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而粟裕,正是這種能夠因敵而變化的絕世名將。在萊蕪戰役中,他多次示形,甚至一開始連毛澤東也差點被“繞”進去。
一、“爛葡萄夾硬核桃”
華東戰場,是國共內戰的主戰場之一。自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合編後,陳毅和粟裕密切配合,屢出奇兵,連續取得了勝利,殲敵20多萬。然而即便如此,山東解放區的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在國民黨軍優勢兵力的攻擊下,我軍已經完全被擠出蘇皖解放軍,主力被擠到山東境內。
因此陳誠依然得意地說:“國軍雖略受損失,但就全盤戰局而言,是屬莫大的成功。”
蔣介石深受鼓舞,於是制定了一個兩面夾擊的戰術,即將華北國民黨轉移到華東戰場,其主要目標在山東解放區的首府臨沂和後方供應基地——蒙陰。因此,蔣介石集中29個整編旅(相當於師),一共24萬人,組成兩個突擊集團。
南線由 8個整編師組成歐震集團, 沿隴海線自臺兒莊至城頭一線,北攻臨沂;北線由 3 個軍共 9 個師組成李仙洲集團,由明水、周村南、博山南下,進襲萊蕪、新泰、蒙陰。
相比之下,華東野戰軍不到20萬人,裝備相比裝備精良的國軍更有云泥之別。國軍的目的在於,以勢不可擋的兩個重兵集團,搜尋華野主力,然而將之壓縮到一個狹窄區域殲滅之。即使不能殲滅,也要把華野趕出山東。
針對我軍機動靈活、善於集中優勢兵力作戰的特點。有“實幹家”之譽的陳誠制定了一個新戰術,名叫“爛葡萄夾硬核桃”。
眾所周知,國軍是由蔣介石嫡系的中央軍和地方的雜牌部隊組成的。相比於中央軍,雜牌部隊戰鬥力不強,裝備不精,而且更傾向於儲存實力,見勢不妙就溜號。若如此,國軍就很容易被高度機動的解放軍各個擊破。
既然鬥不過巧的,那就用笨辦法,就是要“厚重守拙”。所謂“爛葡萄”就是雜牌軍,“硬核桃”就是中央軍或戰鬥力較強的雜牌軍。“爛葡萄夾硬核桃”,就是以雜牌軍分佈兩翼,中央軍、較強的雜牌軍位居核心。有中央軍進行監視,雜牌軍不好開溜;有中央軍坐鎮,雜牌軍也好有個主心骨。
以南線的歐震兵團為例,兵分三路,左路夾“五大主力” 之一的整編第十一師,中路夾“五大主力”中的王牌軍整編第七十四師, 右路夾戰鬥力強悍的整編第二十五師。
在行軍上,採取“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戰法,左中右部互為屏障。這樣做,就是讓解放軍圍不住,啃不掉,咽不下。
坐鎮徐州的陳誠曾公開向陳毅、粟裕叫囂:
“你們不是胃口大嗎?我的部隊即使全是豆腐渣,也能撐死你們!”
都說陳誠志大才疏,但是這個“爛葡萄夾硬核桃”確實有兩下子,換做一般的庸將,恐怕就直接束手就擒了。雖說我軍不講究一城一地的得失,但卻講究一個有迴旋餘地的戰場。如果我軍退出山東解放區,國軍再封鎖黃河,到時候我軍想回來都做不到了。因此,這仗必須打,山東解放區也必須得保住。
然而如何破解這兩堵徐徐而來的厚牆,卻是擺在陳毅、粟裕兩位司令員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陳毅的奇策
一開始,陳毅、粟裕將目標指向了南線的歐震集團。於是,粟裕準備了三個誘殲歐震集團的軍事方案。
第一個方案是先打弱敵,攻打歐震集團的右路,即黃百韜的25師以及曾經作為偽軍的65師。該部主力是雜牌,側翼是原偽軍,易於殲滅。
第二個方案是尋找冒進的敵人,即歐震集團左路的11師、19師和64師。11師是國軍王牌,裝備精良、驕橫無比,因此容易出現冒險,與其他各路拉開距離;
第三個方案是中路突破,即攻擊由74師、83師、第7軍組成的中路軍。這路敵軍實力最強。若敵軍左右兩翼運動遲緩,就可將這股敵人挖出來吃掉。
在三個方案中,以第一個方案最有把握。因此粟裕傾向於第一個方案。然而對方的陳誠也不是吃素的。在他的嚴令之下,三路敵軍齊頭並進,而且越來越靠攏,不給我軍可趁之機。陳誠估計我軍必然堅守臨沂,他要等待北線的王耀武、李仙洲部隊南下,然後找準時機再決戰。
帝君步步緊逼,戰術上明顯處於被動的國民黨軍,在戰略上卻取得了優勢。任憑陳毅、粟裕如何轉移騰挪,陳誠就是不為所動,這可怎麼辦呢?
