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發現了一件很有趣的事:在汽車營銷領域,豪華這個詞好像已經被用爛了。
大概是前些年新能源汽車亂戰的時候營銷戰打的太過頭,很多傳統汽車行業的話術在新能源市場都出現了明顯的降格現象,一些傳統品牌要臉不敢打出來的旗號被蹭補貼的品牌拿過來亂用。
是個品牌,都要說自己是豪華。
就是欺負廣告法沒有定義什麼叫豪華。
我知道“豪華定位”是怎麼回事,但是之前某些已消失的不知名品牌賣一臺30萬以上的車就開始自稱豪華的風氣就讓我有些蚌埠住了。
不怪他們都完蛋,話說滿了,事沒做對。
當然,我也理解為啥要強吹自己豪華,目的很簡單:搶話語權。
大家都覺得新能源是個新領域,想要趁著大家都沒有個概念,先把自己=豪華的人設立起來再說。
萬一大家都覺得我是個豪華品牌,以後我不就也成豪華品牌了麼?
在一個行業的開頭期,這個做法是沒錯的,畢竟品牌經營就是先定位,先卡位,先讓自己顯得(注意,是顯得)貴,然後透過運作讓大眾認可這個定位。
至於讓大眾認可要多久,那就只能熬了,熬到一代人都認可一個觀念,是個水磨工夫。
豪華品牌是熬出來的,不是策劃出來的。
但是看很多人的運作方法,就不對味。
因為明明他們已經按照汽車行業的邏輯去定位豪華,卻還是沒擺脫自己的思維侷限。
總是鬥快,鬥新,比誰更前衛。
這不是豪華,這是潮流。
這個思路在電子產品那裡很常見,但是前兩年在汽車行業很多都沒成功,因為汽車這個行業對技術的“新”固然有要求,但更重要的是技術的可靠程度。
電子產品出了問題,最多就是bug卡死,資訊丟失,而車出了問題,那是關乎生命安全的。
汽車界為了憋一個大招憋十年、二十年的都有,這樣按照月一樣更新,使用者真的需要你這樣一點一點擠技術麼?
這就是一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過程中的階段過程。
我們能看到這兩年,活下來的那些企業已經在轉型,在迎合更為可靠、更經受歷史考驗的思考方式。
因為你不管弄多少新東西,家用車本身的市場定位還是會把市場拉回原來的方向。
2
在車這個領域,重要的從來都不是哪樣炫酷的黑科技,只要不要臉,黑科技遍地撿。
真正重要的,是品質,以及品質帶來的使用者的信任。
誰會開一輛質量不靠譜的車?
除非你這車是開著開著變成了變形金剛,不然誰也不想開一段路就原地起飛。
如果一輛車證明不了自己安全可靠,技術再酷使用者也不會想要你。
而怎麼證明自己,還是那個字:熬。
之所以新能源行業比誰技術更新快的操作難以生存,就是因為他們的想法只是從電子產品的產業模式裡過渡來的想當然。
那些豪華車企主打的往往是“核心科技”,你看幾個主打“最新科技”?
不能模仿的才是核心競爭力,一擁而上,幾個月就遍地開花的東西能拿來當核心賣點嗎?
當你的對手也這麼想的時候,這個市場就捲了。
在車這個領域,需要的從來不是【最新出爐】的新技術,而是【足夠成熟】可靠的新技術,是匹配使用者需要,帶來實際體驗價值的新技術,因為比起新,使用者更需要的是靠譜、是可靠。
先考慮安全舒適,再考慮新潮不新潮。
當一輛車要拿出來比堆料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輸了,因為當你要拿引數來致勝的時候,就說明你在使用者的心裡根本就沒有建立自己的形象。
沒有形象的品牌,再怎麼豪華定位也只是自娛自樂。
注意,不是不能堆料,堆料是對的,但堆料沒有差異化。
哪個車不堆料?就像哪個牛X的人不勤奮不努力?
光靠堆料不行,你得告訴使用者你的什麼特質無法複製。
從來不是說你價位到了就是豪華,公交車幾百萬一輛你能說是豪車嗎?
