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軍隊緊緊扭住戰鬥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扭住能打仗、打勝仗這個根本指向,壯大戰略力量和新域新質作戰力量,加強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和能力建設。”
初冬,國際關係學院某教研室正在集體學習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教員蘇萌向戰友分享全會金句。
該教研室自2018年成立以來,始終以強軍目標為引領,打造“姓軍為戰”“曉於實戰”的聯合作戰專業保障特色方向。去年,該教研室黨支部被評為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下面,就讓我們一探其先鋒秘鑰!
築牢思想陣地
早上7點,教研室主任馬寧研將一篇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解讀文章朋友圈。“分享得太及時了!”“解讀得深入淺出,很好理解!”一時間教研室眾人紛紛在她朋友圈下“冒泡”評論。
“看到好文章大家都會主動分享、學習交流,暢所欲言。”馬寧研告訴記者,“理論學習必須與工作實踐緊密結合!”
去年“八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空軍航空大學時提到“加強新興領域預置,加強前沿學科建設,加強新型人才培養,推動新質戰鬥力加速孵化和生成。”當時,正值教研室轉型、亟需建設全新的專業方向,當講話被分享出來,“彷彿一針‘強心劑’,讓我們明確了前進方向,找到了奮鬥動力。”大家決定開小口、挖深井,凝神聚力打造聯合作戰專業保障特色方向。
“做事拖沓,主次不分”“自身要求不夠嚴,工作標準不夠高”……除了鼓勵教員利用碎片時間自學,教研室還定期組織集中學習,把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作為“重頭戲”,確保真紅臉、出透汗、大排毒。
磨礪先鋒利刃
思想根基築牢了,戰鬥力水平自然節節攀升。從這個教研室走出來的教員,無一不是用忠誠托起使命、潛心為戰育人,用奉獻書寫崇高、甘為一片綠葉的“戰鬥員”。
成立以來,教研室新建了8門聯合作戰相關課程,同時承擔著多個任職培訓和綜合演練任務。
面對繁重的課程任務,同時要確保教學質量,教研室所有人都拼盡全力。教研室楊壽青教授、郝亞傑副教授、系主任魏長春為了幫帶年輕教員,將教案課件傾囊相授,加班加點為他們輔導,使年輕教員很快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馬寧研主任經常外出執行任務,孩子中考也不能陪伴左右;林少鋒常年與妻兒兩地分居……
全力付出,帶來的是累累碩果。2018年以來,該教研室獲軍隊級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次;3人次獲學校教學優秀獎;1人次立三等功,1人次被評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立項國家社科基金重點專案2項、軍隊級課題13項......
建強支部堡壘
“一個人就是一個支部,整個支部如同一個人。” 在黨員骨幹的引領示範下,全體官兵以教研室為本,人人為教研室建設廣出謀、共話策,人人為教研室榮譽扛紅旗、當先鋒。
面對教研室人員少、任務重、專業對口率低的現狀,教員們努力轉型,適應學科發展。
胡中健將自己的英語優勢轉化為學術支撐,潛心鑽研強敵研究,短短几年,就成為了相關領域專家,應邀到各單位授課。
材料學專業的林少鋒則將理科思維運用到科研中,並將材料學與專業相結合,撰寫了裝備隱身技術的論文。
每逢急難險重任務,所有教員就聚在一起頭腦風暴,集智攻關。
“聯合作戰保障綜合演練”前的深夜,教研室內燈火通明。“戰場環境還要再複雜一些”“方案需要再細化”……所有人聚在一起一遍遍推演,設計導調文書、標識態勢圖,只為讓演練達到最佳狀態。
使命催徵,為戰育人。未來該教研室黨支部將繼續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全面帶動戰鬥力建設,準確把握戰鬥崗位需求,持續提升以戰領教、為戰抓教水平,推動強軍事業不斷前進。
作者 | 張晨露
編輯 | 劉自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