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左右影史
編輯丨左右影史
解放戰爭初期,國共雙方兵力十分懸殊。國民黨軍四百多萬,是解放軍的兩倍還多,且裝備優良,大多為美式新裝備。
可就是這樣一支裝備優良的隊伍,在解放戰爭開始後非但沒取得優勢,反而大幅度減員。其減員速度之快,可謂是前所未有的。
要說明的是,這些軍隊並非都是被解放軍消滅的,而是他們自發起義的。一些起義甚至打亂了蔣介石的佈局,讓他丟失半壁江山,影響非常大。
起初是一些小股部隊起義,接著是蔣介石在黃埔軍校精心培育的學生,最後甚至在國民黨內部擔任要職的官員也開始起義投誠,比如說傅作義,張治中,郭汝瑰等等。
解放戰爭期間,在黨的領導下,解放軍不斷給予國民黨軍隊沉重打擊。面對戰功累累的解放軍,一些國民黨軍隊提不起絲毫反抗之心,在解放西南的時候,甚至出現過國民黨軍隊成建制投降的情況。
一些國民黨軍隊會主動接觸解放軍較為薄弱的地方,並且不抵抗,直接放下武器投降。這樣一來,就不會有人認為他們是主動投誠了。
1945年10月30日,國民黨高階將領高樹勳向解放軍投誠。高樹勳,原為西北軍閥馮玉祥的舊部,早年間投身軍伍,當過馮玉祥的貼身警衛。
多年以來,高樹勳跟著馮玉祥南征北戰,戰功累累,官職也不斷升遷,最終做到青海省代省長等要職。後來抗戰爆發後,他又跟隨馮玉祥上前線去抗日救國。
1939年,高樹勳率領軍隊在樂陵與日軍作戰時,不幸被日軍包圍,處境十分危險。眼見難以突圍,他下定決心,要與日軍戰到最後,絕不投降。
但就在此時,肖華將軍率軍前來支援,兩人合力,突破日軍的包圍圈。經此一戰,他們兩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同時也為高樹勳後期投誠解放軍做了鋪墊。
高樹勳不僅勇於和日軍作戰,還具有非常強烈的愛國情懷。1940年4月,石友三的部隊在冀南戰役中,損失慘重,看著自己手底下這些殘兵敗將,石友三內心滿是淒涼。他當即決定投靠日本人,希望藉助日本人的力量來幫自己重新組建軍隊。
而另一邊,高樹勳作為石友三的結義兄弟,不忍看著自己的兄弟投靠日本人,殘害百姓,便多次出言勸誡,希望石友三可以回心轉意。可石友三非但不聽,反而對他怒氣相向。
在多次勸說無果的情況下,高樹勳只好大義滅親了。1940年11月,高樹勳讓孫良辰把石友三以開會的藉口引來,見自己最後的勸誡也無濟於事,高樹勳只好命人將石友三綁好,用麻袋套住,然後將其埋於黃河邊上。
一轉眼,隨著日軍遞交投降書,抗戰結束了。緊隨其後,解放戰爭爆發。看著日益腐敗的國民黨,高樹勳內心很是不滿,於是他便於1945年9月派出自己的心腹,偷偷前去會見劉伯承,鄧小平,商談起義事宜。
1945年10月30日,經過雙方一系列的謀劃,高樹勳率領其軍隊一萬餘人在馬頭鎮宣佈起義,並向全國發出《停止內戰團結建國的起義宣言》。
11月2日,毛主席和朱老總給他發來賀電,並稱他的行為為“高樹勳運動”。他的軍隊也在不久後改編為民主建國軍,由他擔任總司令。在鄧小平等人的介紹下,高樹勳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高樹勳的這次起義,是國民黨軍隊反對內戰投降解放軍的開端,自此之後。不斷有國民黨軍隊起義投誠,為解放軍減少傷亡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948年10月,正值淮海戰役爆發前夕,國民黨軍中卻又有兩人決定起義。他們是何基灃和張克俠。
張克俠出生在河北,年幼時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後升入保定軍官學校,畢業後參軍,軍旅生涯由此開始。1929年,張克俠成為中共特別黨員,由周恩來直接領導。後來,他又擔任張自忠的參謀長,之後不久,被保送到陸軍大學進行深造。
和張克俠相比,何基灃的經歷更有一些傳奇。七七事變後日軍攻佔北平,遭到了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何基灃率軍與日軍展開搏鬥,最終卻因為沒有補給而失守,而何基灃也因為左胸中彈脫離隊伍休養。
經過周密的安排,何基灃來到了延安,在這裡,他見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他向毛主席講述了盧溝橋等戰役,並且,在毛主席的邀請下,他在延安做了一次演講。在離開延安時,何基灃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1939年1月,他被批准成為黨員。
