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尾,第83集團軍某旅召開年度軍事訓練總結大會。出人意料的是,今年全旅取得20多個比武考核第一被“一筆帶過”,以抓訓“三問”為主題的覆盤檢討反而成為大家深入剖析的焦點。
“抓訓‘三問’中,蘊含著對訓練規律的理解與把握,讓人思考今後該如何深入推進實戰化訓練。”不少官兵告訴記者。一年來,該旅領導著眼當前軍事訓練存在的傾向性問題和模糊思維觀念,先後提出三個針對性較強的問題,在全旅官兵中引發熱議。
近日,記者來到該旅採訪,聆聽旅長李鐵關於抓訓“三問”背後的故事,探究該旅以戰領訓、抓訓為戰的自我思考。
抓訓“三問”
——第83集團軍某旅推進實戰化訓練的探索與思考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彭冰潔 李偉欣 張毓津
1
第一問:某一課目該訓多久到底該咋把握?
——應按課目對戰鬥力的貢獻率來決定訓練權重
短波通訊天線架設練到了極致,為啥沒得到上級表揚還被叫停了?
提起這件事,該旅機動通訊營二連八班班長李浩印象深刻:盛夏,旅長李鐵到連隊檢查訓練情況,恰逢全營正組織群眾性練兵比武考核。他們班表現突出——短波通訊天線架設用時為大綱規定滿分時間的1/10。
“這一優異成績的背後,我們不知付出了多少汗水!”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浩特別激動。
原以為旅長肯定會表揚,可讓人沒想到的是,成績出來後,旅長不僅沒表揚,反而皺起了眉頭。
在隨後的專業考核中,看到他們的成績並不突出,李鐵的眉頭越皺越深。
臨走時,他當著全連官兵的面說:“偏訓必然會導致其他課目上的粗訓甚至漏訓,訓練場上,‘一招鮮’要不得,一味追求‘米、秒、環’也要不得……”這讓連隊幹部和李浩臉上火辣辣的。
訓練成績遠超大綱規定反而捱了批,官兵們疑惑中帶著委屈。幾天後,在全旅訓練形勢分析會上,李鐵解開了大家心中的疑惑:“天線架設是常訓常考的基礎課目,在這類課目上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某種程度上是對訓練時間和人力的浪費。訓練成績雖然吸引眼球,但不會對戰鬥力生成產生太大影響。”
李鐵還說,在易訓常考課目上盲目地過多投入,必然會壓縮其他“主戰”課目的訓練時間,最終得不償失。
聽了旅長的話,李浩豁然開朗。反思當初天線架設訓練耗費的心力,他也感到有些“不划算”:“當時,為了比武練到那樣的‘極致’,耗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以大綱規定的用時來進行短波通訊天線架設,就已滿足了實戰所需。”
談到“基礎課目投入時間和精力過多”的問題,駕駛員路留峰也深有感觸:以前,倒庫移位是他們專業比武的必考課目。他經過強化訓練,練就了“一進一倒”幾十秒完成的“絕技”,遠比大綱規定時間快。“實際在車庫移位時,誰敢這樣去操作呢?”路留峰無奈地說,“倒庫移位和戰場運輸比起來屬於基礎課目,練得再快實戰意義也不大。為了爭彩頭而耽誤‘主戰’課目訓練,確實有些捨本逐末。”
可喜的是,從2019年開始,為了貼近實戰,很多部隊逐漸減少甚至取消單課目比武,對各專業連貫作業提出更高要求。
“這一舉措立起一個鮮明導向——過分強調單課目訓練成績是不符合戰鬥力生成規律的。”該旅作訓科參謀張曉鵬說,“將訓練重心放在單一基礎課目上,容易演變成‘練為考、練為看’,而降低了實戰意義更重要的體系訓練。”
在這一理念引領下,該旅越來越多的官兵從“米、秒、環”的“牛角尖”裡掙脫出來,在其他重點難點課目上下功夫,加大“多專業聯合、多課目連貫、多技能綜合”的實戰化訓練力度,推動全旅訓練成績攀升。
翻閱該旅軍事訓練考核細則,記者發現:考核時不僅不同課目所佔的權重各不相同,而且有的課目考核標準只強調“達到良好即可”。
為什麼這麼做?李鐵用一個通俗的例子,為我們說明制訂這份細則背後的考量:“如果把訓練考核比作汽車軸承,我們或許可以用先進技術和特殊材料,讓軸承的轉速達到20000轉。但如果發動機所提供的極限轉速是6000轉,這一切努力都達不到預期效果。軍事訓練同樣如此,戰鬥力是根據一支部隊的整體素質、作戰需要和體系運轉確定的,最終要實現的是體系合成能力。”
該旅領導達成共識:戰鬥力生成鏈條上,每一環都很重要,但必然有主次之分,我們必須基於對訓練規律的準確把握,根據對戰鬥力貢獻的大小來確定各課目的訓練權重。
在這一理念指導下,該旅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大綱對不同課目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訓練計劃,明確各課目訓練時間投入和考核所佔權重,尤其區分基礎、核心和專項能力所需,針對性制訂訓練考核標準,引導各單位按照單課目對戰鬥力的貢獻率確定訓練權重,確保抓訓為戰、戰訓一致。
“涉及專業既多又雜,這對各級組訓者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在一大批精專業、懂訓練的組訓骨幹努力下,該旅訓練場上的程式化套路被一一打破,“‘主戰’課目主要訓、重點課目重點訓”的訓練要求正在變為現實。
第二問:為什麼共同科目練得最多考得最多?
