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時報12月21日賈言編譯】非政府組織歐洲企業觀察所(Corporate Europe Observatory)與法國跨國企業觀察所(Observatoire des multinationales)就法國政府與大公司之間的“曖昧關係”釋出了一份警示報告。
不能讓大公司以及遊說集團干擾歐盟政策
法國主導下的歐盟會受遊說集團的“影響”嗎?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道,法國已準備好從2022年1月1日開始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為期6個月。12月20日,非政府組織歐洲企業觀察所和跨國企業觀察所釋出了一份關於法國政府與大公司之間存在“曖昧關係”的報告。跨國企業觀察所是一個有左派傾向的調查網站,旨在起到制衡權力的作用。
此次公佈的報告共58頁,是在此前10月釋出的首份報告基礎上進行了豐富。這兩個非政府監督組織警告法國政府與大公司之間的“關係有危險”。它們擔心私有利益會介入到歐盟的公共決策,尤其是在2022年,將就氣候緊急狀況、衛生與健康以及復甦基金等“多項關乎歐洲未來的重要立法”進行談判,並且會涉及龐大公共資金。
“法國政府針對歐盟的優先考慮事項有所偏差,”報告作者認為。他們強調指出,在法國政府鼓吹的“戰略自主”概念背後,隱藏著要對工業和服務業領域的“大企業”提供援助。非政府組織承認,歐盟決策受遊說集團的影響並不新鮮。不過,根據它們的說法,法國擔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疊加明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可能會成為一個惡化因素。兩家非政府組織提出質疑,“法國將在歐盟理事會中捍衛什麼?是法國和歐盟的公共利益?還是法國大公司和整個商界的私有利益?還是馬克龍自己的政治利益?”非政府組織認為,不能讓這些大公司以及其僱傭的遊說集團干擾歐盟政策以及弱化民主辯論。
“棄政從商”和“棄商從政”
為了進行分析,這兩個非政府組織針對在不透明的背景下,大集團“密切參與”法國接任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準備工作展開了調查:“關於決策者已利益代表之間舉行會晤的資訊,我們所掌握的並不多,這表明可能回對大公司更為有利,”非政府組織強調指出。在法國駐布魯塞爾代表及其副手透露,與遊說集團舉行了38次會議,其中有28次是與企業或工業遊說集團開會,而與民間團體的會議只有兩次。
在歐盟以及法國機構的關鍵職位上常見“棄政從商”和“棄商從政”的情況,換句話說,就是在政府公共部門與私企之間來回穿梭任職,這將助長利益混淆不清。報告還列舉了一些例子。比如,歐盟一位能源顧問此前曾任職法國道達爾集團(TotalEnergies);一位歐盟前能源顧問轉身成為為法國能源公司Engie和衛星發射公司Arianespace遊說的說客,甚至還有歐盟前金融問題顧問投身銀行業。
現在對法國做出評判還為時過早,不過,報告作者已經對法國沒有像德國那樣完全放棄求助於私人贊助商來為其未來輪值主席國任期提供資金這一極具有爭議的做法感到遺憾。
雖然與其他國家之前所作所為相比,法國的私人贊助肯定有所減少,但是,在未舉行公開招標的情況下,汽車製造商雷諾和Stellantis被選中免費提供一個電動和混合動力車隊,為期6個月,作為部長們及其代表團的公務汽車。報告認為,對於這些品牌來說,這是一個強烈訊號,可以藉機“樹立品牌形象,並對決策者施加影響”。不過,法國歐洲事務國務秘書克萊門特·博納(Clément Beaune)則辯解稱,這意味這“在環保邏輯下”倡導碳中和,作為輪值主席國的法國以身作則。
“需要的是政治意願”
為了推動儘可能展開公開辯論,同時,遏制針對涉及公共利益的主要議題(能源、衛生與健康、數字化等)的“遊說潮”,而且為了讓歐洲變得像馬克龍承諾的那樣更加民主,歐洲企業觀察所和跨國企業觀察所向法國政府明確提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建議。其中包括:無論是在布魯塞爾還是在巴黎各部委,確保與遊說團體召開的所有會議公開透明;避免給予大公司一定特權;拒絕與化石燃料支持者會面,這與普遍利益以及應對氣候危機做出的努力不相稱;避免出現有關利益衝突的情況;允許歐洲議會議員針對歐盟層面的討論和投票進行事後民主監督。
不過,報告作者在總結中稱,“除了制定相應規則之外,還需要真正讓歐洲公民參與理事會及其政治決策的政治意願。截至目前,法國還沒有表現出類似意願。我們希望法國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能改變這一趨勢”。
(編輯: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