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窯白釉點彩缽 博物館藏器
定窯瓷屬白瓷,承邢窯。定窯的崛起,迎來了白瓷的高光時刻。作為五大名窯之一,定窯燒製時間長,器物種類多,產量大,工藝和裝飾技法獨特,影響範圍廣,在傳統瓷文化研究中佔有突出地位。
定窯白釉盤 博物館藏器
北京天聚閣拍賣發動自身資源,結合博物館藏器、科研著作,分享了不同時期定瓷面貌,以期待更多的朋友瞭解定瓷。
金元時代期定瓷
在宋晚期至金代所生產的器物數量較多,但品種明顯減少,造形較為簡單,胎體主要有白瓷胎和陶胎兩種。白瓷胎質地開始變得粗糙,白中泛灰,胎體厚重,有少量器物開始施化妝土。
定瓷白釉碗 博物館藏器
定瓷白釉碗底部 博物館藏器
白釉釉層稀薄,雜質較多,黑釉和醬釉器物施釉多不到底,呈色不穩定。黃釉及綠釉器物的質量有所降低,由於胎釉結合不緊密,釉面常有剝落現象。盤碗類足牆變得更為低矮。
定瓷黑釉碗 博物館藏器
定瓷黑釉碗底部 博物館藏器
在宋代五大名窯中,汝、官、哥、均四窯均以釉色和造型取勝,唯有定窯是以精美的刻花、印花見長。發展到宋晚期至金代所產定瓷,其裝飾手法主要見有印花、劃花填彩、剔花、點彩等。
定窯瓷器印花模具 博物館藏器
印花在金代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大量器物及模具的出土表明,印花已成為當時最主要的裝飾技法,以各類寓意吉祥的紋飾為主,見有孔雀牡丹、雙鳳花卉等圖案。佈局嚴謹,層次分明,線條清晰,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定窯瓷器印花模具 博物館藏器
劃花填彩主要用於枕類器物,先在胎體表面勾畫圖案,再用褐彩填塗,紋飾題材較為豐富,見有臥牛、梅花鹿、人物、花卉等,河北井陘窯也大量出土過類似標本。剔花見有留花剔地和剔釉兩個品種,紋飾明顯簡化,風格比較粗獷。
定窯白釉剔花蓮荷紋瓷枕 博物館藏器
點彩出現於金代晚期,它使用一種含鐵量較高的黃土在胎體表面繪畫圖案和文字,圖案比較簡單。裝燒方法與前期大體相同。
定窯白釉點彩缸 博物館藏器
定窯白釉點彩碗 博物館藏器
定窯白釉點彩碗裡 博物館藏器
定窯白釉點彩碗 博物館藏器
元代定窯主要燒造盤、碗、罐、爐建築構件、瓷塑、玩具、樂器等,外形多不規整,產品質量迅速下滑。為了維持生存,開始大量仿製周邊窯口的產品,如孔雀藍低溫釉等品種。
定窯瓷壎 博物館藏器
胎體見有瓷胎和陶胎兩種,瓷胎明顯增厚,胎質泛灰,厚薄不勻,胎體表面大量施用化妝土。元代器物施釉多不到底。修足較為粗糙,裝飾手法單一。裝燒方法多樣,盤碗類器物主要使用泥條墊燒法,內底留有澀圈。
定窯醬釉瓜稜罐 博物館藏器
元代以後,由於缺乏原料、窯工外流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定窯最終停燒。
定窯白釉碗 博物館藏器
定窯白釉印花花口盤 博物館藏器
定窯白釉印花花口盤 博物館藏器
本文參考:文物出版社 田寶玉《保定出土瓷器》
河北教育出版社 穆青《定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