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注一擲”的救治
1932年,德國生物化學家杜馬克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從染色的染料中提取的化合物KI-730,對於感染溶血性鏈球菌的小白鼠具有很好的效果。
興奮的杜馬克準備繼續實驗,看看這種化學合成劑長期使用會不會對身體有害?然而實驗卻因為女兒的突發狀況中斷了。
這一年秋天,杜馬克6歲的小女兒在一次玩耍中不小心被小刀劃破了手指。最初家人不以為然,然而過了幾天,小女兒卻發起了高燒,手也腫脹起來。去醫院才知道,他的女兒得了鏈球菌敗血病。病情進展很快,即便使用了抗生素,對於杜馬克的女兒也是效果甚微。眼看女兒已經無藥可醫,杜馬克想到了自己的實驗。在妻子的支援下,杜馬克孤注一擲地將KI-730用在女兒身上。奇蹟出現了,炎症很快消失,女兒成功得救。
KI-730就是後來著名的“百浪多息”(Prontosil)——世界上第一款商業化的合成抗菌藥。
後續研究發現,這種活性和它的代謝產物密切相關,這就是磺胺。自此,磺胺的名字很快在醫療界廣泛傳播開來,開創了醫學的新紀元。
“一拍即合”的搭檔
磺胺類藥物出現後,與細菌進行了漫長的鬥爭,一些細菌針對磺胺類藥物產生了交叉耐藥性。就在磺胺類抗菌藥物即將被踢出歷史舞臺時,一款新磺胺類抗菌藥物出現了,這便是磺胺增效劑。
複方磺胺甲噁唑,除了磺胺甲噁唑外,另一種成分就是磺胺增效劑——即1969年發現的甲氧苄啶,是磺胺甲噁唑一個強大的“輔助武器”。
磺胺甲噁唑的化學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類似,作用於二氫葉酸合成酶,甲氧苄啶具有選擇性抑制二氫葉酸還原酶的作用,二者合用可使細菌的葉酸代謝受到雙重阻斷,從而發揮強大的抗菌作用。因此,二者“一拍即合”,協同抑制細菌,是再合適不過的好搭檔。
"不可替代"的崗位
隨著越來越多的抗菌藥物被人們發現或合成,複方磺胺甲噁唑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甚至成為國家短缺藥品。
複方磺胺甲噁唑真的沒用了嗎?
並不是。一種卡式肺孢子蟲就對它懼怕得不行。這種卡氏肺孢子蟲簡稱肺孢子蟲,是肺囊蟲病原體黏附聚居於肺泡上皮,在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出現的一種機會性感染。其在發病初期不易被診斷,但病情惡化快,若未及時診治,死亡率可高達100%,是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患者及血液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複方磺胺甲噁唑是目前用於治療及預防卡氏肺囊蟲病的一線藥物。
“大有講究”的用法
使用複方磺胺甲噁唑有哪些注意事項呢?
1. 搭配要合理
建議每日喝水在1500mL以上,保持高尿流量,最好同服碳酸氫鈉(小蘇打),用於鹼化尿液,減少結晶尿的形成。勿與酸性藥物(鹽酸氯丙嗪、維生素C、氯化銨、胃蛋白酶合劑、吐根合劑)同服,因為這些藥物可酸化尿液,產生結晶尿而損害腎臟。
2. 用量要講究
臨床使用磺胺時,切記不可自行任意加大劑量、增加用藥次數或延長療程,以免蓄積中毒。腎功能不全時,磺胺的排洩減慢,應注意對使用劑量的調整。
3. 警惕副作用
磺胺類藥物易引起粒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等,用藥期間應定期檢查血象變化;可能會引起肝臟損害,如黃疸、肝功能減退,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肝功能,肝病患者應避免使用本類藥物;用藥期間應監測腎功能,腎功能減退、失水、休克及老年患者應用本類藥物易加重或出現腎損害,應避免使用;磺胺類藥物可使少數患者出現頭暈、頭痛、乏力、萎靡和失眠等精神症狀,因此,在用藥期間,不應從事高空作業和駕駛。
4. 細節不忽視
由於磺胺類藥物能抑制大腸埃希菌的生長,妨礙B族維生素在腸內的合成,因此長期使用磺胺類藥物時,應補充B族維生素以預防其缺乏。
磺胺類藥物空腹服用常會發生噁心、嘔吐、食慾減退和胃痛等反應,飯後或用米湯吞服可以減輕其胃腸道刺激作用。
另外,因新生兒肝功能不完善,對膽紅素處理差,會導致膽紅素腦病,因此該藥禁用於2個月以下嬰兒。
作者: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 藥師 安彤
稽核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 主任藥師 魏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