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將近,美國人面對這個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心情複雜。
有錢也買不到東西的魔幻場面正在上演。史上物資最短缺的聖誕節,這可能是自1929年大蕭條以來的第一次。
不是做不出商品,而是運不進來。
太平洋東岸遭遇的“供應鏈危機”,造成洛杉磯港和長灘港的史詩級擁堵,這樣的狀況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海上滯留貨輪數量一度達到80艘,一些貨輪居然需要等待240小時才能卸貨。現在買一支鋼筆、一臺膝上型電腦或一扇鋁合金門窗,都可能要等6-10個月。
於是中國話那句“有你的快遞兒”,用美式英語念出來就成了“You need cry, Dear!”
兩句發音幾乎相同的話,卻表達了太平洋兩岸民眾截然不同的悲喜。
受損的供應鏈,加大了美國乃至世界的通脹壓力。以至於剛剛透過“大基建法案”的美國,忍不住向中國的無人值守碼頭、運轉良好的物流體系投來羨慕的目光。
交通與物流足以影響國運,這點早在一個半世紀前就已被充分證明。
智慧交通影響國運
1865年,英國商人杜蘭德,在北京宣武門外沿著護城河修建了一條500米的鐵路,規模其實相當於今天遊樂場裡的小火車。但在當時,這條鐵路把紫禁城裡的皇親國戚嚇得不輕,於是下令趕緊拆了。
美國太平洋鐵路
4年後,太平洋的另一邊。隨著猶他州打下最後一顆道釘,連線美國東西海岸的太平洋鐵路全線貫通。從那一刻起,紐約與舊金山之間的路程,從6個月縮短到7天。
美國這項“世紀工程”,華人勞工比例高達95%,幾乎就是中國人建起來的鐵路。它抬升的,卻是美國的國運。
一拆一連,兩條鐵路的命運也在冥冥中預示了兩個國家的走向:晚清在外辱內亂中風雨飄搖。美國則依託鐵路擴大內需市場,迎來經濟起飛。
1912年,孫中山提出《建國方略》
民國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卻無力扭轉晚清留下的殘局。依舊落後的交通體系,拖了經濟的後腿。
這樣的切膚之痛,讓中國在1949年後勒緊褲腰帶也要架橋修路。
1958年,成昆鐵路修建現場
改革開放後,“想致富,先修路”成為很多地方的致富密碼。
更大的飛躍出現在2008年。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國丟擲“4萬億”,大部分投向了基建。
很多年後,等那些基礎設施竣工,人們恍然發現,過去被山川河流所割裂的一個個區域小市場被連線成了一個統一的大市場。
“4萬億”帶來的基建變化
在中國逐漸成為“基建狂魔”時,美國也沒閒著。
上世紀70年代,美國麥克萊恩改良了英國人發明的集裝箱,由此開啟一場海運革命。
陸地上,美國地廣人稀,“攤大餅”足以應付。
擁有26車道的休斯敦10號公路
中國卻不行。
首先,中國地形七山一水兩分田,如果像美國這樣“攤大餅”,土地資源不允許。
其次,以中國的人口,如果汽車保有量對標美國,必然會耗費大量能源。國家能源儲備也不允許。
最後,氣候變化近年成為全球關切的重大議題。其中交通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佔全球總排放量的16%。因此在全球實現零碳排放目標過程中,一定要解決交通運輸的減排問題。而且,疫情擾亂海運在美國造成供應鏈危機,也暴露出傳統交通模式的脆弱性。
人類活動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佔比,資料來源:比爾·蓋茨:《氣候經濟與人類未來》,中信出版社2021年版
今年9月,新華社發文特別強調中國大步邁進“交通強國”,要從“夠不夠”到“好不好”。
問題來了,如何從“夠”到“好”?