洞若觀火的毛澤東從陳粟大軍的動向中,看出了他們的騷動,於是立即拍來一封電報,給他們吃下了定心丸:
“敵愈深進愈好, 我愈打得遲愈好;只要你們不求急效,並準備於必要時放棄臨沂,則此戰我必能勝利。”
臨沂,是我軍經營已久的首府。陳毅、粟裕之所以將目標指向歐震集團,其目的在於儘量守住臨沂。然而毛澤東卻及時發來電報,卸掉了陳毅、粟裕揹負的包袱,也啟發了他們的思維。
看到“放棄臨沂”這四個字,足智多謀的陳毅突然靈光一閃,想出了一個新的對策:
“既然敵軍雲集於南線,戰機難尋,而北線敵人孤軍深入,處於躍進狀態,威脅到後方安全。我們何不改變方針,棄南線敵人於不顧,直接殲滅北線之敵嗎?”
聽了陳老總的計謀,粟裕拍案叫絕:“舍南就北?軍長,真是高明啊!”
都說陳不離粟,粟不離陳。陳毅指揮大兵團作戰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陳毅善於大方向的把控,粟裕善於具體戰術的籌劃,兩人珠聯璧合,可謂是絕配。
粟裕順著陳毅的思路,開始進行戰術推演。從南線看,敵人有63個團,我軍大約也有60個團。綜合比較,敵人略佔優勢。如果與南線敵人決戰,基本只能兩敗俱傷,讓北線敵人佔便宜。
相比之下,北線的敵人孤軍深入,戰鬥力不強,內部派系矛盾重重,因此更好殲滅。與此同時,南線敵人懼怕我軍分割包圍的戰術,因此進展極其緩慢。只要穩住南線敵人,將主力迅速北上,就可以打一個時間差,全殲李仙洲的集團。
根據後來參謀的回憶,粟裕每說完一個問題,陳毅都會連說幾個“對頭”。隨後他徵求譚震林等前委的意見,大家都表示贊成。
然而敵人並不是傻瓜,我軍進行大規模北上調動,敵人不可能不知道。若敵軍發現我軍主力北上,南線敵人必然會加快速度。到時候我軍陷入兩面夾擊,必然會全軍覆沒。
因此粟裕要做的,就是製造假象,穩住南線的敵人,打一個時間差。
三、示形:向西架浮橋
《孫子兵法》特別講究示形之道,正所謂“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逸而勞之,親而離之。”
而粟裕,就是這樣的示形大師。
要穩住南線的敵人,就必須製造出我軍要在南線進行決戰的假象。因此,我軍要先在南線拿個弱敵開刀。而這個弱敵,正是我軍曾經收編的偽軍——郝鵬舉。
郝鵬舉,本是“原華中民主聯軍”的總司令,抗戰之後,他的部隊曾一度被我軍收編。然而郝鵬舉牆頭草的本性並沒有改變。他見國軍大舉推進,以為我軍大勢已去,於是向國民黨投降,甚至還將我軍政治幹部交給了國民黨。
剷除叛徒,振奮軍威,於是陳毅和粟裕當即下令,先打郝鵬舉。隨後,韋國清率領2縱直撲白塔集,僅用一天時間便全殲第四十二集團軍總部和兩個師,生擒郝鵬舉。
作戰期間,郝鵬舉不斷向陳誠和歐震求救。然而陳誠卻判斷,我軍攻打郝鵬舉,不過是為了調動國軍南線部隊。因此不僅不出援,反而讓歐震部隊繼續靠攏,作壁上觀。由此,陳誠已經開始受到迷惑:“解放軍將在南線與國軍決戰”。
郝鵬舉覆滅後,粟裕下了最關鍵的一步棋。
首先,粟裕命令臨沂以及以南的地方武裝修築三道防線,防線以城池為屏障,或以河流為險阻,以陡坡山丘為依託; 防線與防線之間, 間隔二三十里, 保持寬大縱深。
粟裕特別囑咐:“聲勢要越大越好。”一時間三道陣地到處紅旗飄飄,鑼鼓震天。粟裕就是要讓陳誠誤以為我軍將會死守臨沂,與國軍決戰。
而在另一方面,粟裕將陳士榘留在臨沂,讓他指揮兩萬多人,偽裝成華東野戰軍全軍,接管了臨沂之前的三個表面陣地。
