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爾巴津以下,黑龍江江面開闊,島嶼數目增多,形成了島群,其中有許多島嶼位於河心,形狀各殊,為黑龍江絢麗如畫的本色增添許多風光,但卻大大有礙於航行。在江的右岸,群山在阿爾巴津下方不遠處又傍依江水,形成砂岩的懸崖峭壁;在江的左岸,平原繼續不斷延伸,達七十英里,直至馬拉亞納傑什達岩石岬,即“渺望”岬(一百九十二英里),此岬為一突入江中的陡峻砂岩峭壁,狀似一個半圓形的塔。
在此岬的上方,有一險洲橫伸於江面,在這一帶,夏季水深僅三英尺,而春季水深十英尺。俄國的小汽輪納傑什達號曾於1855—1856年在此地過冬,此岬因該船而得名。從此處起,平原高出江面四十至五十英尺,兩岸陡峭,有的部分被江水侵蝕、或者沿岸有薄薄一層沖積物,兩岸通常野草叢生。
在這個隆起平原上,有一些相互隔離的丘陵群,這些丘陵高達一百五十至三百英尺,當其接近河流時形成了嶙峋峭壁。這些丘陵通常皆有徐緩的斜坡,頂部有塊狀正長巖,往往形成陡峻的石壁。其特點極似達斡爾礦山。砂岩層比較罕見。闊葉林較為繁盛,在森林的邊緣可以看到樹,面橡樹則滿山坡比比皆是,落葉松,白樺樹,間有榆樹和櫻樹不時形成開闊的森林。
位於納傑什達以下十三英里的布魯尼達小河,從左注入黑龍江,此小河的河谷對於有意殖民的殖民主義者是有極大的誘惑力的,阿爾巴津的哥薩克對此河谷的地利甚為賞識,他們在此處建立了安德魯什金納村,其遺蹟猶存。
當地已經建立了一個稱為布魯尼達(托爾布津)的哥薩克軍屯點。河谷的土壤成分是肥沃的黑土,上面遍生青草和草本植物。南坡上生長著小橡樹和黑樺樹,間有野玫瑰,而北坡上則生長著白樺樹和白楊樹;樅樹和落葉松遍佈于山巔。環抱河谷的群山大多蘊藏石炭砂岩、粘板礫岩、石英碎塊和包含在綠泥石粘合物中的角閃石。
再往下去,有許多島嶼,其上遍生白楊樹,梣樹和柳樹。在託羅和安甘小河處,風光明媚的河谷再度出現於黑龍江之畔。在安甘河口建立了安甘斯卡亞俄國哨所。左岸的岩石是夾有長石的花崗岩和煙晶石帶,其中未夾雜任何雲母。這種岩層延伸至鄂嫩河以下,此處的長石由於有氧化鐵而呈鏽色。植物景色仍然相同。在花叢中,有美麗的杜鵑花、白罌粟、勿忘草、Myosotis和白芍藥。
在鄂嫩河以下數英里,黑龍江有一段是在淡黃色的砂岩懸崖下流過,長達三英里。這個懸崖稱為察尕沿(三百零二英里),高達二百五十英尺,在高出河面約五十英尺處和一百二十英尺處,可以看到兩條黑色煤層,顯然都是褐煤。
當地土著居民把此山視為惡神的住所,因而對它產生畏懼。據附近居住的曼亞格人聲稱,當有人行近此山時,有煙霧從山中升起;前來此山附近伐木的滿族人也說,山中常有煙霧繚繞,有時濃煙瀰漫。
但彼爾米金、柯林斯、馬克和馬克西莫維茨等人途經此處時均未看到此種煙霧。這種現象可能由於某些煤層自燃所致;或者由於山中多巖穴,從巖穴中上升的暖空氣與較冷的大氣接觸而呈煙霧狀。至少西伯利亞東部的某些山巒的情況也是這樣。在察尕沿的山麓有礫岩層,其中可見瑪瑙、光玉髓和玉髓。
越過察尕沿懸崖,屬於黑龍江的各河谷都較寬闊,險峻的群山則漸漸後移,草地上的青草較為茂盛,低島嶼為數較多。白楊樹、榆樹、梣樹和野蘋果樹的小樹叢同結紅漿果的接骨木、沙柳、自愈草和野薔薇等灌木叢交替出現。丘陵之上小橡樹和黑樺樹叢生;落葉松和其他的針葉樹則較為稀疏。
草地較為肥沃,可為大量家畜提供牧草。此地以硬質粘土和粘板岩居多。在卡扎克維奇巖石岬(埃勒山)(北緯52°1′)處,群山再度傍依江水。此岬是由淺紅色杏仁巖塊構成,巖面有深的皺褶,岬高三百英尺。有一塊巨石從主要的岩石塊突出,其形狀酷似一巨人,立於坡下,頭戴胄盔,好像正在俯瞰江水。
再往南約八英里處有一柯爾薩科夫巖,為半圓形的岬,與前述之岬相似。從江邊到此岬有整齊的石階,此岬因之而著名。在此岬腳下,黑龍江水淤積成—片由沙和粗礫構成的灘地,其上綠草成茵。
從此處到科馬爾河(三百八十二英里)的河口有四十英里,江的左岸是前述的隆起平原的延續;右岸則地勢低窪,起伏不平。在科馬爾河口有幾個大島,島上柳樹華蓋濃蔭,只有一島例外,其上有牧場,並有中國的科馬爾或呼馬爾瞭望站,此瞭望站有兩所用原木搭成的木棚。再稍往下去,在左岸有俄國的科馬爾哨所。