題眼就在2018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時提出“加強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這是新基建首次出現在中央層面的會議中。那時還沒有疫情,可見中國早就在未雨綢繆。
老基建與新基建的區別
相比“鐵公基”為代表的基建,新基建是5G、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中國明顯希冀透過數字化與智慧化,充分挖掘和釋放之前那些基建的最大價值,實現“交通強國”。
一場變革的大幕,就此拉開。
數字底座為智慧交通插上翅膀
說到智慧交通,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幾年最熱的風口——智慧汽車。但硬體其實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
中國想要真正落地智慧交通,還需要將車輛與道路也連成一體,做到車路協同。
智慧地圖就是人類目前找到的中介之一。
在這個賽道上,百度地圖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選手。
想拔得頭籌,首先需要把交通資料的不確定性,轉化為確定性。
大家都知道,交通資料是實時變化的,非常隨機。這不僅影響出行效率,甚至會出現安全隱患。
判斷能力來自海量交通動態,卻能迅速計算與預測
智慧汽車迄今無法做到自主駕駛,無法處理路況中突發的異常情況正是原因之一。
百度深耕多年的AI技術——以AI視覺能力解析實地影像,有望解決這一難題。
除了實時解析,百度地圖還透過多模態軌跡特徵深度學習,為出行者提供預判建議。由於百度地圖生態豐富,使用者群體龐大,產生的海量資料無疑會提供更精準的參考。
再配合AI超強計算能力,從海量地圖交通動態資料發生到釋出出行方案,時效可以達到分鐘級。
這是真正的“快、準、全”。
這張“地圖”,可以做到資料實時更新,且能覆蓋各種場景
更多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已從藍圖照進現實。
舉世矚目的冬奧會即將在北京-張家口拉開帷幕。北京見慣不怪,但張家口如何hold住這麼大的場面?
張家口的底氣來自當地交通運輸局。因為有了資料與技術支撐,交通訊息服務及指揮排程頓時應對自如,這對奧運賽區管理和賽事服務至關重要。
這背後,是百度地圖為張家口市交通執行監測排程中心(TOCC)建設提供了百度專網地圖(DuGIS)、交通路況態勢監測與研判分析Web服務API等基礎資料和技術服務,使張家口市TOCC全面實現了集路況感知、業務監測和指揮排程為一體的管理。
一言蔽之,就是全域交通運輸“一張圖”。
交通不僅滿足我們的出行需求,也支撐著物流運轉。
國內物流行業經過多年的粗放增長,正面臨拐點。隨著物聯網時代到來,使用者需求更碎片化和多樣化,現有物流模式很難再滿足。
如何破局?
還是AI,還是百度。百度地圖率先將AI技術等優勢能力應用到物流領域,終於打磨出複合型全鏈路智慧物流解決方案。
智慧物流由“技術+運力”雙引擎驅動
“技術+運力”雙引擎,驅動著智慧物流的“最強大腦”。
技術引擎主要面向貨主企業,覆蓋從訂單到計費結算流程;運力則透過開放“貨運聚合平臺”整合,從而實現貨和運力、路線的精準匹配,提高運輸效率,實現雙向賦能。
結合區塊鏈、人臉識別等,更能實現物流運輸全流程的智慧化、視覺化。
百度地圖先後與雙匯物流、中國建材、古茗科技、叮咚買菜、步步高商超等行業標杆企業達成深入合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帳算下來,百度地圖為合作企業平均節省約10%的運輸成本,已然成為物流行業的資訊化基礎設施及降本增效利器。
無論是智慧交通還是智慧物流,都講究速度與效率,屬於時間層面的試水。而在空間層面,能否也注入一些想象力?
這幾年大家生活變好了,對公共空間的要求越來越多,因為大家的需求和所需要的服務越來越多。這直接導致空間變複雜了,也給我們的出行、工作、生活帶來很多困擾。
面對新的出行挑戰,百度地圖全面升級了智慧空間解決方案。深度融合了“企業運營、個人出行和政府綜合治理”的不同訴求,讓更大維度的空間連線與整合成為可能。
智慧空間解決方案覆蓋了城市生活的主要場景
百度地圖如今已經可以覆蓋出行空間全域。從停車預約、室內外一體化導航到車位、停車位自動記錄、反向尋車導航、一鍵繳費離場等,逐一擊破使用者出入空間時“停車難”“找路難”“找車難”等痛點。
於是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都被這個智慧地圖玩出了新花樣。
千行百業的新藍圖
