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俄羅斯677型(“拉達”級)常規潛艇“喀琅施塔德”號開始海試。“基洛”級是蘇聯常規潛艇的巔峰,“拉達”級是俄羅斯時代的第一級常規潛艇,一號艇“聖彼得堡”號1997年鋪設龍骨,2004年下水,2010年入役。二號艇“喀琅施塔德”號2005年鋪設龍骨,2018年下水,預計2022年入役。夠拖沓的,不過“聖彼得堡”號建造了一半就開始大規模重新設計,“喀琅施塔德”號的建造也受到影響。不過“拉達”級和“基洛”級的異同很說明問題。
“基洛”級號稱海洋黑洞,至今依然代表很高的技術水平。但雙層殼使得噸位很大,“基洛”級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之一。“拉達”級改用單層殼,這可能是俄羅斯第一級單層殼,核動力的“亞森”級依然是雙層殼的。
在同樣的內部空間條件下,單層殼的噸位縮小,動力要求降低,但製造要求更高。“拉達”與“基洛”相比,長度都是72米,但艇體直徑從9.9米降低到7.2米,噸位從3100噸降低到2700噸,降低13%,但潛航速度從19節提高到21節。自持力還是45天,但自動化程度更高,艇員編制從52人下降到35人。武器方面相同,都是6個533毫米魚雷管,18條魚雷。
不過除了從雙層殼改為單層殼,“拉達”級在水動力設計方面就乏善可陳了。由於取消了雙層殼,艇脊凸臺更加顯著,這是主要壓載水艙的位置。圍殼基本上保留了“基洛”的設計,沒有前緣填角,也沒有側面與凸臺的融合。換句話說,在降低馬蹄渦方面沒有特別下功夫。依然採用老式的十字舵和螺旋槳,也沒有采用新型的X舵和泵推。
作為新設計,“拉達”應該比“基洛”更加先進,但錯失了很多可以跟上時代的細節,總體上只是重複了歐洲80-90年代的設計,或者說把“基洛”級單層殼化了。這是不夠的。但也可能是在軍費不充裕的現在,俄羅斯所能做的了。
與“基洛”級相比,艇體直徑小了,艇脊凸臺更加顯著了
這是“基洛”級,明顯要圓滿很多
艇側顯著的流水槽很歐式,但圍殼設計還是停留在“基洛”的水平,沒有跟上214、“蠍子”級的發展
“基洛”級還是用蘇聯傳統的流水孔
比照一下同樣常規動力但更先進法國“蠍子”級(上)、“短鰭梭魚”級(中)、德國214級(下)
和中國039C級(下),“拉達”水動力設計的差距就出來了
這個角度幾乎可以誤以為是“科林斯”級了
比較船臺上的“基洛”級
再比較船臺上的“科林斯”級
這是二號艇“喀琅施塔德”號,比上面的“聖彼得堡”號的完成度更高,不那麼“業餘”了。從貼近水面的角度看,德味很重
不過214型還是更先進一點
俯視的話,毛味又出來了
還是比照“基洛”級
潛艇從來就是蘇聯海軍力量的關鍵部份,在蘇聯時代,就是核潛艇和常規潛艇雙管齊下的。俄羅斯從最初的極端困難中開始走出來了,優先恢復核潛艇的建造,現在看來也能顧得上常規潛艇了。“拉達”級一號艇“聖彼得堡”號帶有很大的試驗性和驗證艇的味道,二號艇“喀琅施塔德”號的完成度就高多了。三號艇“維列基-盧基”號已經開工,預計2022年下水。如果撥款繼續到位,後續建造會顯著加速。“拉達”級計劃建造12艘,不知道是否會像中國的039級一樣,小批多造,逐步改進。必須說,艇體和基本設計、建造工藝問題解決後,修改圍殼還是比較快的。不過和039一樣,要改X舵和泵推,就需要大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