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風雨初心在,一路霜塵始志存。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年以來,經歷過重重艱難險阻。紅軍長征勝利以後,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建立革命根據地。
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在拜訪毛主席後戲謔地稱蚊帳和地圖是延安的兩件“奢侈品”,而毛澤東當時的敵人胡宗南看見主席辦公用的窯洞裡是何種情形時,大聲感嘆:“我們打不過他。”
毛澤東艱苦自律的“延安精神”時至今日,依舊感動著無數中國人民。
延安的兩件“奢侈品”
1935年紅軍長征後到達我國西北的革命根據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黨中央領導團駐紮在延安根據地與敵人展開艱苦卓絕的長期戰鬥。他們在物質匱乏的年代,為締造一個嶄新的中國,無私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
紅軍長征的勝利果實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他們認為這是空前絕後的偉大壯舉。
80年代以來,不少外國的學者懷著積極的熱情投入到對於長征的研究之中,英國專家迪克·威爾遜在1971年就出版了《一九三五年長征:中國共產主義生存鬥爭的史詩》一書。
他對於長征行為進行了充分的肯定,並歌頌紅軍艱難探索的勇氣和激情。他認為紅軍長征的勝利與毛澤東的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是分不開的。
迪克·威爾遜指出:“毛澤東取得了原由俄國控制的黨中央的領導權,拋棄了錯誤的方針和戰術。”
他本人對於毛澤東十分敬佩歎服,還到延安專程去拜訪毛澤東,當他見到毛主席當時的工作生活狀態時,內心是頗為震驚的。毛澤東主席一貫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那時的生活條件在今天看來是很難想象的。
毛澤東在延安住的是破舊黑暗的窯洞,這就是他當時的辦公室兼臥房。窯洞裡有一張簡陋的木板床,還有一張年代久遠的辦公桌,搭配一把同樣很有年頭的舊木椅。
除了這一桌一床一椅,還有兩件東西被前來參觀的威爾遜戲謔地稱為“奢侈品”:一件是木床上方綁著的尚有兩個破洞的壞蚊帳,另一件就是牆上掛著的一張殘缺不堪的作戰地圖。
除了這兩件東西,毛澤東的生活用品簡潔到“一覽無餘”,四面是黑黢黢的牆壁,窯洞裡的東西收拾起來甚至裝不滿一個木頭箱子。
那時候中國正處於水深火熱的戰爭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異常艱苦,毛澤東雖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領袖人物,但他關心廣大人民群眾的疾苦生活。
他從來也不拿自己的身份搞特殊。延安時期他以身作則保持樸素的生活作風,日常許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他都親力親為,一方面是為了節省一部分開支,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拉近和人民群眾的關係。
主席在延安用的煤油燈都是自己用罐頭盒或者玻璃瓶改造的,點燈的煤油也是節省著用。
在簡易的辦公桌後邊是主席自己挖的許多方形牆洞,當做是書架子,用來存放主席平時愛看的書籍,即使在延安時期,毛澤東也沒有放棄閱讀的習慣,他見縫插針地學習,時刻不忘記提升自己的知識儲備。
主席平時洗臉就用一個普通的陶瓷臉盆,盆子用得久了邊沿都被磨掉漆皮,這樣了毛澤東還不捨得換。至於洗澡洗衣服的問題就更簡單了,他乾脆用一個大木盆,換下來的髒衣服脫下來就順手洗乾淨。
