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了陶瓷的歷史,就瞭解了中國的歷史。中國陶瓷浩如煙海,上下五千年,就從“瓷母”講起。
館內收藏有300多萬件藏品。其中中國文物佔很大比重,你可以看到商周漢青銅器、歷代壁畫佛造像、唐宋明清瓷器、清代繪畫等。這裡的絕大多數藏品都是20世紀流失海外的。
一說到瓷母,就很容易想到唐詩人孟郊的那句詩“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但此瓷母非彼慈母,手頭沒有衣服補。這個瓷母是個俗稱——瓷器的母親,真正的名字是“清乾隆各種釉彩大瓶”。
清乾隆各種彩釉大瓶是乾隆鼎盛時期創燒的,現存放於故宮博物院,它集結了十多個陶瓷品種於一身,這在陶瓷燒造中是個特例。
清乾隆各種彩釉大瓶
故宮博物院藏
瓷母的體量非常大,釉色極為豐富,就是陶瓷專家在它面前也得分析半天才能知道它有多少種裝飾手法。作為一般人,上前一看就是一感覺:這東西真夠熱鬧啊!個兒大,壯觀,富麗堂皇!這麼重要的東西,怎麼還留在宮裡呢?就沒離開過宮廷?這事很簡單,這件瓷器個兒大,運輸極為不方便。瓷器可比不了青銅,運輸的時候稍不留神就碎了,所以國寶南遷時大件的瓷器反而都沒怎麼動,都留在了北京故宮。臺北故宮帶走的那些都是中小件。
這件東西為什麼叫瓷母呢?是因為它集多種瓷器品種於一身:
琺琅彩、洋彩
仿哥釉、青花、金彩
松石綠釉、窯變釉、鬥彩
粉青釉、霽藍釉描金、粉彩
仿官釉、仿永宣青花、珊瑚紅釉描金、仿汝釉、醬釉描金彩
那它都有什麼紋飾呢?器身一共有12幅吉祥圖案,6幅為寫實圖案,有三陽開泰、吉慶有餘、丹鳳朝陽、太平有象、仙山瓊閣、博古九鼎,另外6幅為錦地“卍”字、蝙蝠、如意、蟠螭、靈芝、花卉,分別寓意“萬”、“福”、“如意”、“辟邪”、“長壽”、“富貴”。
看出來乾隆什麼心思了吧!咱這瓶看起來雖然一如既往的是農家樂審美,但什麼世界和平了,吉祥如意了,辟邪富貴了,那可是一個都不能少。這都是我乾隆的心願啊!
瓶底的年款
按照乾隆的習慣,這瓶子燒好了,還是得蓋個戳嘛!瓶內及圈足內施松石綠釉,外底中心署青花篆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燒造複雜嗎?
前邊我們提到,這件“瓷母”集各種釉彩燒造技藝於一身。那麼,他的燒造過程真的很複雜嗎?
如此複雜的工藝只有在全面掌握各種釉、彩效能的情況下才能順利完成。從燒造工藝上看,青花與仿官釉、仿汝釉、仿哥釉、窯變釉、粉青釉、霽藍釉等均屬高溫釉、彩,需先焙燒。而粉彩、琺琅彩、金彩及松石綠釉等均屬低溫釉彩,需後焙燒。稍不留神,或者窯內火候沒掌握好,釉彩可能會直接糊掉,毀於一旦。
御窯廠督陶官唐英
但大boss發話,御窯廠頂頭上司督陶官唐英自然不敢怠慢,那必須立刻差手下人燒製起來。要知道,瓷器在燒製的過程中,對溫度各有要求。17種釉彩,有的是高溫釉彩,有的是低溫釉彩,以裝飾手法釉裡紅為例,它需要在1300℃左右的高溫還原焰氣氛中一次燒成,如果溫度過低,顏色會發黑,如果溫度過高,顏色就燒飛了。
釉裡紅花蝶紋筆筒 清雍正年間 故宮博物院藏
在清代,像釉裡紅這樣的釉彩,成功率不會超過20%,像青花這樣的釉彩,成功機率能高達 90%,我們把所有釉彩的成功率姑且平均一下,往高了算大約在70%左右。那麼“瓷母”它的成功率是多少呢?就是70%的17次方,它的機率結果約等於0.23%。從機率學上看,低於5%已經是小機率事件了,而0.23%則意味著這樣的事件可以稱之為“幾乎不可能的事件”。
每一種釉彩在瓷器界都是獨當一面的扛把子,脾氣、秉性、體質各不相同,要將17種工藝齊聚在一個整體,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紕漏,都會“全器盡毀”。這樣一件傳世之作,創制它的人是不是有點異想天開呢?當所有人都在和乾隆說“不可能”的時候,乾隆卻驕傲地說:不,你能!
皇上想要怎麼辦?那隻能硬著頭皮燒。探索過程是否艱難,唐英沒說,但從現在的文獻記載來看,燒製的結果,乾隆很滿意。唐英撰寫的《陶成紀事》中曾說,洋彩器皿,新仿西洋琺琅畫法,人物、山水、花卉、翎毛無不精細入神。而乾隆6年至9年的瓷胎洋彩瓷器大都是唐英燒製的,乾隆八年的十一月初五,當太監胡世傑上交洋彩紅地錦上添花山水宮碗、杯盤等時,乾隆的旨意是,將這些器物配上匣子,放入乾清宮。
想必看到這個旨意,唐英也是頓時鬆了一口氣,感嘆“又逃過一劫”。
清乾隆 磁胎洋彩錦上添花御題詩描金山水人物圖瓶 青花六字篆書款
光是完成領導交代的旨意還不行,還得有開拓精神——按著領導的審美,燒製出更多花樣,讓領導開心,於是,唐英在洋彩瓷器的製作過程中,開發了許多新的造型和裝飾式樣,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各種色地(黃地、胭脂紅地、粉紅地、藍地、綠地等)“錦上添花”(亦稱“軋道”)裝飾和轉心瓶、轉頸瓶,給人耳目一新之感,成為乾隆朝風格獨特的瓷器品種。
有了這樣的經歷,“各種釉彩大瓶”能燒製出來,也就不足為奇了。
前世今生
為什麼燒製這麼一件瓷器?
乾隆嗜古成性,尤其鍾愛瓷器。據說有一天,遍識天下名瓷的乾隆皇帝突發奇想:能不能把全天下能找到的各種釉彩的瓷器,集中燒製在一件器物上,集大成於一身?唐英受命,景德鎮御窯廠的工匠忙活起來,這才有了“瓷母”誕世。
那麼,燒它來幹嘛呢?
黃地青花纏枝花紋轉心瓶 清乾隆 故宮博物院藏
直接的目的是陳設用,就是擺在宮裡的某個桌子上看。但從燒製年代和瓷器的燒製工藝的複雜上看,很有可能也是乾隆為了炫耀的那點小心思。乾隆朝國力鼎盛、海內太平,乾隆又是一個藝術修養高且好大喜功的君主,加之此時景德鎮制瓷工藝也已達到極高水準,所以就有了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對乾隆瓷器的評價:“至乾隆則華縟極矣,精巧之至,幾於鬼斧神工”。
總之就是一句話“朕什麼都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