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盧溝橋就不能不說說盧溝河(今稱永定河)。盧溝河源於山西省寧武縣的桑乾河,經內蒙古、河北,在北京市境內蜿蜒。在經濟尚不發達的金代,盧溝河渡口就成了溝通南北的重要通道,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和貨物集散地,商旅往來不絕。
在金王朝定都北京後,歷經海陵王、金世宗兩朝的統治,國力不斷增強,由此而引發的交通貿易需求更是日益高漲。在盧溝河渡口修建橋樑的呼聲漸高。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金世宗下令在此處修建石橋。不巧的是,還沒來得及開工,金世宗去世。1189年,金章宗繼位後,繼承先父遺志繼續造橋,並於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落成。盧溝橋上有兩寶:橋下斬龍劍、橋上鎮水獅。
盧溝橋是石結構的11孔橋,全長267米,寬約7.5米,最寬處可達9.6米。在長長的橋身之下是默默矗立的10個橋墩。說到橋墩,就不得不講講橋墩上的“斬龍劍”。永定河在古代被稱“無定河”,它時常發生洪水,特別是凌汛,建築其上的浮橋經常被沖毀。鑑於此,古人在修建石橋的時候,別出心裁地用了一個小裝置,從此制服了洪水。古人將橋墩設為船狀,並在迎水面覆蓋了三角鐵柱。洪峰之際,斬龍劍三角鐵柱會以其鋒利劈開滾滾洪流,避免對橋墩的過大沖擊,保證了橋體的安全。這是古人智慧的明證。
相對於萬里長城,267米不值一提。但它在石刻史上卻有它應有的位置。作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盧溝橋身兩側石雕護欄上共有280根望柱。望柱數清易,獅子計盡難。每個望柱上都刻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獅子,極難數清,甚至騙過了“正規軍”。1962年,北京文物工作隊採用編號統計的方式都被“矇騙了”。1984年,對盧溝橋上的獅子數重新調查時又新發現了5個。截至目前,這個數字是50 1個。但是,正如北京的歇後語“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誰會是這個數字的終結者?不得而知。
盧溝橋上最精美的不只有石獅子,還有那站在此橋之上所看到的空中朗月與水鏡明輪。乾隆皇帝秋日訪此,曾以“半鉤留照三秋淡,一練分波平鏡明”來稱讚盧溝橋的景色。作為交通要道,盧溝橋上踏過了數不盡的腳印與車轍;而魚肚白時的殘月見證了古往今來的世道人文,見證了日本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來源:《北京歷史故事》;作者:郜曉榮;圖片:原文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