在科馬爾河以下,黑龍江的兩岸又變成山地。左岸的山脈起於比比科夫岬,此岬是由凹凸不平的火成岩塊構成,位於科馬爾河河口的對岸;曼亞格人通稱科馬爾河口為朗格特爾,滿族人通稱此河口為達奧什卡達;此岬高度雖未超過二百英尺,但由於其高聳於四周的平原之上,顯得尤為壯觀。
群山從此不再不規則地逶迤於隆起平原,而是形成綿亙的山脈,距江兩岸時遠時近,直至結雅河為止。多數岩石為正長石和斑岩。黑龍江的航道蜿蜒曲折,在科馬爾河以下五十一英里處,黑龍江迴流幾乎成圈,形成了一條只有半英里寬的狹長地帶,其上建有烏魯蘇-摩頓哨所(四百四十六英里)。
此哨所歸中國所有時,是三所以藺草蓋頂的茅舍,哨所之前有一小神祠,按照辛納洛克·辛切夫斯基的說法,此祠供奉戰神桓羅。在右岸附近的小島上可以看到劣質的漂積煤。在附近有一稱為柯爾薩科夫的俄國軍屯點。
在烏魯蘇-摩頓以下至克魯倫河三十英里的一段,黑龍江穿流於陡峭的山坡之間。這些陡峭山坡高約三百英尺,其頂端為柱狀岩石。這些山坡上,林木稀疏,或是寸草不生,遍坡碎石。在其他地方,懸崖構成了河岸,唯有通往上方高原的狹窄的峽谷和急流傾洩其中的盆狀小河谷,才使這一單調景色為之改觀、到處皆無茂密的叢林.以達斡爾樺樹居多,間有稀稀落落的榆樹數株。
在峽谷中有菩提樹,軀幹直徑為一英尺。群山皆為長石構成、呈鐵鏽色,其中有淡綠色的雲母和石英的凝塊,再往下去,可以看到夾有矽質岩基的滑石板巖,呈灰綠色,帶有金屬光澤。
群山在接近結雅河時,則常常被隔斷,山與山之間的距離較長,其間出現隆起的乾燥草原,有數條雨水衝涮出來的溝壑自河流向上達於草原,溝深邃而潮溼,溝中樺樹、歐洲山楊和白楊樹叢生,其樹梢可高達平原。
草原土壤是質地疏鬆的呈淡黃色的砂質粘土,其上僅有薄薄的適宜種植的土層,牧草頗為稀少,但卻有種類繁多的花卉,芳香的草本植物和榛樹灌木叢。在遠處,平原向群山延伸,變得起伏不平,平原上黑樺樹和橡樹叢生,最後消失於叢林稀少的群山之中。
位於該河此一河段的島嶼極多,但島嶼之間距離很遠,通常皆為小島。在河流當中的島嶼不高,有滯水小池塘形成的沼澤,只有離河岸較近的島嶼較高,並遍生茂密的樺樹,白楊樹和歐洲山楊樹,此外尚有楓樹和鼠李樹。
黑龍江的上游一帶曾經只有一些遊牧的鄂倫春人和曼亞格人居住,我們在這一帶第一次看見孤單的達斡爾人的茅屋;他們因下游的林木稀少,來這一帶伐木。這一帶林木多被砍伐,這個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砍伐的結果。
第一個滿族人的村落大黑河屯位於結雅河河口上方約二十英里右岸的一片肥沃的草原上。這個村落有二十三戶人家,雜亂地沿著河岸建造房舍。這些房舍簡陋不堪,是用木材、粘土和藺草建造的;這些房舍皆以紙糊窗戶,在屋裡可以看到佛像,以及中國藝術家在麻布上繪製的佛像。
每戶人家皆有一附屬的菜園,圍以柵欄或籬笆,園內種植粟,玉蜀黍、蘿蔔、洋蔥、韭菜、蒜、胡椒、捲心菜和豆類。房舍附近植有榆樹、樺樹、楓樹、白楊樹和野蘋果樹的叢林。居民飼養了大量的家禽和豬,以及幾頭耕牛。
溯流而上約五十三英里處,俄國人設有納蘭特祖姆哨所,可能即地圖上的比比科夫哨所。位於結雅河與黑龍江(五百四十英里)的匯流處,有布拉戈維申斯克城,此城由穆拉維約夫將軍於1858年建於烏斯特-塞斯克的哥薩克哨所舊址之上。
此城建於高原之上,其主要的沿河街道長達一俄裡。1860年四月的人口有一千三百六十五人。屬於政府的建築物有二十九座,屬於私人的建築物有四座;有四十六所木棚,皆為泥土房頂,其中大部分建於延伸到河畔的溝壑之中。現在已有一所教堂,另一所教堂也已奠基。
阿穆爾公司在這裡開設了其主要的商店之一。黑龍江右岸的中國人約於每月初五日來到布拉戈維申斯克,在七天之中,出售他們的製造品,小麥麵粉、蕎麥麵粉、大麥、燕麥、胡桃、烏蘇裡蘋果、家禽、豬、奶牛和馬匹。他們間或也出售一些絲織品、毛皮、假花、氈靴和席子等等。
由於此城附近地區只生長矮小的橡樹和榛樹,因此必須從六十英里遠的地方把木材運到黑龍江或結雅河。此城為阿穆爾省軍政當局的所在地。由於此城地址選得適宜,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將無疑躍為要津。此地可以進行極大規模的農業生產,而且肯定會獲得豐收。人們發現,在此城的上方數俄裡處有煤,據悉距結雅河上方不遠的群山裡還蘊藏著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