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俄羅斯是世界一流的潛艇設計、建造大國。但這一輝煌成就,絕大多數是在蘇聯時期創造的,獨立後的俄羅斯造艦工業在潛艇設計、製造方面的水平是嚴重滑坡,被他們寄予厚望的第4代常規柴電潛艇677型拉達級就是典型案例,在首艇服役10年後,2號艇才開始試航。
12月17日,目前俄羅斯唯一的常規潛艇船廠——聖彼得堡“海軍部”造船廠釋出訊息稱,2018年9月下水的677型常規潛艇的2號艇“喀琅施塔得”(舷號B-586)號,開始進行第一階段工廠試航,試航將在芬蘭灣進行,測試潛艇的高速效能和機動效能,檢查聲吶、導航和通訊系統工作特性,測試潛望鏡,預計會在12月底完成。
從BMPD軍事部落格公佈的照片來看,這艘嶄新的常規潛艇,離開了冰雪皚皚、被譽“北方威尼斯”的聖彼得堡,開赴波羅的海、芬蘭灣,比起我們熟悉的877/636型基洛級柴電潛艇,拉達級體型顯得小很多,還採用了圍殼舵而不是基洛級的艏舵,外形上和我們的“元”級AIP常規潛艇有點類似,但要小一圈。
由“紅寶石”設計局研製的677型,是蘇俄的第四代常規潛艇。
比起基洛級,它有很大的改進,是蘇俄第一種採用單殼體的潛艇,排水量因此比基洛級減少了近3成,水面排水量從基洛級的2350噸降低至1765噸(水下潛航排水量從3050噸降至2650噸),潛航速度因此從18到20節增至21節,單殼體最大的好處在於減少潛艇浸溼表面積(可以理解為潛艇的個頭)和阻力,內部空間更大,高速航行時與水流摩擦流噪聲降低,因此俄羅斯聲稱拉達級比號稱“大洋黑洞”的基洛級噪音更低。
此外,拉達級設計上還將是俄羅斯第一種AIP潛艇,水下待機續航能力遠超普通柴電潛艇。
在技術路線上,俄羅斯選擇了燃料電池作為AIP動力源,這和瑞典、我國、日本選擇技術上更簡單的斯特林熱氣機,法國使用的閉式迴圈柴油機不一樣,更接近於德國212A型的技術路線,但俄羅斯在開發這種AIP系統上遇到了極大的阻力,2019年,“海軍部”造船廠乾脆承認:“搞不定”,因此2004年下水、2010年服役的首艇“聖彼得堡”號(B-585),此次試航的“喀琅施塔得”號、在建的“大盧基”號(B-587)全部都是普通的柴電潛艇,沒有任何AIP系統。
然而,即使降低了要求,拉達級潛艇依然拖延了10多年之久。
早在2010年,“聖彼得堡”號就服役了,但俄羅斯海軍隨後發現,這艘嶄新的“四代艇”渾身都是毛病:柴油發動機只有1臺能用,動力只能達到50%,耗費13億盧布製造的聲吶用不了,“鋰”戰鬥情報指揮中心不能用,基本上是一艘嶄新的“廢物”。
俄羅斯海軍隨後拒收,一直維修、升級到今年的9月21日,在服役11年後才初步具備作戰能力,在此期間,為了填補俄羅斯海軍常規潛艇的戰鬥力空缺,2010年後“海軍部”造船廠繼續為俄羅斯建造636.3型改進型基洛級(內部代號“華沙之歌”級)潛艇,已完工、服役9艘(黑海艦隊6艘已服役、太平洋艦隊3艘服役、3艘在建),需要指出的是,俄羅斯海軍此前裝備的基洛,都是老式的877型(內部代號“大比目魚”級)。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俄軍貿合作議程上,俄羅斯曾極力向我們推銷過拉達級。出口型名為“阿穆爾1650”,前些年網路上有訊息煞有其事地宣稱:“中俄合作建造4艘,但採用我們自己的(斯特林)熱氣機AIP系統”,但事後證明,批次建造的“元”級AIP潛艇才是“真命天子”。
由於俄羅斯經濟不好,讓國外客戶出錢又當“小白鼠”,完善新型武器,最後本國海空軍“摘桃子”,是他們的慣用套路,從印度出錢的蘇-30MKI到俄羅斯自用的蘇-30SM,相關案例數不勝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