陳士榘得令後,在此地大修工事,擺出一副決戰的模樣。明明只有2萬多人,卻展現出20萬人的聲勢。
做戲就要做全,魯南地方武裝裝成一副主力部隊的模樣,到處徵集糧草,在黃河上浮橋,揚言要攻打西面的兗州。
陳誠一看就樂了,陳毅和粟裕不過如此。看來他們是想死守臨沂,如果守不住就向西轉移。然而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陳粟大將主力將秘密北移,去殲滅李仙洲集團。
粟裕的“示形”之計不僅騙倒了陳誠,甚至把毛澤東也繞進去了,懷疑粟裕是不是搞錯了。由於溝通問題,毛澤東也以為陳粟將在南線與敵決戰。因此在2月9日釋出急電:
“就全部戰略方針來說, 如你們方針是解決南線,則似乎打得早了一點,可能影響敵各部進得更謹慎……”
毛澤東雖然猜到陳、 粟準備做北面文章, 但他擔心華東野戰軍在南征北戰之間猶豫,於是催促“你們須在兩個方針之間有所選擇”,千萬別選錯了。
就在此時,陳誠命令南下國軍向陳士榘部發動進攻,由於擔心我軍的分割包圍戰術,因此敵軍打得十分謹慎。而陳士榘則且戰且退,直至放棄臨沂。
如此“大勝”,讓陳誠狂喜不已。他對記者說:“陳毅所部之新四軍,據官方估計,其損失總數已經有16個旅,7個縱隊,約當總兵力的三分之二”。
對此,對於陳誠的吹噓,李仙洲的上司王耀武並不相信。在他看來,解放軍主力並未受損,其真正的方向應該是北方。於是他頂住陳誠的施壓,準備讓李仙洲北撤。若如此,陳毅、粟裕的計謀必然落空。
然而就在這時,喜歡“微操”的蔣介石卻來壞事。他命令空軍司令周至柔乘機親自偵查我軍動向,結果發現了我軍在運河上架的浮橋。由此蔣介石上當了,他誤以為陳毅、粟裕將向西逃跑,於是對王耀武說:“已敗之師,不足為慮。”
雖然仍心有疑慮,但是王耀武不敢跟蔣介石頂牛。於是命令李仙洲晝夜兼程,向蒙陰進發。而這一命令,最終讓李仙洲落入了包圍圈。
隨著陳毅、粟裕的一聲令下,華東野戰軍主力的4個縱隊迅速開拔,向北轉移,魯中、渤海、膠東三個縱隊也開始向萊蕪方向轉移。一場妙至毫巔的決戰即將上演。
四、萊蕪決戰
雖然我軍在人數上對李仙洲佔有優勢,然而要殲滅他的7個師,也並不容易。如果李仙洲效仿歐震重兵集結的戰法,即使華野主力北上,也是老虎吃天——無從下口。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我軍埋藏在國軍中的內線大發神威。情報人員楊斯德(化名李一明,時任桂系第四十六軍軍長韓練成的秘書) 傳回北線集團兵力分佈和準確位置。
陳毅、粟裕趕緊展開地圖一看,都樂了:
“第四十六軍擔任前鋒, 2 月 8 日進佔新泰; 李仙洲總部率第七十三軍的第十五師、 第九十三師和第十二軍的新編第三十六師居中, 位於新泰以北的顏莊地區; 第十二軍主力第一一一師和第一一二師擔任後衛,位於萊蕪和城北吐絲口鎮。”
說白了,就是個“一字長蛇”陣,顧頭不顧尾,後路還極其薄弱,真是天助解放軍。陳毅笑言:“李仙洲真是個外行。”
與此同時,46軍軍長韓練成原本就是地下黨,與錢壯飛、郭汝瑰、熊向暉並稱為中共“四大傳奇將軍”,被蔣介石的長子蔣經國評為“在總統身邊隱藏時間最長、最隱約的隱形將軍”。他與周恩來、董必武長期保持聯絡,是我軍隱而不發的秘密武器。現如今,韓練成終於可以展示他真正的身份了。
由於韓練成並沒有完全掌握46軍,因此很難帶領部隊發動起義,只能擾亂這個軍的指揮。因此陳毅、粟裕制定計劃,以較少的兵力看住46軍,而精銳部隊則直插萊蕪,攻佔吐絲口,切斷李仙洲的後路。
