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因為對於造像的喜歡,以至於在我的旅行中很多時候都會關注到石窟景點,在我看來這些石窟景區一方面讓我欣賞到造像魅力,另一方面也讓我領略到了佛教在中國演變的漫長過程。
如果說敦煌莫高窟憑藉壁畫聞名,龍門和雲岡石窟憑石刻聞名的話,那麼地處邯鄲的響堂山石窟則憑藉著婀娜的隋唐石窟和罕見的寶相花在中國石窟界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當然除了寶相花之外,北響堂山石窟本身營造初就備受關注,可以說在北齊時期北響堂山石窟鼓山為當時北齊都城鄴城到陪都晉陽的必經之路,信仰佛教的北齊皇帝高洋選擇在這個重要的地方建寺廟開鑿石窟,既用來作為行宮休息之用,另一方面也用作禮佛以表誠心。
曾經交通的要道,如今的北響堂山石窟卻很是方便,想要來次旅行需要舟車勞頓,從邯鄲乘坐班車需要先到峰峰礦區,繼而打車才可以到達景區。
現存北響堂山石窟景區主要包含了獨樂寺遺址、宋塔以及石窟區域,我的北響堂山石窟從宋塔開始,這是一座宋代儲存至今的仿木結構佛塔,其表面的仿木斗拱很是精美,詮釋了宋代的建塔藝術。
宋塔旁邊為建造於北齊天保時期的常樂寺遺址,古寺在1947年被大火毀壞,不過好在遺址內依然保留著精美的造像和石刻,不少都為唐末宋初的遺存,文物價值同樣極高。
沿著常樂寺遺址旁的臺階步行15-20分鐘後就可以抵達石窟區域,現存的北響堂山石窟包括了9個洞窟,分為大業洞、刻經洞、二佛洞、釋迎洞、嘉靖洞、無名洞、大佛洞以及未命名的2個窟龕。
在眾多的窟龕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最大窟大佛窟,從立有金剛的門洞內穿過後一眼可以看到中心塔柱上的釋迦牟尼佛,這種中心塔柱風格為中國早期石窟的模式,再來看看整座佛像,造像寶相莊嚴,雕刻工藝精緻,堪稱是北響堂山石窟中最為華麗且精美的一尊。
細細看的話,可以看出造像敦厚結實的北齊少數民族的風格,相比佛像而言背光則更為精美,火焰紋、忍冬紋淺浮雕甚是精細,不愧是北齊浮雕中的最高水準。仔細看的話,還可以看到背光中的雕龍造型。
低頭看看中心塔柱基座,可以看到幾尊異域風情的神獸,這些造型像極了曾經在北齊墓壁畫中看到的神獸幾乎如出一轍。
抬頭看還可以看到一處黑洞,據傳這是北齊皇帝的墓穴,至今依然是個謎。
大佛洞內除了精美的造像之外,崖壁上的淺浮雕同樣極具珍貴,尤其是寶珠、相輪、蓮花組成的花朵更是北響堂山石窟景區的鎮窟之寶。
這種裝飾花在國內石窟中很是罕見,幾乎是孤例般的存在,專家們將其稱為“寶相花”。
欣賞完大佛洞之後,北響堂山石窟景區內的其他窟龕看點就比較一般,不過刻經洞外還可以看到北齊政治家唐邕所書的經文,蕭齊曇摩伽陀耶舍翻譯的《無量義經·德行品》題刻等都算是北響堂山石窟的一絕。
總的來說,北響堂山石窟景區作為中國第五大石窟,在體量和精美程度上自然是不如其他四大石窟來的豐。
然而憑藉著唯一寶相花浮雕以及北齊皇家石窟的地位,同樣讓它成為人文旅行愛好者的寶藏之地。(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