——組訓不能避難就易,必須盯著核心課目練
該旅機關對某連一年來的訓練考核情況進行統計發現,該連共同科目一年考了10多次,戰術訓練卻只考了3次。
“為什麼共同科目練得最多考得最多?”面對旅領導追問,該連主官坦言:一個很重要原因就是好組訓、好考核。大家都知道,專業訓練是強基固本的“磚瓦”,戰術訓練是體系練兵的“房梁”。可戰術訓練受場地、人員、訓練階段的限制與影響較大,平時想訓想考往往沒有條件,這樣一來練的時間自然就少。而共同科目隨時隨地都能練能考,自然練得多考得多。
這番話,道出了很多營連主官的實際想法。該旅領導隨即發現了一個更深層次的傾向性問題:越是好訓好考的課目,往往練得越多、考得越多。很多官兵感到,共同科目考得最多,專業訓練次之,戰術訓練考得最少。諸如基礎體能等共同科目,幾乎是比武考核最多的課目,而有些課目很少登上比武考核的擂臺。
拿坦克射擊專業的10餘個基礎練習課目來說,過去,往往只考容易組織的練習三、練習四,結果大家養成了重點練這兩個課目的習慣。時間一長,有些“生僻、少用、不考”的課目就練得少了。
一次,友鄰某合成旅通知各營連,將坦克射擊10餘個基礎練習全部進行普考。結果,不少人在練習三、練習四考核中,得心應手、成績優秀,在其他諸如“運動目標射擊修正訓練”等課目考核中卻掉了鏈子。
友鄰某合成旅的這一尷尬,引發了該旅官兵的反思:未來戰場上,任何一個課目沒練到位,都有可能成為致命弱點。就拿“運動目標射擊修正訓練”來說,它能教會官兵在首發沒有命中目標時,應該怎麼做、如何去修正,其對實戰的意義甚至比練習三、練習四更大。
“共同科目不僅練起來方便、考起來方便,更重要的是,在‘米、秒、環’標準下,考核成績一目瞭然,參考人員爭議很小。而戰術訓練考核則完全不同。”該旅作訓科參謀張曉鵬說,戰術訓練的考核成績評定難“清晰”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
對此,李鐵感同身受。該集團軍就曾為組織旅長戰術指揮考核犯過難:集團軍有不同型別旅級單位,如果分類考,型別不同沒有可比性;可要放到一起考,各自擔負的作戰任務又不盡相同,很難科學公平判卷打分。
面對這些難題,該旅黨委一班人深刻感到:工廠生產產品,部隊則生產戰鬥力,所不同的是,我們既是生產者又是使用者,我們的“市場”就是戰場。產品在市場上不認可還可以重新生產,可戰鬥力在戰場上不達標,付出的將是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大家一致感到,練兵備戰過程中,時間和精力是最寶貴的“資源”。面對永遠不夠用的訓練時間,作為訓練和考核的組織者,不能避難就易,必須盯著核心課目練,把時間用到關鍵課目上。
近年來,該旅按照體系練兵要求,以“無論戰術訓練多難訓,也要組織好;無論戰術考核多難評判,也要進行考核”的決心,突出專業訓練,狠抓戰術訓練,立起以戰領訓的鮮明導向。
新大綱頒佈施行後,該旅改變過去基礎課目“從零開訓”的傳統方式,每年開訓後先組織基礎課目考核,區分不同層次、不同類別,透過以考帶訓、過關升級的方式,引導官兵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到關鍵、弱項和最難訓的課目上,以縮短戰鬥力生成周期。
3
第三問:比武奪冠的連隊為何綜合成績卻落了下風?