你得提供豪華的,獨一無二的體驗才行。
豪華車之所以是豪華車,不僅是因為他們新,也不僅僅因為他們做工更精緻,而是因為他們已經在使用者乃至非使用者心裡建立了足夠的信任,一看到這個車標,就能感知到不同。
沒有這種信任,你堆多少料都不豪華。
定義豪華的根本就不是車企,而是時間,是消費者的認可,沒有時間積累下來的信任,根本談不上什麼豪華。
之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就有點走歪了路,好訊息是他們正在往回走。
3
豪華電動車肯定會出現的,因為大家已經意識到了問題,開始走上了正確的道路。
但最後成型的豪華車,不應該是鬥技術、拼堆料的車,而是能從全方位帶給使用者直觀體驗差異、提供情緒價值的車。
直觀體驗,就是不看資料,完全體感上的體驗。
情緒價值,就是坐在車裡,莫名就感到開心。
你不需要看任何資料,只是聽了名字,立刻就知道它就是你想要的,知道就是代表了豪華。
像賓士這種牌子,你聽到這個名字的時候絕對不會去問“這是什麼車”,“從哪來的”,“有什麼新技術”,只會說,啊,賓士啊,大奔嘛,牛逼,好車,豪車。
為什麼,因為賓士堆了更多料嗎?
不全是。
底蘊這東西說起來很玄,但卻是代表了企業的積累,世界上的百年車企,哪一個沒有一段傳奇的發家史?
但最後,讓我們能聽到他們的名字,是因為他們還活著。
他們成功打敗了一次一次波折生存到了現在。
賓士太悠久了,只要你說到汽車史就繞不開賓士。
汽車發明者是誰?
Karl Friedrich Benz。
是賓士定義了汽車,是賓士制訂了最早的汽車標準。
所以賓士有能力造出那許多堪稱汽車歷史裡程碑的好車,因為漫長的歷史讓賓士見過無數的挑戰,每個挑戰都解決了,熬過來了,這才能活下來成為汽車領域的巨頭。
賓士的每一條標準每一條經驗都是這一百多年日積月累攢出來的,從設計端到生產端,再到安全測試方面的考究,到各種實驗室裡的黑科技是否能為汽車正確賦能,這些都擁有歷史帶給他們的啟示,後來的那些人都是摸著賓士過河。
而這些經驗所產生出來的效果,完全不是一兩樣技術突破能夠滿足的。
這不是科技能力。
這是久經考驗的規則能力。
不是說新車企不優秀,是他們的時間還不夠,他們可以掏出各種先進乃至激進的技術,但是他們沒有這麼多年、這麼多人駕駛汽車帶來的反饋,沒有那些專門就為了一個領域提升熬一輩子的工程師。
當然,最缺的是那種植入到普通人潛意識裡的品牌概念,那種賓士=豪車的觀念。
而這,不可能在幾年內就灌入一代人腦子裡。
他們不差,只是缺時間。
一百多年裡,內燃機經過了幾次革新,驅動系統都有哪些改變,新崛起的品牌都從什麼角度挑戰過汽車的技術護城河,那些不同程度的事故背後的原因和解決方案,這些汽車的老資格玩家們都知道,但新來的挑戰者不一定知道。
你說你一上來,一起手,發明了一個新技術,直接就把這些積累全都給爆了,這個故事拿去寫網文更有前途。
4
對賓士這樣的品牌來說,資料只是一個參考,他們早就已經過了用引數去壓人的時代了。
資料能做到更高當然很好,但是為了追求資料、盲目追求新技術而降低整體的協調性,這就不是賓士的調性。
因為品牌做到這個地步它就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文化模因,是一種信任。
大家提到你這個牌子,首先就要想到一些什麼東西,會立刻覺得賓士就是高階,就是有質感,就是可靠,就是國際汽車最一線的品牌,買賓士的都是有身份的人。
這種信任才是品牌最可貴的東西。
有人說,可是,誰會不喜歡炫酷的新技術呢?
但是前提是,這些技術得是對使用者有用的,是服務於人的技術,而不僅僅是一個噱頭。
而且你以為賓士真的沒有技術麼?