所以兩人雖然在一起共事,但都不知道對方的真實身份直到1948年,他們接到起義指示後,才知道兩人都是黨員。
淮海戰役爆發後,兩人按照計劃率領軍隊發動起義,將國民黨嚴密的防線撕開了一道口子。促使解放軍成功渡河,包圍黃百韜部,為接下來全殲黃百韜兵團做出了巨大貢獻,淮海戰役的成功他兩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建國後,張克俠擔任了林業部副部長等要職,而何基灃則是擔任水利部副部長、農業部副部長等要職。
1948年8月,“首都警衛師”師長一職出現空缺,一時間很多人把目光盯在了這個位置上,但在蔣經國的極力擔保下,王晏清被任命為警衛師師長,隨即晉升為陸軍少將。
經過我黨的不斷勸說,王晏清決定棄暗投明,發動起義。1949年1月,王晏清在全師會議上說道:“現在雖然有長江天險,也無必勝的把握。”他的這番話一出,在國民黨軍中激起一層浪。
張耀明隨即命人將王晏清扣押,而湯恩伯更是想直接把他打入監獄。後來,經過一些人的求情,王晏清才得以逃脫牢獄之災。
他脫困後,立刻給部隊下達“過江遊擊”的命令。在他的帶領下,第289團和第290團全部渡過長江。
可誰知第291團團長此時剛到任不久,沒理解清楚任務,便向師部打電話請示,在電話打不通的情況下,便直接打到了軍部。張耀明這才知道王晏清這是真的要“當叛徒。”
他當即命人從空中散發傳單,說:“王晏清叛逃投共”、“所部返回均有重賞”、“割回王人頭的特賞銀元5萬”等等。在這些傳單的鼓動下,第290、289團全部返回,而王晏清則帶著警衛排100多人到達解放區。
這些國民黨將領的做法無疑是正確的,但要說對蔣介石打擊最大,對整個戰局影響最嚴重的,那當屬傅作義率軍接受和平改編。
傅作義1910年參軍,之後加入閻錫山的晉軍,隨後由於作戰勇敢,屢立戰功,逐漸成為晉軍中的嫡系,獲得了閻錫山的大力栽培。
1927年1月,直奉兩軍聯合作戰,他眼光獨到,一眼看出天鎮的重要性。當即率軍前往駐紮,將宋哲元所部阻擋在此地三個月,自此開始嶄露頭角。
之後更是在涿州之戰中,以不足一萬的兵力,將奉系5萬精銳牢牢拖在此地近100天。經此一戰,傅作義一舉成名。
並且傅作義又是一位傑出的愛國將領。抗戰時期,他率領軍隊與日軍展開激烈交鋒。長城抗戰、太原保衛戰、五原大捷,這些著名的戰役,都是傅作義將軍的傑作。在他的指揮下,日軍損失慘重。
抗戰結束後,在蔣介石的命令下,傅作義搶佔了北平天津張家口一帶,隨著平津戰役的打響,張家口、天津等重城被解放,看著解放軍切斷了自己的退路,傅作義只好下令盡最大的可能守住北平。
作為三朝古都,北平無疑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任何的炮火都是對它的破壞。經過一番慎重的思考,中央決定為了不讓這座城市經受戰火,決定與傅作義進行談判,希望他可以接受和平改編。
為了表示誠意,中央派出林彪、羅榮桓、聶榮臻等人和他進行談判。並且,此時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也成為了一名共產黨員,為了促成談判,也被安排去做傅作義的工作。
經過各方不斷的努力,傅作義的態度有所轉變。於是便派出代表同我黨進行談判。雙方多次不斷的磋商後,1949年1月21日傅作義召開軍事會議宣佈和平改編方案,並在第二天簽署了《關於北平和平解放問題的協議書》。
1月31日,解放軍全面接管了北平的防禦任務,隨後,又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入城儀式。在入城當天,北京各界人士夾道歡迎,壯觀異常。
傅作義的投誠對老蔣來說打擊是非常大的,他最信任的將領居然背叛了他,讓他丟失了北邊的大好江山。
那麼,為何許多國民黨將領選擇投降解放軍呢?首先,第一點無疑是共產黨始終站在人民的角度,以人民的利益為中心,得到了人民的支援與擁戴。
二是我軍推崇軍民平等,投降的國民黨軍官士兵都得到了優待,並沒有被殺害。
最後,就是我黨對這些國民黨官兵十分寬容,他們中許多都曾和解放軍交過手。但只要他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加以改正,我黨就願意接納他們,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