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以來,大清遭到了西方列強的不斷入侵,簽訂了許多不平等條約,其中主要的就是割地賠款。
尤其是在1900年,八國聯軍入侵北京,逼著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該份條約內容很多,但其中之一就是中國對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
不可否認,這筆錢清廷是無論如何沒有的.,更別提之前的外債了。辛亥革命後,民國建立了,在南北議和之後,末代皇帝溥儀被迫宣佈退位。自此,統治了中原長達200多年的清王朝結束,民國政府取而代之。
那麼清朝滅亡之後,當初欠各國的賠款是不是不用還了?
民國建立了,不代表實力增強了,根本無力改變什麼,面對大清遺留的一些爛賬,無奈之下只好接受,畢竟軍閥的背後大多都有列強的影子,而新生政權同樣面臨被各國承認的問題,所以只好接受。
所以在清朝滅亡之後,推翻清朝統治地位的北洋軍閥和後來的國民政府還一直還著當初的賠款。
但其實中國對於各國的庚子賠款又不太一樣。
美國,早在清朝滅亡前,就與美國商討了庚子賠款問題,而美國也決定將部分退還給中國,作為資助留學生使用,而另一部分則還是作為賠償。至於美國為何要如此,其實還得說是為了自己。其目的是為示好中國,培植親美勢力。
而美國開了個頭,其他幾個國家也紛紛效仿。法、英、日、比、意、荷等亦有退款舉動,退款部分被用於發展中國實業和教育之用。
但說是這樣說,真的操作起來就走了樣。
1926年初,英國國會透過退還中國庚子賠款議案,但真正實施退還遲至1931年。整個英國退還的庚款,均先投資於實業(鐵道、導淮、黃河水利等),以其利息用於教育事業。
而在第一次大戰的時候,中國停付了德國的賠款,在凡爾賽協議後,德國正式放棄。奧匈帝國瓦解後,奧地利和匈牙利分別放棄了這筆賠款。
沙俄在經過十月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後,也放棄了這筆錢。比利時在1925年訂立中比協定退還庚款。意大利於1933年訂立中意協定,退還庚款。荷蘭在1926年將庚款全部還給中國,但指定用於水利事業65%,文化事業35%。
其中有必要說一下日本。在美國之後,日本也考慮著要學著美國那樣,但其實施完全與美國不同。
在拉攏中國參加一戰跟著西方國家決定延緩5年付這筆錢。時間到期後,日本決定把庚子賠款用於“對華文化事業”之用。表面上說的很好,這筆錢主要用於在北京建立圖書館,甚至用於對留學生的經費,如果再有餘款,則用於在適當地點設博物館、在濟南設醫科大學、在廣東設立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等。
但這個方案其實是暗藏禍心,這裡面並不允許中國人參與,甚至有損我國主權,所以一開始就遭到了各方的反對。
不過北京政府,迫於日本人的壓力,其實一直在償還這筆錢,包括之後的國民政府,即使是在七七事變後,中國對日本的賠款一直繼續著,直到1939年才宣佈結束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