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故事的人
作者:劉朝霞
“瘦人”是中義的父親,與我孃家為鄰,因身材瘦小而得此綽號名。
他和父親年紀差不多,念沒念過書我還真不知道。但我印象中的他是個故事大王,肚子裡裝的故事很多,而且很會講解。
在我還是小孩時,孃家就在火車站邊緣,家人日常靠擺小攤維持生計。一輛架子車上的東西就是我們所賣的全部貨物。
每天天剛亮,爺爺就會推著架子車上的貨物——麻花,瓜籽,鉛筆,本子等等,早早地去車站,等待村裡的的大人,小孩及過往村子的人或在車站等車的旅客前來購買。
我和姐姐弟弟有空時常會去替換爺爺吃飯或賣貨。特別遇上星期天,我們更多的機會和更長的時間,和在車站那些閒諞的人接觸。
這些閒諞的人中,當然少不了瘦人熟悉的身影。只要有他在的地方總會圍上一群人,他則拿出他的看家本領講評書,講故事。
從《三國演義》,《水滸》,《聊齋》到《岳飛傳》等等。他講的娓娓動聽,聽眾也神情專注,投入。
那時候普眾文化都低,人們往往靠評書和故事裡的知識去感知過去,幻想未來。
每場故事,總有人拍手稱讚,也有人加入評論,對他的講評各抒己見。
總之,廣場前自從有他這個講故事的人,算是給那個小站增添了一道風景,也給附近的老人小孩增設了一個“知識文庫”。聚攏閒諞的人從此有了真正閒諞的話題。
於是隔三差五,廣場一側總會被他的故事,講評書引得一大堆人的圍觀。大家從故事中獲取做人的道理,也有人從講評中懂得了處世方法……什麼姑嫂矛盾,鄰里糾紛最後握手言歡,總免不了會引用瘦人故事裡的金句,典故。
好幾次我在廣場的附近幫爺爺守攤,都會被他高亢有力的聲音及人們的鼓掌聲吸引了過去。我年幼,站在人群邊上,看不見他人,但可捎帶著聽聲音。
面對他的講評及眾人的評贊,我也陶醉於其中,樂在其中,在心裡為他叫好,點贊。
有次追著爺爺問:"瘦人的故事咋那麼多呢"?
爺爺笑著回我:不用羨慕別人,只要好好唸書,將來你也能和他一樣,成為一個擁有故事能講故事的人"。
如今,瘦人長眠地下有好多年了,我們也沒能成為好好讀書繼續講故事的人。車站再也沒有出現過聚堆聽故事的熱鬧場面。也沒有人像當年那樣,圍聚一起聽講故事和說評書的熱鬧情景。
他走了,留下了他的那些故事。那些故事又讓我們延伸故事中的故事……
(注:閒諞,陝西方言,意思是拉家常,沒正經話題,想起啥講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