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噴砂工藝
噴砂工藝被很巧妙地應用到了和田玉仿籽料中(見下左圖),由於其模擬度高,所以,應用到仿古玉也是在所難免。看似很漂亮的橘皮紋,實質是噴砂工藝再做舊。對於真皮籽料和古玉,其特點是橘皮紋起伏、光潔度基本一致,而噴砂工藝明顯的出現毛糙的凹坑,有許多小平面打磨。當然,由於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裝置不斷完善,一些滾筒料和磨光器正在改變我們鑑定的觀念,需要與時俱進,提高認識。
八、平面機加工與手作平面
平面機加工的特點主要有二種,一種是排列等距離、整齊、方向一致的線條,其特點是表面比較毛糙,有時會發現崩碴等現象,與平面二維雕結果形似,這裡就不再重複;另一種是無線性痕(見上右圖磨工精細)。無線性痕跡的原因是為了避免崩碴和表面毛糙等因素,在粗砂輪加工後,選用細砂輪,然後將砂輪的走刀速度調節得比較慢,這樣就將產品做得精細。但是,由於看不出加工痕跡,所以,這種太機械化產品還是容易讓人識別,而且加工成本又高,在市場上是不多見的。這樣,就依然靠手工,尤其是短平面。
手工做短平面的特點是,把工具傾斜與被加工面形成一定的角度,使被加工面儘量的增大,以減少磨削運動中的擺動,提高被加工平面的平整度(見上左圖),如果每次磨削不在同一個基面上,會加工出多重平面,這個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對於在做有臺階的短小平面(一般是8毫米以下)時,不僅要將平面做平,還要將交界處做挺,沒有重線莖(小臺階),這就更考驗工匠的技術水平了。
根據本人的經驗,要達到上右圖(放大圖)的水平,已經不易。上右的放大圖看似簡單,卻還是在加工一個短平面上出現了幾個小面,高超的打磨也沒有遮蓋住,看官不要小看這種技術,要真正使一個平面沒有多重小平面,且還要把臺階做到挺而平整,沒有紮實的基本工不行。
有人會問:假如上右圖示是先機械加工,然後手工去修呢?本人可以保證,三級以下的技術水平(俗稱小師傅)在加工時,是中間還沒有加工到位,邊上早已經坍塌的不成樣了,還無能力保證與基準大平面的垂直;更難的是,相鄰垂直的內交面,會出現數條折角交線,或者是圓弧交界。
所以,多一個轉角和臺階,多三分工。如果我們在淘寶時,看到這種看似簡單,卻做的橫平豎直,傾角堅挺、交界分明的手工(一定不是上面所說的機器工)和田玉器,只要價格合適,堅決買下。在這個方面,看官可以比對前面講述的華豫之門官微拍賣的春秋玉佩的倒角部分,本例(上右圖)雖然沒有倒角,卻光滑堅挺不割手,春秋時期特徵明顯,看官也可以同時比對前面舉例的館藏春秋第一牌真品,雖然感觸不到,但仔細品味,會知道韻味所在,而華豫之門的春秋玉佩,因仿造者不懂這種時代特徵,所以,出現了劣質的倒角。至於真品的邊角如何實現堅挺不割手,估計很少有專家研究過,懂一點的專家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本人告訴您,它是透過大側面邊緣逐步圓弧化實現的,有一定的加工技術難度,看懂英文大寫字母“J”就明白了。細節決定真相,這種微小細節是判定一件高古玉真假的手段和妙招,更是制勝的法寶,原因是古人治玉非常嚴謹,沒有急功近利的要求。至於到了戰國時期,邊緣處理發生了質的變化,出現割手現象,這個容易理解,其原理猶如英文大寫字母的 “Y”,邊緣能不割手嗎?!到了漢代,一些玉璧的側面邊緣會出現小塊割缺圓弧痕,見下面10倍放大圖 。下左圖為玉璧上留有的和田籽料皮;下中圖為製作後留下的小塊割缺圓弧痕,一些專家解釋為是工匠切割制圓後留下的未磨除的痕跡,本人不認可。如果專家說的對,切割圓弧的痕跡應該與圓弧方向一致,但是,事實是切割紋與圓弧反向,這是開採切料時產生的,如果想完整無缺,應該在製作設計時會盡力去除的,而事實是在做玉璧時留下了,這種現象在許多漢代玉璧上都有,所以,本人猜測,這是某種標記,如同良渚玉璧的斜缺;從下右圖粗糙且混亂的側平面加工痕可見,為仿古玉璧,這也是眾多仿品的“標本”,看官可以比對,避免上當。
