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礦石存在於各種地質環境中的火成岩、變質岩或沉積岩中。大多數是沉積物,但許多已被風化改變,因此難以確定其確切來源。分佈最廣的含鐵礦物是氧化物,以及鐵礦石主要由赤鐵礦,呈紅色;磁鐵礦,黑色;褐鐵礦或沼鐵礦,呈褐色;菱鐵礦,呈淡褐色。赤鐵礦和磁鐵礦是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礦石型別。
純磁鐵礦含有 72.4% 的鐵、69.9% 赤鐵礦、59.8% 的褐鐵礦和 48.2% 的菱鐵礦,但由於這些礦物不會單獨出現,因此真正礦石的金屬含量較低。鐵含量低於 30% 的礦床在商業上沒有吸引力,雖然有些礦石的鐵含量高達 66%,但也有很多人在 50-60% 的範圍內。礦石的質量還受其他成分的影響,這些成分統稱為脈石。二氧化矽和含磷化合物尤其重要,因為它們會影響組成 金屬,並未在鍊鋼過程中造成額外的問題。
開採的鐵礦石包含不同大小的塊,最大的直徑超過 1 米,最小的約 1 毫米。在鼓風爐需要7和25毫米之間結塊,所以礦石必須被粉碎以降低最大粒徑。粉碎的礦石透過篩子被分成不同的部分,尺寸過小的材料會透過篩子落下。透過這種方式,塊狀或碎石礦石(尺寸為 7 至 25 毫米)與細粒(小於 7 毫米)分離。如果這塊礦石質量合適,則無需進一步加工即可將其裝入高爐。
鐵礦石燒結包括加熱一層細粉,直到發生部分熔化並且單個礦石顆粒融合在一起。為此,一個採用移動式篦機,燃燒細焦炭在礦石中產生必要的熱量。在輸送到燒結機之前,將礦石混合物潤溼,使細顆粒粘在較大的顆粒上,然後加入適量的焦炭。最初,當混合物在點火罩中的燃燒器下方透過時,床的上表面上的焦炭被點燃,但此後,它的燃燒由抽風機透過材料床吸入的空氣維持,因此當燒結物到達機器的末端它已經完全融合了。燒結混合物所在的爐排由一系列鑄鐵條組成,它們之間有狹窄的空間,以允許空氣透過。冷卻後,燒結礦被打碎並過篩以產生高爐進料和回收利用的篩下部分。現代燒結廠能夠生產多達 25, 每天000噸。燒結機通常以爐膛面積來衡量;最大的機器寬 5 米,長 120 米,有效爐膛面積為 600 平方米。
最早的一種燒製裝置是豎爐。緊隨其後的是篦窯和移動爐排加起來佔世界球團產量的 90% 以上。在豎爐中,爐料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動,並被熱燃燒氣體的逆流加熱,但爐排窯系統將水平移動爐排與迴轉窯和冷卻器相結合,使乾燥、燒成和冷卻分別進行。在移動爐篦工藝中,球團在一端裝入並乾燥、預熱、燒製和冷卻,因為它們在從另一端離開之前透過裝置的連續部分。移動爐排和爐排窯的產能相似,一臺裝置每年可生產多達 500 萬噸的球團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