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故事,出自宋代佚名筆記小說《燈下閒談》,翻譯時稍有改動。文章插圖來源網路,若有侵權,煩請告知刪除。
開平戊辰年,即五代後梁開平二年,也即是公元908年,書生韋洵美進士及第,皇帝封了官,讓他到鄴都做官。韋洵美於是帶著家中的小妾,也就是他的寵姬素娥,一起出發去鄴都。素娥很漂亮,因此韋洵美很寵愛她。
鄴都有一位王爺,叫羅紹威,此人大有來頭。
羅紹威是唐末五代將領,魏博節度使羅弘信之子。公元904年,羅紹威因為營建洛陽太廟,而有大功,加檢校太尉,進封為鄴王。後來他依附朱溫,朱溫建立後梁,對羅紹威很信任,也很倚重。
簡單來說,羅紹威在鄴都算是個土皇帝吧。
羅紹威聽說韋洵美的寵姬素娥很美,就想霸佔。韋洵美一行人剛到鄴都,羅紹威就派僕人、婢女,帶著兩百匹布,以及一些馬羊豬等牲畜,送到韋洵美家中,還讓這些人殷勤地幫韋洵美,但是言辭中又不斷提及素娥。
這意思很明顯了,那就是羅紹威在告訴韋洵美,他看中素娥了,趕緊獻上來。
韋洵美只是一個小官,既沒有可靠的後臺,也沒有強大的家族,他又剛來,強龍還不壓地頭蛇呢,何況他不是強龍?胳膊擰不過大腿,所以,在得知羅紹威的意思後,韋洵美黯然落淚,只好給素娥道歉,然後讓素娥換了衣服,好好打扮一番,寫了一份書信,準備把素娥獻給羅紹威。
素娥姓崔,雖然只是妾,地位不如正妻,但她卻不是紅樓女子,而是良家女子。當初,韋洵美還沒考中進士的時候,就在大梁的都城開封,下了聘禮,娶了素娥。素娥頗有文化,也知道禮義廉恥,詩和文章寫得也不錯。
看著韋洵美要把自己獻給羅紹威,素娥哭著說:當初相公娶我,我就發誓,要一輩子服侍相公,永遠為相公做事,為什麼現在要和我中途分別呢?
素娥看著韋洵美不說話,含淚寫下一首詩:妾閉閒房君路歧,妾心君恨兩依依。魂神倘過巫娥伴,必逐朝雲暮雨歸。
韋洵美知道,自己對不起素娥,也揮淚寫了一首詞,作為和素娥的離別。他的詩是:別恨離情自古聞,此心難捨意難論。承恩必若頒時服,莫使沾濡有淚痕。
這兩首詩的意思,都是說捨不得分開對方,但又沒辦法。韋洵美看著愛妾被別人搶走,他也不想做官了,就帶著滿肚子的怨恨,渡過黃河離開鄴都了。
天黑了之後,韋洵美來到一座寺廟裡,借宿休息。寺廟的和尚很客氣,給了他一個房間,讓他睡在榻上。
此時此刻,韋洵美怎麼睡得著呢?他在榻上長吁短嘆,痛恨羅紹威搶了自己的愛妾,也恨自己人微力薄,不敢拒絕羅紹威,更不敢奪回自己的愛妾素娥。鬱悶至極的他,又口占一首詩,說:四壁忙忙蟋蟀聲,背燈欹枕夢難成。人間有此不平事,何處人能報不平?
這首詩很簡單,意思就是說:
我睡在這間房裡,四周都是茫茫一片,根本看不清方向(比喻自己的人生之路茫然),只聽到蟋蟀的聲音很聒噪(也是說他的心情煩亂);背對著燈,枕著枕頭,我卻睡不著,夢也做不成(比喻的是他現實中的夢想,帶著愛妾做官的夢,難以實現)。人間為什麼會有這樣讓人憤憤不平的事情啊,哪裡有人能幫我打抱不平,奪回愛妾呢?
韋洵美睡不著,反覆吟著這首詩,抒發心中的憤懣之情。
寺裡有一位行者(帶髮修行的僧人),穿著灰色的直裰(僧人衣服),繫著腰帶,聽到韋洵美吟詩後,敲門進了他的房間。行者對著韋洵美施禮,然後說:前輩萬福,不知道你心中有什麼事情,如此恨恨不平呢?
韋洵美就把鄴王羅紹威強搶自己的愛妾素娥,自己痛恨卻沒辦法,只能離開那裡的事說了出來。
行者就說:剛才聽你的詩,最後兩句是“人間有此不平事,何處人能報不平”,我雖然沒什麼本事,願意替你打抱不平,奪回你的愛妾。說完後,行者出門了。
韋洵美有點吃驚,心想和尚怎麼會這樣呢?於是他也不敢睡覺,坐著胡思亂想,一直到三更的時候,門開了,行者揹著一個很大的皮囊,放在了屋裡。然後行者施禮,又走了。
韋洵美一看,皮囊裡好像是人,開啟一看,居然就是他的愛妾素娥。兩人見了後,抱頭痛哭,互訴離別之苦。過了好大半天,兩人才慢慢平靜下來,兩人緊緊相擁,睡著了。
天亮以後,韋洵美問和尚那個行者是誰,並描述了那位行者的容貌年齡。寺裡的和尚告訴他,那位行者在寺裡做苦力,撞鐘、掃地、燒火、劈柴、做飯各種活都做,已經二十多年了。但是,行者救了素娥後,已經不見了。
韋洵美於是帶著愛妾,隱居到了其他地方。後來,羅紹威也沒有派人去搜找韋洵美和他的小妾,可能被行者制服了,也可能被行者威懾過。
這行者,真可以說是掃地僧或者俠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