玩轉“時空”的底氣,來自百度近十年來對AI鍥而不捨地投入,完成了從搜尋到人工智慧的轉身。靠著硬核的技術攻關,百度已連續四年在AI專利申請量、授權數上排名全國第一。
百度在AI領域的不斷闖關,夯實了百度地圖數字底座。而百度地圖的不斷完善,又反向實現了更有力的內部賦能。
百度智慧雲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文旅、金融、工業網際網路、能源電力等行業都有成功案例。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為無人車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它們背後,都有百度地圖的貢獻。
如今,百度地圖96%的資料加工環節已經實現AI化,道路覆蓋里程達1100萬公里,覆蓋全球1.8億POI,擁有超過20億張全景照片。每天的位置服務請求響應次數也已經突破1300億次,累計服務超60萬的移動應用,超過230萬地圖開發者。
把自身AI能力外溢,發揮引領支撐作用,帶動更多企業奔赴智慧升級,正是百度地圖現在的大事。
百度集團副總裁、百度集團資訊長李瑩表示:“作為智慧經濟時代的標配,百度地圖如今不僅支撐著百度智慧雲、百度 Apollo等重要業務的發展,還透過全新發布的數字底座,進一步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為千行百業輸送新動能”。
在大家都以為智慧化、數字化達到高潮時,更華麗的改變才剛剛開始。面對新的星辰大海,百度地圖毅然奔赴。
12月21日舉辦的以“智新圖 慧共生”為主題的百度地圖2021生態大會,最大亮點就是全新推出的百度地圖生態全景3.0。
百度地圖總經理 季永志
百度地圖生態全景3.0希冀讓百度地圖數字底座變得橫縱自如。
◆ 橫向上,進一步拓展千行百業,引入更多行業源頭的基礎資料。更多維的資料,有助於打造出更多元的場景。
打造後的豐富場景,讓百度地圖時空資料,以及定位、線路規劃、路況、位置搜尋等技術,有了更大的發揮空間。從而實現了“技術+運營的雙引擎賦能”。
◆ 縱向上,過去為合作伙伴提供解決方案特別依賴技術,但技術賦能並不能全面解決問題。上面提到的“技術+運營的雙引擎賦能”探索成功之後,合作伙伴終於實現了精細化運營管理。
雙引擎賦能可謂真正的一站式。越來越多的合作伙伴因此實現了從資訊到流程,再到整體業務的提質。另一方面,一站式還表現為產業鏈上下游的打通,百度地圖立足產業生態,加強合作伙伴之間的協同。
這幾年,百度地圖一直在賦能千行百業。
2016年,上海迪士尼開業,吸引了無數遊客。到了迪士尼,當人們習慣開啟地圖APP尋路時,卻發現了一個不一樣的“地圖”。不僅是景點、路線、餐廳、紀念品店被一圖收盡,甚至連寄存櫃、直飲水、吸菸區、體外除顫器(行動式搶救心臟疾病的醫療裝置)等基礎設施,百度地圖都給你標了出來。不僅全面,而且誤差控制在5米之內,這背後是POI點採集的威力。
從去年開始,百度地圖的賦能步伐明顯加速。
去年7月,百度地圖為德邦構建快遞快運數字化體系。針對新手快遞員不熟悉區域的情況,透過大資料和客戶畫像,調整演算法,讓快遞小哥移動手持PDA或手機APP就知道最佳路線。開放批次算路服務甚至能算出地理區域內最優場站位置,為快遞公司設點提供重要參考。
在商業領域,很多商業綜合體的停車難問題,讓很多顧客望而卻步。前面提到的百度智慧停車,解決了最後一公里的痛點。
去年9月,百度地圖更進一步。在上海最大的單體商場——南翔印象城MEGA,優化了室內地圖體驗。使用者逛商場時,在“室內導航到店”功能的引導下,可以逐層到達目的地。配合AR室內步行導航的實景定位,使用者也能在複雜的空間中找到心儀商鋪。
去年11月,保定公安交警攜手百度建成AI交管大腦,很多市民一下子被驚豔到了。現在在保定開啟百度地圖,螢幕上會顯示紅綠燈狀態和倒計時,和真訊號燈分毫不差。市民開車就能控制速度,避免急剎車和急加速,節能又安全。
現在,百度地圖生態全景3.0的出現,無疑給千行百業的內迴圈帶來更強大的加速器。
不再侷限於流量入口,更類似一個生態化的平臺,依託生態輻射力全方位地服務各類使用者和市場組織,徹底打通B、C、G三端。
這意味著百度地圖生態全景3.0,從一個具象產品進化到一個生態化的中樞,本質相容應用平臺和數字底座兩種形態,上限也將從原來的產品能力擴充套件到更大的生態邊界。
百度地圖發展歷程
覆盤百度地圖從國民出行平臺向數字底座轉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地圖生態先內化後外向擴充套件的過程。
賦能後的千行百業,也讓百度地圖的生態更加繁榮、充滿活力。
這是百度地圖的方向,也預示數字化與智慧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