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看雪
撰文:草衣
長期工作在昌平,對於昌平的山山水水,以及昌平的景緻早已熟知於心。
昌平城北之山名叫龍山,向東名漢包山。兩山一脈延綿,橫居昌平城北,攜西面澗頭的虎山,與東面的鳳山、龍山共同看護著山前的這一城子民。
龍山北面是著名的十三陵景區,越過景區北望之山,因永樂皇帝而得名天壽。
春夏兩季,登龍山北望,一處處陵道,擁戴著各自的封土像一把把綠色的鑰匙、點綴在陵區。六十年代興修水利,聚民眾之力攔截東沙河修建了十三陵水庫,這樣一來,山有、水有、又有古蹟,十三陵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
冬日雪後,天壽山前漫山皆白,雪山、碧水,互相映襯,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與遠山近嶺渾然一體,景色異常壯觀。
2015年的冬雪來得又大又早。
趁著週末,我等由中山路一路登山。
山路上行人極少,山上的積雪雖然沒有屋頂上堆積的厚重,但遍山的炫白,足使我感到冰雪的純潔與壯闊!
松柏上的積雪如包裹一般,尤為厚重。
黃櫨樹的一些枝杈已被大雪壓折,在雪裡露出金黃般的斷茬。
落地的枝丫上,葉子尚未褪盡,鮮紅鮮紅地在雪地裡招搖。
臭椿、火炬、還有洋槐似乎要灑脫一些,黑黢黢的樹幹,孤獨地戳在雪裡,水汪汪得發亮。偶有零星的雪團如花一般粘在枝丫間似墜非墜,讓人看著稀慌。
由於龍山的山體多為砂岩和礫岩,且山道熟悉,雖然山路上堆積了待溶的雪,到還是沒有想像中地那樣溼滑。
爬上電視塔,望眼山南,山南的昌平城,街道縱橫,樓宇屋舍鱗次櫛比,在一塊塊積雪的覆蓋下,表現為規格各異的幾何形狀。
街道上,動的車、走的人,各有往來,只是靜悄悄地凝固了聲音。
再上一個山頭,有防火觀察亭獨屹山顛,於此白雪中塗紅抹綠稍是礙眼。放眼西北相望,遠處的皚皚白雪映襯著錯落有致的峰巒,溝壑,波瀾起伏,如褶似皺。
忽而、一陣燕鳴,劃破了寧靜,有群雁沿著山背面的豁谷穿越而出。稍事停留,又轉飛回到水庫的方向。
繼續拾階而上,向山脊上行走,朔風捲著高處的積雪,飄飄灑灑。風過處,縷縷雪絲在太陽的照射下,如星塵一般炫幻、幻化出萬千瑞彩。
遠處、有一亭縹緲,透過眼前的危石,於疊疊山峰之外,恍若絕世,似寫意一般被群山所烘托。
山下、十三陵水庫猶如一顆碩大的碧玉,鑲嵌在群山之間;龍山、蟒山、鳳山,座座山樑宛若玉龍。
走在山脊,我不知旁人眼裡的我,可有:“雪霽策蹇尋梅”或“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的景緻?
放眼山陰,順峰高爾夫的院子裡到處都積著雪,果嶺下的水塘,尚未結冰,塘邊柿子樹上的柿子鮮紅,清淺的倒影在水裡。
環湖路旁、白楊高挺,如金的葉子在積雪的催打下,一把一把地脫落下樹。
上游的花海已經模糊,寶山也只如一個白色的饅頭,若不是有車輛的透過,已很難分辨七孔橋的位置了。
天壽大美,帶給人心靈以愉悅,可還有誰也能如我一般感受這份天宇裡的澄澈,浩淼,博大,感受這份奧妙與清涼。
不禁念起:冬雲紛,繁華盡漸,朔風呼嘯枝頭。
燕平祥瑞,天壽雪疇。
看東沙,蟒山肥,鳳山瘦,閒亭獨佇。
休笑說,生平如是,無盡煩惱愁憂。
煙縛鳳雛,霧鎖龍虯。
須會心,儲生機,看過雁,別樣風流。
我知道,至崔學履以後,人多為“燕平八景”寫詩撰文,然而、現實裡的燕平八景“松蓋長青、龍泉噴玉、安濟春流”此三景已難尋覓。而“天峰拔萃”以及以雪景聞名的“銀山鐵壁、居庸霽雪”在此環境下也該是讓人容易覺知的!
可惜我文詞粗淺,詩筆禿鈍,不能撰文成誦,故作此文以記。
注:此文曾以天壽山看雪成文、後因地址弄錯,於2021年12月18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