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京城名醫館名醫經驗集》,耿嘉瑋著
帶狀皰疹是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面板疾病,可影響機體神經功能。由於皮疹呈帶狀分佈,故被命名為帶狀皰疹。因該病皰疹多發生於腰部,民間俗稱為“纏腰火龍”。
患上帶狀皰疹不僅疼痛難忍,而且治療不慎極易引發慢性神經痛等後遺症,所以,及時、對症、徹底治療非常重要。
除了常規抗病毒之外,也要重視辨證準確,針對病因進行內調。今天為大家奉上燕京名醫吳麗鑫治療此病的心得經驗——
病因病機
中醫學認為,帶狀皰疹的病因病機早期主要為溼熱困阻、溼毒火盛;後期多為火熱傷陰、氣滯血瘀或脾虛失運。臨床可見皰疹周圍紅暈,水泡內充滿漿液,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而數,屬溼熱蘊毒之象。皰疹累及肋間肝經區域會產生燒灼樣脅肋痛。
辨證施治
臨床常見肝經火熱型,患者皮疹鮮紅,皰壁緊張,疼痛如針刺感,煩躁易怒,伴口苦咽乾、便幹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治宜清肝火、利溼熱,常選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治療。部分老年患者因體弱,皰疹消退後面板受損部位依然劇痛不止,該症狀多見於氣滯血瘀型患者,可見舌質暗,邊有瘀點或瘀斑,苔薄白或黃膩,脈弦細。
治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選用加味逍遙散加減治療。年老體弱者可加黨參、黃芪健脾補氣。
驗案舉隅
吳某,男,56歲。因外出勞累加之飲酒,晚上等待計程車時受寒著涼。第二天由大腿根部起,直達腰骶部出現散狀丘疹、色紅,腰部灼熱疼痛不適。次日,紅色丘疹形成小泡,肋間和腹股溝部疼痛加劇,夜間不得臥,每2小時起床外塗止痛膏,伴周身疲乏無力、微惡寒、頭痛(體溫37.2℃)、厭食。
清晨去醫院門診就醫,皰疹處外塗阿普洛韋乳膏止痛,內服阿伐洛韋抗病毒藥物,1周後未見明顯好轉,請中醫診治。
右下脅肋部、下腹部皰疹呈紅蠟色,個別有漿液,舌質紅,舌苔黃膩,脈弦滑數。
西醫診斷為帶狀皰疹,中醫辨證為肝經溼熱蘊毒,治宜清溼熱解毒,選用龍膽瀉肝湯、二妙散加減治療。
處方:龍膽草10g,黃芩10g,梔子8g,澤瀉10g,柴胡6g,生地黃12g,蒼朮10g,黃柏10g,蒼耳子10g,桑葉6g,連翹15g,金銀花10g。
服湯藥15劑後寒熱症消,腰骶部疼痛明顯減輕,水泡逐漸乾燥。
二診:加金銀花、延胡索止痛,川楝子疏肝氣,炒酸棗仁、合歡花解憂、安神。
按語:
患者肋間神經痛是由於帶狀皰疹引起的,該病毒多積聚於脊神經後根部,導致機體腹股溝及腰骶皮疹處產生劇烈疼痛。患者皰疹屬溼熱之象,應用中醫方劑退肝經鬱火,實則洩其子,機體之熱逐漸由小便排出。
該患者溼熱由於過多飲酒而致,酒為辛熱之品,水火之精既是水也是產生溼熱的原因之一,加之患者因久等計程車心情不暢、肝火亢盛,發展為肝經溼熱下注。
“肝脈絡陰器”,龍膽瀉肝湯、二妙散可治機體上部及下焦陰汗、溼熱、陰癢等因素形成的相火旺溼熱。
龍膽草、梔子洩肝火;
蒼朮、黃柏(二妙散)解溼毒;
連翹、金銀花、桑葉、甘草清熱解毒;
蒼耳子清表皮、託毒外出;
澤瀉利水溼從小便排出;生地黃滋陰潤便。
服藥20劑後療效顯著,諸症皆愈,患者未留下明顯疼痛及後遺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