關於玉器表面出現的小平面,有二種情況:一種是為了加工成圓弧面,採取加工多重小平面的方法實現。古玉和高古玉,包括現代電磨筆工在加工圓弧面時,由於受到工具限制,難免使被加工表面出現許多小平面,這個就如同微積分。我們在觀察和田玉籽料時,都會用到這個特點,即和田玉籽料的圓弧面是圓潤的,而仿和田玉籽料是由多重小平面構成的,一般的打磨很難完全掩蓋。
另一種小平面的出現是工匠技術水平不過關,在做平面時無技能克服,無奈造成多重小平面甚至造成傾角坍塌。請看下左圖這件玉器是華山論鑑上的拍賣品,很具有代表性,見下右圖的細節,因為玉器側面多臺階,工匠只能垂直於基面加工,由於技能水平不高,加工時手勢不穩定擺動,造成側面邊緣呈弧狀連續坍塌。所以,拿出來舉例分析,說明邊緣加工的好與壞,是鑑定一個雕刻師技術能力的簡單方法
從專業技術角度來說,能將一個8~10毫米見方的料,手工做成三對平整面(平整度為0.02毫米內),並且達到與豎直方向上的二個面垂直(垂直度為0.05毫米內),一定達到中級工以上的水平(這是考試標準,本人曾考核透過),而玉雕大師起碼要有這種功底,方能使作品具有藝術魅力,客官如果方便,請去參觀一下子岡牌真跡,會感悟到什麼才叫真正的大師。或許,有看官會說一些隨形作品很藝術,很美,評選了什麼獎,請仔細,那只是創意,與手藝技術是兩個概念。
九、現代鑽孔
關於現代技術的鑽孔與古人的鑽孔比較,專家寫得也有許多,主要是認為古玉內孔為螺旋紋,現代機械加工為密細的線紋,當然,現在造假也有仿得好的,請配合其他鑑定方法區別。但是,古人鑽孔技術並非千篇一律,也有直挺細密的,所以,也請仔細甄別,不要被人誤導。
關於古人加工孔,有許多我們至今無法理解的東西,這裡展示一件紅山早期馬蹄形玉器的側孔加工技術。
從上左放大圖可見(外壁為標準的砂坑,即底坑略光滑,口延圓潤。且已看不見外觀上的小平面。這裡,尤其請黑皮玉收藏家看看,你們的砂坑符合這種現象嗎?),工藝是先加工底徑為1毫米的小附孔,然後加工底徑為3毫米的主孔。這裡無法確定這個小附孔是打偏了還是故意打的。從實用性角度看,這個小附孔應該是個導向孔,便於髮簪穿入馬蹄形器中。不管這個小附孔起什麼作用,它的鑽孔技術和形態,讓我們見識了紅山時期小孔加工的高超技術。
十、線切割、往復式磨針切割技術PK拉絲工
古玉的鏤空加工痕跡俗稱拉絲工(見上右圖),是切割痕與被切割面一致,與基礎面垂直。而一般的造假是運用電磨筆鏤空(簡單的運用電腦工),痕跡與基礎面平行。但是,在現代技術日新月異的情況下,先進的切割裝置也被運用到了造假工藝。在上世紀80年代,線切割技術已經在片狀硬質材料中使用,能夠切割出各種複雜的平面圖案,出的產品精密度也高,其工痕與拉絲工相同,但一致性非常好。由於當時這種裝置投入成本高,價格在大幾十萬,所以,只能在我們大型國有全民企業中擁有,而如上海玉雕廠這種集體小作坊式的企業,根本買不起,更不用說運用到造假領域了。為了提高切割技術,往復式、帶式鋸床運應而生。不知是哪位發明家,或許是把這種自動鋸床與縫紉機工作原理結合在一起,發明了低成本的往復式磨針切割裝置(懂得縫紉機的針頭上下連續工作就明白了),並且巧妙地運用到了玉器造假領域。所以,市場上有許多的仿明、清時期的玉花片,都是用這種機器加工,使很多人上當。如何區別呢?通常情況下,這種裝置對磨針有韌性要求,太細容易折斷和磨損,一般根據拉絲程度需要,儘量選用粗一些,保持耐用,所以,在轉彎處少見挺角而多見圓弧角較大;這種機械工痕的一致性好,卻顯得沒有古韻味;而古工均勻性差,經常看到修磨的痕跡;當然,有將機械加工後用金鋼銼故意修磨出均勻性不一致的,而古代的能工巧匠也能把一致性透過修磨做好的,需仔細甄別,靈活多變。
下節最精彩。
此好文來自網路,感謝作者的辛苦付出,轉發供大家學習,版權歸相關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