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說的
最近有一條 tag 引起了大家的討論:#常吃重口味會越長越醜#,這是真的嗎?
圖片來源:微博截圖
可能是的。
但要提醒的是,這裡所說的的「重口味」指的並非「辣」味,而主要是「鹹」味。
今天的今日熱議,邀請來心內科主治醫師何方醫生,來和大家聊一聊為什麼吃得太鹹不好,我們又應該怎麼控制鹽量。
食鹽攝入過多會讓你眼瞼甚至全臉浮腫、面板粗燥、毛孔粗大、膚色變暗。此外,更重要的是,鹽值高還增加心腦血管、胃癌、骨質疏鬆等疾病的患病風險。
人們的口味越來越重,這與味蕾的適應性有關,作為舌尖上的國家,「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百味鹹為首」的說法自古就有。
冬至剛過,相信不少人家的陽臺上已經掛上臘肉、鹹魚、香腸。而如果拿一根現在的香腸和 1000 多年前的香腸相比,可能其含鹽量高了幾百倍,是的,人們對鹽之味的喜愛,導致攝入越來越多的鹽。
拿心血管疾病來說,47% 的冠心病事件和 54% 的腦卒中可歸因於過量攝入食鹽導致的血壓升高。從兒童到老年人,無論有無高血壓,低鹽飲食都可以降低血壓保護心腦血管。
低鹽飲食 ≠ 不加鹽,事實上,餐桌上不加鹽或烹飪時不加鹽的做法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們要做的是,改變用鹽習慣,用一系列措施幫助味蕾逐漸適應低鹽。
1. 使用「控鹽勺」
「把鹽直接倒入小罐子,然後直接用小罐倒」「拿鹽袋直接倒」 …… 這些加鹽方式都是錯誤的。
我們建議,加鹽使用控鹽勺,部分割槽域政府已經開始免費發放了,在某寶上購買也很方便。
圖片來源:網路
不要小看的控鹽勺的作用,除了實際使用價值,它還是一個象徵符號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在使用過程中你會自我提醒稍微少放點。
2. 每天食鹽攝入量低於 6 克
「沒有鹽的食物沒味道」「口味重的人已經養成習慣,肯本不會接受清淡的食物」……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已經知道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最好要低於 6 克,具體的數值可能不能讓人印象深刻,你需要記住的是,無論你以前吃多少鹽,吃的更少一點就可以降低血壓!
用蔥薑蒜來提味,多使用清蒸、白灼等烹飪手法都有助於你吃進去更少的鹽。
3. 菜快出鍋的時候再放鹽
「爆鍋的時候放才能出味」「炒到一半放鹽,不然鹽味不能進去」 …… 這些都不利於限鹽。
我們建議,菜快出鍋的時候放鹽,這樣較少的鹽就會有鹹味。
除了烹飪期間的加鹽,很多家庭還習慣在桌子上放置鹽瓶、醬油、豆腐乳、各種醬,其實這些都是含鹽量很高的食物。
同樣含有較多「看不到的鹽」的食物有辣條、牛肉乾、茶幹、話梅、薯條等。
減鹽,不代表立刻開始,畢竟臘味煲仔飯、煙燻魚、雜醬、辣子雞都難以割捨,可以先減少吃的機率,或者定一個規則:相對口味較重的食物一週一天只能有一樣出現在餐桌上。當你可以遵守規則並堅持的時候,再增加新的改變措施。最終,你會發現實際上沒有什麼習慣是不可以改變的。
而且,一旦味蕾適應了少鹽,你可以嚐出更多的味道,那些原本被高鹽所掩蓋的食材本身的味道會給你帶來清新愉悅的體驗。
策劃製作
策劃:Eric | 監製:塔蓋
封面圖來源:丁香醫生設計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