生了興趣,也慢慢了解到書法的魅力。
難怪他想到題字就首先想到了書法大家啟功先生,這審美意趣肯定也是深受岳父的影響。
令楊振寧沒想到的是,跟啟功先生談過話,才知道岳父杜聿明比自己想象的更愛書法藝術。
而他自己也受了岳父的薰陶,平時閒來也舞文弄墨,用練習書法來靜心凝神和陶冶情操。
杜聿明讓楊振寧愛上書法的同時,楊振寧也愛上了他的女兒。
說到楊振寧眾所周知的岳父杜聿明,就不得不提杜聿明之女與楊振寧舉世矚目的愛情。
楊振寧與杜聿明長女的愛情一直以來都讓人頗為羨慕和感慨。
楊振寧一生有過兩次婚姻,和翁帆甜蜜的“忘年戀”是第二段,而他的第一段婚姻一樣羅曼蒂克和精彩紛呈。
楊振寧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杜致禮,是一位集才華與美貌於一身的大才女,她與楊振寧從1950年喜結連理到2003年杜致禮病逝,兩人在一起相守了53年。
杜致禮可不是普通的大家閨秀,她出身名門,母親是榆林師範學院公認的校花,而她的父親就是這位酷愛書法的國民黨高階將領,杜聿明。
杜致禮可謂是真正的將門才女,她與楊振寧的愛情之路在今天來看也是十分浪漫的。
1944年,17歲的杜致禮進入西南聯大附屬中學讀書,而此時正在等赴美簽證的楊振寧,為了減輕家裡的負擔,來西南聯大附中做了一名數學老師。
彼時,他是三尺講臺上的老師,而她是勤學好問的學生,兩人在學校裡都非常受人矚目。
楊振寧是即將赴美留學的優秀學子,而杜致禮是家世顯赫,多才多藝的校花,但兩人也只是彼此知悉,保持著師生關係。
一年後,楊振寧赴美留學,過了兩年,杜致禮也隻身來到美國留學,此時命運的齒輪正一步步的推動,讓這兩個優秀的年輕人越走越近。
1949年聖誕節,在普林斯頓和朋友聚會的楊振寧突然看到一個熟悉的東方面孔,他覺得自己心跳加速了,甚至他想都沒想就衝了上去。
是她!是我當年的學生杜致禮,此時的杜致禮出落的越發端莊大氣,在一種曖昧的,他鄉遇故知的氛圍裡,兩個人從家鄉談到學業再暢想未來。
這一雙才子佳人在異鄉的偶遇,讓彼此覺得熟悉的感覺彷彿從未走遠,一切都是冥冥中註定的,因此他們的感情發展迅速,並於1950年直接“閃婚”了。
杜致禮與楊振寧共同生活了53年,生活甜蜜感情甚篤。
杜致禮2003年過世,隔年楊振寧娶了與太太杜致禮長相極其相似的翁帆,有人說楊振寧娶翁帆是因為她有杜致禮的影子。
確實,從照片來看,翁帆與已故的杜致禮有著極其相似的容貌與氣質,不知道楊振寧初見翁帆是不是真的找到了當年在普林斯頓偶遇杜致禮的感覺。
當後來外界漸漸接受了楊翁這段“忘年戀”之後,人們總說,楊振寧的第二段婚姻是“天賜的愛情”。
當年與杜致禮兜兜轉轉最終相遇並享受,以及在耄耋之年又遇到與初戀極其相似的翁帆,楊振寧一生的兩段婚姻,都是平實而浪漫的。
翁帆於楊振寧的愛情始於崇拜,而外界一直說楊振寧只是在找杜致禮的“替代品”,真相究竟如何也只有雙方知道。
就像是楊振寧在探望啟功先生的時候,談到書法,他想到了自己的岳父杜聿明,那一刻他想到的可能還有自己已經亡故的愛人杜致禮吧。
相守半生哪裡那麼容易就被忘掉,談論書法勾起了關於岳父的記憶,可是這記憶或許始終與愛人有關。
物理學家的一手好字
2020年,楊振寧攜妻子翁帆公開出席一個活動,期間主持人想請楊振寧用毛筆來籤個名,楊振寧隨即大筆一揮,寫完之後不忘輕聲對旁邊的夫人翁帆說,daring,你也來。
大家在感嘆楊翁夫婦鶼鰈情深的時候,把重點放在了楊振寧這一手好字上了,只見那字落在紙上姿態飛揚,蒼勁有力,非常有藝術大家的風範。
可能楊振寧被世人所周知,是他在科學方面的巨大成就,因為光環過盛,就很容易忽略掉他其他方面的才能,但厲害的人可能就是方方面面都優人一等。
大家恍然,原來這位舉世皆知的物理學家還會寫書法,竟然還寫得這麼好,那是大家不知道楊振寧在年輕時候和書法有著這樣一段不解之緣。
楊振寧如今能寫出的這樣一手好字,他的岳父杜聿明功不可沒,並且在2004年他和啟功先生建立聯絡之後,他還曾多次上門討教。
可惜的是與啟功先生相處了還不到一年時間,啟功先生就溘然長逝了,但是於楊振寧來說確實收穫頗多。
如果說岳父杜聿明是楊振寧書法的啟蒙老師,那啟功先生就是楊振寧書法之路的領路人,兩人雖然相處時間短暫,但能感覺到,楊振寧在啟功先生那裡受到了很多關於書法藝術觀點的影響,而這些觀點和理論也激發了楊振寧的創作欲。
在《中國文化與科學》中,楊振寧向世人談到了中國傳統文化,書法與漢字
他說《中國書法理論體系》當中講到,中國文化的核心是哲學,中國文化核心的核心,是書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書法最能夠體現中華文化濃縮化、抽象化的精神核心。
而楊振寧的這個看法恰恰和啟功先生對書法藝術的觀點非常一致。
啟功先生闡述自己關於書法的見解時做過這樣一首詩,“買櫝還珠事不同,拓碑多半為書工。滔滔駢散終何用,幾見藏家誦一通。”
楊振寧與啟功先生最核心的觀點就是,書法承載著的是文字的力量,是精神的力量,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
正如楊振寧的岳父杜聿明在桂南戰役中的崑崙關大捷之後,大筆一揮寫就的“雄獅鎮遠”四個大字一樣,這四個大字是一個酷愛書法之人,用筆墨在民族危亡之際所展現出的精神內涵。
這樣想來,當年楊振寧當年向啟功先生的一句提問,就如同將他們三位熱愛書法藝術的人聯結在同一時空,他們各自代表了書法藝術關於傳承的部分。
啟功先生是中國書法文化理論與技法的創造者,杜聿明完美展現了書法作為一種文化載體所承載的民族精神,而楊振寧作為晚輩,受到前輩言與行的感召,在探究科學的同時也不忘植根傳統文化。
古往今來,名人志士多有良友相伴,誰能想到一個舉世矚目的大物理學家竟然與書法藝術有著如此深厚的淵源,而這樣的經歷都是楊振寧生命記憶裡那些熱愛書法藝術的鮮活如生的人物構成的。
如今的楊振寧雖已經是耄耋之年,但是他對自己的書寫還是始終如一地認真嚴謹,作為一個馳名世界的科學家,楊振寧對書法藝術的傳承表達了他對祖國傳統文化的深深熱愛。
這時候的他不再單單是那個光環無數的科學家,他還像是啟功先生、像他的岳父杜聿明、像他手中的那支毛筆所承載的中華文化那樣,經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