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氣象新聞網
模式預報資料可用率達90%,資料同化後風分析場標準差減小約2%,預報技巧提高1%,風、溼度和高度測量結果可對標世界氣象組織(WMO)探空天氣觀測最高目標……這份“成績單”來自基於北斗導航定位的往返平漂探空系統(以下簡稱“新型北斗智慧探空系統”)。
截至目前,新型北斗智慧探空系統在長江中下游4省的往返平漂探空組網觀測-預報互動試驗中取得了豐碩成果,研製出用於天氣預報、數值預報的高質量資料集,建立了基於高解析度數值天氣模式的往返平漂探空軌跡預測系統,為提高探空資料獲取率和天氣預報準確率奠定了基礎。
“放氣球”是公眾對氣象工作者的“畫像”之一。1902年,德國氣象學家阿斯曼開創了利用橡膠氣球、經緯儀開展大氣垂直探測模式。100多年來,國際上多采用該技術開展高空探測,我國120個探空站每天2次施放探空氣球,為數值模式發展、氣象預測預報和服務提供了連續可靠的直接觀測資料。
然而,現有每天兩次探空所獲取資料時間解析度難以滿足預報和服務要求。從2016年開始,中國氣象局牽頭組織開展了新型北斗智慧探空系統的原型研製,經過五年攻關和試驗,攻克了平漂零壓氣球、多通道雙向通訊接收裝置、高精度氣象專用北斗導航SoC晶片等探空裝備的重點難點技術,以及平流層測溫和下降段測風、平漂軌跡預測和觀測資料質量控制等業務應用的關鍵技術,實現了低成本加密探空目標,為探空技術轉型升級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正研級高工郭啟雲介紹,新型北斗智慧探空系統採用自主北斗導航定位技術和氣象部門聯合開發的“春分Ⅰ號”探空儀專用衛星導航系統級晶片,創新性提出了內外兩個探空氣球巢狀的模式,開展“上升-平漂-下降”三段式探空觀測,並採用基於地-空物聯網的“雲+端”資料傳輸模式,開展探空觀測預報互動試驗。
原有探空模式為施放一個氣球開展大氣垂直探測,獲取一段(上升段)氣象觀測資料。新型北斗智慧探空系統採用雙球可實現一次放球獲取三段(上升、平漂、下降)資料。即外氣球攜帶探空儀上升探測、外氣球爆炸後內氣球繼續攜帶探空儀在平流層平漂探測、平漂結束後由降落傘攜帶探空儀下降探測,三段探測均可獲取有效資料,打破了上百年的高空觀測模式。
同時,基於地-空物聯網的資料傳輸模式實現了從定時定點單一接收觀測資料向實時智慧組網接收的技術變革,並實現了探空資料接收、處理以及應用的自動化。
(作者:簡菊芳 責任編輯:張林)
本文來自【中國氣象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提供資訊釋出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