毛澤東在楊家嶺居住的小院子裡,有一個葡萄架,空曠的小院子裡陳設也很簡單,毛主席用廢棄的舊磚塊壘成石板桌,在一旁另外放了幾塊石頭當成凳子,天冷了就靠著坐會,曬曬太陽。
有時候主席的身體不舒服,他就從窯洞裡出來,到小院的葡萄架子底下休息一會。
延安人忘不了馬蘭紙
在國民黨的經濟封鎖之下邊區的物質條件是十分匱乏的,辦公用的紙張成為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源,主席在辦公時用的紙是老百姓用馬蓮草自己做的。要說這馬蘭紙背後也藏著一段故事。
在中共中央到達陝甘邊區之前,那裡幾乎沒有造紙工業,對於群眾來說紙是非常珍貴的東西。
毛澤東指出這是國民黨的愚民政策,教育經費被充當做軍費,雜誌、書籍等宣傳新思想的出版物沒法印刷,這導致老百姓的文化思想生活十分貧瘠。
毛主席到達延安後關注到這個影響教育文化事業的大問題,他召集了工作人員為解決用紙問題想盡了辦法。
在一次組織邊區人民大生產運動時,青年化學家華壽俊發現這種叫馬蘭草的不起眼的植物韌性很強,纖維精密且不容易折斷,當地的人民群眾就拿這種草採集起來搓成繩子用。馬蘭草生長得到處都是,不用擔心原材料不充足的問題。
經過華壽俊的不斷研究試驗,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造出了價格低廉質量良好的馬蘭紙。他的造紙方法簡單,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和人力成本,提升了整個延安地區的造紙生產力。
毛澤東知道這個好訊息高興得不行,他親自給華壽俊頒發“甲等勞動英雄”的榮譽獎章,還額外送給他一件羊皮大衣。
馬蘭花從寂寂無名的野草變成邊區的“寵兒”,人們用它印刷報紙和書籍,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和各項黨的方針政策。作家蕭軍對馬蘭草有著深厚的情感,他說:“在延安生活的人都忘不了馬蘭紙!”
能用上質地優良的紙來之不易,毛澤東捨不得揮霍民眾辛苦勞動才獲得的心血財產,一張紙要用不同的書寫方式反覆利用。他先用鉛筆在紙上書寫,隨後是蘸水筆,最後則是用毛筆寫字。
批覆公文的時候為了節省用紙的數量,就直接在對方來信的空白處對公文進行批示,發信的信封也是用看過多遍的舊報紙二次利用糊制而成。
在工作上一絲不苟的毛主席,對於自己的起居飲食也貫穿了農民階級質樸的風格,穿戴是能用就行,不講究錦衣玉食。在國民黨軍隊中,軍官和士兵的吃食向來是分開做的,毛澤東為掃除部隊的舊習氣倡導“官兵同灶。”
根據地的紅軍吃的是紅米飯,喝的是野菜粥,炊事員看毛主席的工作操勞,實在不忍心就專門為他做了一碗白米飯。
吃飯時毛澤東看見自己的桌上放著白米飯就端著碗到伙房問:“大家吃的都是什麼?”炊事員還沒來得及解釋,毛主席就看到旁邊放著的一大桶野菜粥,他二話不說將米飯倒入桶裡,用飯勺攪拌均勻。隨後他盛出一碗粥,和戰士們一起大口吃了起來。
如此看來,威爾遜稱破了洞的蚊帳和殘缺的地圖是延安的兩件奢侈品,不過是用幽默風趣的語言道出了當時的事實情況。
關心人民初心不改
毛澤東從小就關注人民的疾苦生活,對自己的日常很節儉,但是他幫助人民的時候十分慷慨。
他一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對群眾無私的幫助讓他得到了人民的支援,延安時期,就算他生活在艱苦條件下,也沒有放棄關心民眾的生活狀況。他最反對依仗職位濫用權力的官僚作風,主席面對群眾時格外和藹可親。
毛主席經常和他的警衛員顧昌華唸叨,群眾是我們黨的手足,離開了群眾我們黨的工作開展就寸步難行。群眾比我們對事物認識更早,知道得更多,要好好從群眾的生活中吸取經驗教訓,化為我們工作的力量。
毛澤東在延安後方實行大生產運動,延安人民受到政策的優惠,他們的生活條件得到明顯的改善。
1943年大年初一這天,毛澤東對周恩來提議:“咱們起個早,給鄉親們拜年吧。”周恩來很贊同這個建議。沒想到他們剛到棗園,就被十里八鄉的群眾圍滿了,大家各自帶著吃食來和主席一起過春節。