——衡量戰鬥力強否不能只看單課目成績,必須突出體系能力
集團軍比武奪冠的連隊,在全營綜合成績評定中並未奪得第一。
去年底,該旅指揮控制營三連參加集團軍比武,一舉奪得通訊專業某課目冠軍。載譽歸來,全旅官兵敲鑼打鼓歡迎他們。讓很多人沒想到的是,幾天後,在全營年度軍事訓練考核中,三連總評成績卻落後二連,屈居第二。
集團軍比武奪冠的尖子連,為啥被看似不拔尖的連隊反超?原來,三連為了參加集團軍比武,佔用了其他課目訓練時間,儘管參加比武課目練得很精,其他一些課目卻沒練到位。而二連各課目練得都很紮實。
這件事在全旅引起不小的震動。李鐵專門把事情擺到桌面上,把理兒講給大家聽:不少人會認為,在集團軍比武奪冠的連隊,綜合成績肯定也是“最棒的”。這既是慣性思維使然,更暴露了我們憑印象打分,特別是訓練評估不規範、不科學的深層次問題。
多年來,一些單位評定部隊、分隊訓練成績,往往透過每年幾次的比武和考核來考量。考核雖然客觀公正,較大程度上檢驗了單位戰鬥力。但受考核場地、時間和條件等限制,這樣的抽考也難免出現偏差:個別單位“運氣”好,抽到擅長的課目,成績自然突出,反之成績平平。
衡量戰鬥力強否不能只看單課目成績,必須突出體系練、體系考。認識到位後,原本以為比武奪冠連隊在全營綜合成績評定中名落“冠軍榜”是個蹊蹺事兒,如今大家不僅不覺得蹊蹺,反而覺得順理成章了。
這一觀念的轉變,給部隊訓練帶來了新變化。過去,因部隊訓練裝備相對較少,而人員較多,只能“逐人上機練、其他等著看”,導致訓練效率不高。如今,這個旅注重訓練成本,採取“小專業大集中、大專業小集中”等方式,儘可能用最小成本實現最大產出,使“小群多路”訓練成為新常態。
過去,該旅訓練沒有清晰區分層級,缺乏明確的針對性。現在,他們針對全旅專業多、周計劃很難體現的難題,對各專業、各年度兵進行了精細化劃分,有效避免了“年年都上一年級,每年都吃回鍋飯”。
對訓練規律的準確把握,使該旅訓練場上不斷出現更新更深的變化。每年1至3月份,新兵需要進行“手榴彈投擲”等基礎課目訓練,中級士官則需要進行教學法訓練。為提升訓練效益,該旅將兩個訓練整合到一起,參訓新兵訓練“手榴彈投擲”的同時,中級士官負責講授教學法,達到了教學相長、共同提高的目的。
突出體系練、體系考,使該旅戰鬥力建設實現了“水漲船高”。前不久,該旅組織全員全裝全要素綜合演練,部隊長途機動,在陌生地域架設戰場骨幹網,通訊覆蓋面積達到裝備設計上限,裝備體系運用功能得到極限開發,資訊流轉穩定暢通,體系能力得到進一步錘鍊。
記者手記
推進實戰化訓練應加深對訓練規律認識
■解放軍報記者 劉建偉
抓訓“三問”,道出了第83集團軍某旅領導對訓練規律的深入思考與探索,讓記者感觸頗深。
實戰化訓練,某種意義上,就是以實戰需求為準則、以使命課題為牽引,在近似實戰條件下,針對對手作戰特點、規律及可能發生的變化,提出作戰實際需求,進行針對性訓練。要做到這些,方法手段有很多,但有一點不可或缺,那就是要加深對訓練規律的認識。
要推進實戰化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必須建立在對訓練規律的總結、把握基礎之上。細細品味該旅領導的抓訓“三問”,很有啟示意義。
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規律可循,推進實戰化訓練更是如此。我軍素來以能征善戰、敢打必勝著稱。建軍94年來,人民軍隊之所以能打贏一場又一場難仗、惡仗、險仗,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深入探索、認識、掌握打仗的各種規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級在實戰化訓練方面進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實踐探索,使人民軍隊備戰打仗的導向越來越鮮明,部隊戰鬥力建設也呈現出諸多可喜變化。這些進步,某種意義上講也是對訓練規律的準確把握。同時,也要看到,時代在不停地發展,著眼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鍥而不捨地把實戰化訓練往深裡抓實裡落,是擺在全軍官兵面前的一個永恆課題。
戰鬥力建設是一個發展的、動態的過程,每個時代的戰鬥力生成都有每個時代的特點規律,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建設標準和實踐路徑。我們只有善於洞察戰鬥力建設發展的方向趨勢,準確研判明天戰場的特點要求,進而深刻總結出符合未來實戰要求的訓練規律,才能在遵循這些規律的基礎上,練出符合未來戰場要求的戰鬥力來。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未來資訊化戰爭,呈現出諸多跟傳統戰爭不一樣的特點。我們只有把未來資訊化戰爭的特點規律和制勝機理搞清楚,改變機械化戰爭的思維定式,樹立資訊化戰爭的思想觀念,準確把握其特點規律,方能將實戰化訓練練到點子上,練就打贏未來戰爭的能力素質。
來源 | 解放軍報、34號軍事室
編 審:嚴 珊 周 舟
責 編:趙曉嫚 歐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