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的這篇文章,意圖從個人理解角度,解析一下貨幣運作模式。
之前文章提到過銀行業賺錢基本原理,裡面提到過貨幣乘數。這些概念性的東西今天不談,我就只白話聊聊我們手裡,賬戶裡,卡里的人民幣。
我們都知道,中央銀行是幹嘛的,對,印錢的,但又不是完全印錢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央行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維穩貨幣,國際收支,調控經濟。所以我們今天主要來從央行的角色出發,看一看錢是怎麼一步一步到我們手裡的。喜歡文章的朋友,記得點贊關注。
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第一步需要做發行準備,什麼意思呢,就是印錢不能隨便印,否則印多了就會通貨膨脹。那該怎麼辦呢,央行一般都會有足夠的黃金作為發行準備。可是黃金數量也是有限的,所以就得多來一些其他的物品作為發行準備,比如央票,國債等有價證券,有了這些,央行就可以印錢了。
第二步,貨幣輸送路徑
不是直接把錢“送給商業銀行”,而是間接的輸送。央行會透過宏觀調控的方式,比如常說的逆回購(就是央行貸款給商業銀行,抵押物就是流通性,穩定性極好的央票,國債等有價證券)公開市場操作,把錢借給了商業銀行,為期一般幾個月不等,那麼商業銀行再拿到錢之後,就可以開展自己的業務,那麼人民幣就順其自然的流動到我們尋常百姓手中了。
其實接下來才是最關鍵的,商業銀行 信用社機構等,如何運用這些錢來給我們普通百姓提供服務。
我們知道,宏觀貨幣指標有M0,M1,M2什麼意思呢?
M0指的是流通中的現金,說的再直白一點,就是紙票子。我是說,你能夠看到的紙票子,不是你銀行卡里的存的那個數。是真真正正的紙票子,物理上,你摸的著的硬幣,紙票,都叫流通中的現金。
M1呢,M1=M0+銀行活期存款
這個也不難理解,m1就是實物現金(紙票+硬幣等)再加上銀行賬戶裡面的顯示出來的活期存款數字。
我為什麼要強調,是銀行活期存款數字呢?接著往下看:
M2=m1+定期存款+儲蓄存款
說白了,就是又多加了兩類銀行存款,但終究只是數字。
下面是重點:
假設央行印了100萬紙票子,然後透過公開市場操作手段(上文提到的逆回購),把這100萬給到了商業銀行甲,那麼商業銀行甲把20萬當做了存款準備金,存到了央行,剩下的80萬貸款給了客戶a,然後客戶a把80萬又付錢給了客戶b,客戶b有把這80萬存到了商業銀行甲,請問甲銀行做了幾筆生意?兩筆,對吧,一筆是把80萬放款給了客戶a,一筆又吸收了客戶b的80萬存款。那麼這個時候,客戶a,客戶b,甲銀行,經過三方這麼一轉,社會上有多少錢在流通呢?總量是多少呢?
答案很簡單,甲銀行還是有存款100萬在銀行裡,只不過多出來一項資產,貸款給了客戶a80萬,同時多了一項負債,吸收客戶b存款80萬,錢還是100萬,但整個社會的貨幣供應量卻變成了180萬(100+80)。
同樣,這個遊戲繼續下去,客戶c向銀行甲貸款,甲只能夠貸款給c64萬,為什麼,因為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本文假設法定存款準備金率20%)限制了甲的信貸規模,甲需要留80萬的20%上交到央行,作為準備金,然後把64萬放出去給客戶c,客戶c拿著這64萬付錢給了客戶d,然後客戶d有把錢存到了甲行。。。
就這樣一直進行下去,到最後,明明實物現金就是100萬,可社會流通出來的貨幣供給是多少呢?理論是100+80+64+……等比數列求和,就是100的5倍,500萬!
這裡100萬叫做原始貨幣,500萬隻是派生貨幣。
和500除以100等於5,5就是貨幣乘數。
其實貨幣乘數理論上並不是這麼簡單計算得到的,我上面只不過解釋了最為理想的模型。
寫到這裡,時間有限。給讀者一個自己的感想空間。
友情提示下:銀行賬戶裡面顯示出來的錢,真的是你手裡的現金嗎?肯定不是。實際上,社會的錢,真真正正的紙票子也就那麼多,這叫通貨,而通貨之外的,銀行卡里的數字,雖然也叫錢,但那只是你信用意識裡面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