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熱播的《都挺好》,感覺蘇家這一家人,都挺逗,不懂得親人之間的界限感,變成了都不好。
其中有一個情景是,蘇大強住在二兒子蘇明成家裡,老同事老領導知道他剛沒了老伴,一大幫人都前來慰問,抽菸的、嗑瓜子的,還有人喝水打碎了水杯,弄得家裡烏煙瘴氣,一片狼藉。
二兒子媳婦非常氣憤,二兒子也跟著受苦受累。同事的到來讓老蘇非常開心,他需要朋友,需要陪伴,需要有人說話。但是就是因為生活習慣不同,方式不同,才導致了家庭矛盾的產生。
有些關係變壞,就是是從界限感缺失開始的。因此再親密的關係,也要注意分寸感。
故事1:
小曹,男,知名大學研究生,家境一般。
有個朋友離職了,請大家吃個飯,沒通知說帶家屬,席間大家聊的都挺愉快,結果,餐後要結賬了,小曹說,等一下,給我媳婦打包一屜包子帶回去,她還沒吃飯呢。雖然錢不多,但是場面頓時陷入尷尬,結賬的時候,朋友雖然什麼也沒說,但是下次這樣的聚會誰還敢叫他。
他要結婚了,大張旗鼓的發請帖通知大家,有一個同事,和他平時也就點頭之交,並不相熟,告訴他婚宴參加不了,非常抱歉。而他裝作忘記了,又一遍遍的告訴人家,到時候一定要來呀,直到對方把分子錢給了他,才作罷,還給別人叨叨,給這麼少,也好意思拿的出手。此後,該同事再見到他都躲得遠遠的。
朋友之間,有誠意,也要有餘地,你所認為的理所當然,跨越了朋友之間的界限,友誼的小窗也會說翻就翻。
故事2:
婷婷,出生農村,透過自己的努力,在這個城市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屬於自己的小窩,夫妻關係和睦,但是隨著孩子的降生,婆婆的到來,使得整個家庭的關係一度陷入僵局。
五一放假,婷婷平時工作忙,孩子小,想著放假了,在家好好歇歇,帶孩子附近轉轉,想著自己的小家庭可以過一個放鬆的假期了。但是當婆婆得知她們不回老家了,可能是太想孫女了,就沒打招呼,帶著吃的、用的一大堆東西就到車站了,這下,原有的計劃全部打亂了,到站了才通知老公去接,加上婆婆長途坐車,疲勞缺水導致感冒,孩子也被傳染了,發燒、咳嗽,整個假期跑了3趟醫院,加上老人傳統的育嬰觀念與現代人的區別,整個假期,爭吵不斷。
婷婷認為,嬰兒應該低鹽,不能吃太鹹味的東西,對孩子腎臟發育不好,但是婆婆認為,食物沒鹽,怎麼吃的下,況且你老公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不照樣身體好好的。
婆媳之前,關係緊張,其實好多時候,事情並不大,翻來吵去,最傷感情,老公們在中間可沒少受氣。
親人之前,也要有界限感,如果跨越了這道界限,過度的關心,反倒對雙方都是一種負擔。
故事3:
倩倩與老公小高是大學同學,相識於青蔥校園,一畢業,兩人就順理成章的領了結婚證,是大家羨慕的一對。
倩倩,熱情好動,喜歡參加各種活動,而他的老公小高,靦腆,沒事喜歡宅在家裡。
搞物件的時候,倩倩認為,靦腆的男人顧家。
但是談戀愛時候的優點,也在婚姻生活中,慢慢的變成了他的缺點。
倩倩每次出門,衣服怎麼搭配,幾點應該回家,他都要安排,衣櫃的衣服,過時的,小高看不上眼的,也被他定期清理掉。
倩倩早上的早餐,別管她喜不喜歡,小高都給他整理好,放到包裡。偶爾想吃點外面的油條,還要被小高叨叨半天,說不健康,儘量不要吃。
倩倩喜歡看宮鬥劇,而小高喜歡看燒腦的邏輯推理劇,本來,各看各的,互不干涉,但是小高就老數落老婆,說別看了,你在宮鬥劇裡,都活不過一集。
結果是,經常為小事情兩人就吵一架,小高覺得一切都是為了倩倩好,但是倩倩嫌小高管的太寬。
我們是愛人,是夫妻,彼此尊重,卻又相互獨立。
愛情裡沒有理所當然,好的親密關係需要界限感。
保持一個理想距離,這才是愛情最好的模樣,也是婚姻保鮮的秘籍。
生活當中,我們聽到太多的詞語“都是為了你好”,表面看來是為了對方好,是關心,實際上是干涉太多。
很多時候,我們努力追求友情、親情,愛情,然而也就是因為這些“情”分,讓我們混淆了很多本該有的界限。
我們總是用力過猛,一味地想要靠近對方,以證明這些情份的存在,卻往往忽視了自己的本分和對方的需求。
事實上,衡量一段關係是否美好,就是能夠讓彼此都覺得舒服。
最後,希望我們都能成為一個有“界限感”的人,對待自己的朋友、親人、愛人,都心存界限感,這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也是對他人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