前一段時間賓士已經通過了德國聯邦運輸管理局的審批,成為了全球第一家獲得聯合國法規UN-R157認證的汽車企業,現在可以合法地在德國的高速公路上使用L3級自動駕駛系統。
為了憋自動駕駛,幾年前賓士就已經在全球市場展開道路測試,一旦其他市場為L3級自動駕駛制定相關法規,立刻就能上路使用。
賓士從來沒吹自己的自動駕駛技術,但默默地就拿到了資格。
不聲不響,不急不躁。
出手就是極致,這才是真的有技術。
5
豪華這事就不該放在嘴上說,當一個品牌天天喊著自己是豪華品牌的時候,這個行為本身就low了。
賓士對豪華的理解就四個字:以人為本。
賓士的純電新車,EQ家族的首款電動旗艦車型EQS就是這種理念的延伸,你不需要知道這輛車上加裝了哪些技術,在駕駛中就可以直接感受到他為你帶來的舒適。
對賓士車主來說,只要知道EQS的造型很炫酷,開車的時候感覺更流暢就夠了,他們不需要知道EQS打破了現有量產車的風阻係數世界紀錄。
他們也只需要知道開著EQS路過坑坑窪窪的道路時依然不會被顛的混身酸爽,不需要知道它的四輪空氣懸架搭配自適應減震技術有多麼強大。
你也只是需要知道坐上這輛車的時候不會犯鼻炎,不需要知道這輛車的車內空氣潔淨達到了什麼標準,不需要知道它的“暢新空氣護盾”使用超過600克活性炭,吸附面積相當於150個足球場,過濾效果甚至在N95口罩之上。
當你坐進車裡聽到清澈純粹的聲音問候時,切換不同駕駛模式還有不同的聲浪互動時,感覺一整天都神清氣爽,也根本不需要知道這是EQ團隊一大堆聲學、物理學、多媒體設計、機械電子化的專家專門為你設計的聲效體驗,聽就完事了。
一切技術都不需要你去知道,當你坐上賓士的時候,你立刻就知道這就是自己想要的。
就像住總統套房的人,根本不會提前考慮總統套房裡的飲料是不是合口味,如果總統套房做不到讓你不管什麼口味都合,那就是總統套房的錯。
賓士不需要你做功課。
賓士只需要你享受。
而且說新技術,其實EQS也不少,只不過人家搞就搞到好,說人工智慧,EQS的人工智慧可以自主學習,不但能適應車主的操作習慣,還能利用車身上多達350個的感測器收集資訊,增加決策速度,不斷適應升級。
連造成朋友圈刷屏的MBUX超聯屏上的康寧大猩猩玻璃都有故事。
愛迪生髮明燈泡使用的就是康寧品牌的玻璃;
阿姆斯特朗登月,登月艙僅有的兩片三角形玻璃窗,使用的也是康寧玻璃;
喬布斯製造蘋果手機,同樣也採用的是這個品牌的玻璃,現如今已經廣泛應用於智慧手機。
可以說這塊玻璃推動並改變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程序。而EQS上採用的康寧大猩猩玻璃有著複雜的設計工藝,要在650度高溫下使用熱成型工藝進行三維彎曲,玻璃上還用了三層塗層覆蓋,是行業內最大的一塊一體化異形玻璃。
而這麼做的原因,僅僅是為了讓車內不管什麼位置都能夠完全不失真地看到顯示屏上的內容,而不受玻璃蓋板半徑的影響,並且有效防刮、防腐蝕、防指紋和抑制反光。
這種以人為本的設計思路,才是一款豪華車應該有的樣子。
全車不給你講引數。
但優秀的感受無處不在。
6
技術從來不在新,而在以人為本。
人能夠感受到的技術才是技術,人感受不到,用起來難受、用起來不靠譜的技術,都是技術進步路上的一小段彎路,應該送實驗室去回爐。
能把地球炸上天的技術是牛X啊,但你也不需要啊。
現在很多人談技術和概念的時候天上地下,好像自己做出來就一定有人需要,但到底是誰需要,他們根本就沒有一個概念。
太多自嗨的技術了。
在網際網路技術爆發的時候確實有一個做出什麼奇葩東西都有人接盤的時代,比如著名的共享女朋友,共享小馬紮。
但是也別忘了,不管是大發明時代還是網際網路時代,都有更多做出來完全沒人用的東西默默的消失。
到底什麼才是人們真正需要的,大家心裡都有數。
用成熟技術來服務於人,這才是真正的底氣。
不追求跑最快。
只追求行最遠。
這是汽車之父百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