毛主席看到滿院子鄉親質樸的笑臉心中十分高興,有人捧著油炸糕、油饃饃,有的人手裡提著自家釀造的米酒,棗園的鄉親們還特意用白麵米蒸了一個紅彤彤的大壽桃,又縫製了一面寫有“為民謀利”的小紅旗。
他們發自內心地感激主席為民眾制定的政策,精心準備禮物和主席一起過春節,主席連忙請他們到小禮堂裡面去。
毛澤東和其他黨領導幹部從早起就忙內忙外地接待客人,小禮堂裡放好兩排鋪著鮮豔桌布的長桌,花生、香菸、蘋果等小吃擺滿了桌面,不多時,熱氣騰騰的飯菜就端了上來。
主席看到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內心也很欣慰,他舉起酒杯對大家說:“我們是老鄰居,今天請大家到一起吃頓飯,希望大家不要客氣,多吃多喝。”主席不斷到各桌勸酒,讓鄉親們多吃一些,歡笑的聲音源源不斷地從小禮堂傳來。
讓敵人敬佩的品格
在艱難歲月仍然堅持著與人民同甘共苦的原則,這體現出毛澤東不被外界條件所影響,堅守初心的高尚精神品格,這樣的高貴精神曾經深深感動了他的敵人胡宗南。
1947年胡宗南奉率領25萬士兵攻佔延安,毛澤東一行人提前得到訊息準備撤離。當時,毛澤東放棄延安的決定讓很多軍民想不通,群眾們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毛主席就用通俗的語言做他們的思想工作。“敵人進延安是握著拳頭的,到了延安,他就要把指頭伸開,這樣就便於我們一個一個地切掉它。等到合適的時機反攻,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
1947年3月,毛澤東同周恩來一道撤離,在主動放棄延安的一個半月裡,解放區軍民以不足三萬人的兵力,按照毛主席提出的“蘑菇戰術”與多達自己10倍的國民黨軍隊周旋,拖住了胡宗南的部隊,“三戰三捷”的戰果順利消滅國民黨軍14000多人。
撤離途中敵人的飛機發現了毛澤東一行的蹤跡,敵軍飛行員對著可疑的村莊、行人、窯洞進行猛烈的轟炸。
當時毛澤東正在窯洞裡面休息,敵人的機槍恰好打在門框上,子彈擊碎了擺在院子裡的水缸,水就順著洞口門縫流進去,等到毛澤東被這突如其來的槍聲驚醒時,窯洞裡早已發了大水一般,自己兩隻破舊的布鞋歪歪斜斜地飄在水面上。
這次遭遇襲擊之後,中央機關就捨棄了開車撤離的方案,毛澤東轉而騎馬進山中躲藏。毛澤東在從延安轉戰陝北的一年時間裡的工作和生活都在馬背上度過,比在窯洞時的條件還要艱苦許多。主席硬是不喊苦不喊累地堅持了下來。
胡宗南撲了一個空,連毛澤東的人影都沒見到,當他來到毛主席在延安居住的窯洞時,環顧了一週,窯洞裡的簡陋的陳設讓他內心五味雜陳。他不禁黯然神傷地感嘆道:“黨國是永遠不能消滅毛澤東的,我們終將被他所領導的隊伍打敗!”
歷史的結果證明,毛主席放棄延安是一個英明的計謀,胡宗南“佔領”了一座空城。蔣介石以為佔領延安就會取得勝利,實際上他這麼做只會讓中國人民認定,他破壞了來之不易的和平,從而喪失民心。
千里轉戰陝北讓中國共產黨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地位,由此迎來了中國革命的高潮,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
1948年4月,彭德懷、賀龍等黨中央領導幹部率領西北解放軍又成功收復了延安,打得胡宗南率領軍隊倉皇逃走。蔣介石軍隊所謂“重點進攻”的計劃在毛澤東的“謀略”之下徹底破產,人民解放戰爭進入全新的反攻局面。
延安保衛戰既減少了民眾的損失,又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而毛澤東本人高貴的品格讓敵軍將領自嘆不如,正是因為他堅守著心中救國救民的理想,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一路帶領中華民族走上繁榮富強的光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