那麼要看住46軍,粟裕用了多少人馬呢?僅僅只有3個團。陳毅對魯中軍區第二軍分割槽司令員封振武說:“我給你三個團,必須阻止46軍五至7天。”
封振武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46軍有3個師,以3個團阻擋3個師,豈不是天方夜譚?”然而陳毅不能向封振武透露46軍的資訊,於是便讓粟裕給他講戰術。
粟裕說:“46軍和敵軍其他部隊有矛盾,對進犯蒙陰不甚積極。因此你要做的,就是偽裝主力,虛張聲勢,迷惑他們。”於是粟裕讓封振武效仿古代孫臏的減灶之法。
其後,封振武果然依照粟裕的方法,頻繁更換營地,每個營地多搭草棚,多修一些灶臺。造成部隊番號多、換防多、兵員多的假象。46軍果然上當受騙,因此李仙洲前鋒部隊停止了前進,逗留在距離蒙陰以北30公里處。
“一字長蛇陣”必須得運動,一旦不運動,就將被“擊頭、截身,斷尾”。陳毅、粟裕抓住時機,首先以“最不怕苦”葉飛第一縱隊攻擊萊蕪,以一個縱隊整整擋住李仙洲7個師的狂攻。
就在此時,王必成的六縱以6天400裡的速度,殺到了李仙洲部唯一的退路——吐絲口。六縱投入 6 個團兵力輪番攻擊, 佔領口鎮及周圍青石橋據點, 並在萊蕪通往口鎮的必經之路上構築了阻擊陣地,徹底截斷了李仙洲集團的退路。
就這樣,一縱、六縱一前一後,紮緊了圍困李仙洲集團的口袋。國軍6萬精銳,被我軍圍得個嚴嚴實實。
決戰即將打響,此時李仙洲已經深刻地感受到了陳粟大軍的重壓。於是他電示陳誠,要求趁華野包圍圈還不穩固,立即突圍。然而陳誠卻斬釘截鐵地說:“陳毅部已經被殲滅三分之二,不足為慮,這只是一些地方部隊。”
陳誠的頑固和剛愎自用讓李仙洲氣得跳腳:“這裡要不是陳毅的主力部隊,你就把我的腦袋割下來當球踢。”
時間一點點過去,華野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李仙洲決定不管那麼多,將於2月22日突圍。然而就在這時,韓練成卻找到李仙洲說:“我們還有很多準備事項,因此應在2月23日突圍。”李仙洲不知是計,於是將突圍日期又推了一天。
23日清晨6點,李仙洲大軍集結準備撤退。但就在這時,46軍參謀長卻報告:“軍長不見了。”李仙洲氣急敗壞,於是派人趕緊尋找韓練成。由此,國軍又耽誤了兩個小時。事實上,此時的韓練成已經在地下黨的幫助下離開了部隊,正和陳毅一起喝茶呢。
原本當天晨霧正濃,正是突圍的好時機。然而韓練成得“失蹤”,讓國軍錯過了這個機會。濃霧散去後,陳毅、粟裕一聲令下,10多萬華野勇士如同排山倒海一般,從四面八方殺來。從8點到下午5點,除韓浚率 5000餘人尋隙突圍之外,5.6萬國軍全軍覆沒,李仙洲等高階將領皆被俘虜。
這場慘敗,震驚了朝野。蔣介石大怒道:“這樣的失敗真是恥辱!”
同時也讓王耀武感到不可思議,他大罵已經身陷囹圄的李仙洲:“5萬多人,3天就消滅?就是放5萬頭豬,叫共軍抓,3天也抓不完啊!”
萊蕪戰役,是陳毅和粟裕合作的一場經典戰例。戰後,陳毅盛讚粟裕:“粟裕將軍的戰役指導一貫保持常勝記錄,愈出愈奇,愈打愈妙”。而粟裕則佩服陳毅的奇思妙想:
“在軍長和華東局的領導下,毫不留戀地放棄臨沂,北上殲敵,證明是完全正確的!”
“以正合,以奇勝”,陳毅和粟裕在華東戰場,還將創造更多的奇蹟。而萊蕪戰役的大勝,又為三個月後的驚世之役——孟良崮戰役埋下了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