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紅色記憶,追尋百年足跡。由北京市文物局、故宮博物院、北京博物館學會聯合新華網客戶端共同製作的百集音訊欄目《藏品有話說》已於近日正式上線。欄目從近60家博物館中精選出藏品百餘件,編寫藏品故事製作成音訊節目,透過講述北京地區各博物館、科技館、美術館、紀念館的愛黨愛國藏品故事,回顧中國共產黨、中華民族的百年奮鬥歷程。
第87集 落葉歸根,明代重器寄託愛國心
今天,我們邀請來自恭王府博物館的高曉媛,為您介紹一件館內珍藏的文物。
恭王府博物館有一間“特殊”展廳,常年展出7件明代黃花梨傢俱。這批珍貴的傢俱,堪稱明代傢俱的標準件,極具研究價值,但卻並非恭王府舊藏文物。那是誰把它們帶到了恭王府呢?今天的《藏品有話說》,為大家講述這7件明代傢俱與恭王府之間的奇妙淵源。
故事還要從民國時期說起。當時,恭王府花園一度成為輔仁大學女校的校舍,學生就住在府邸和花園之間的後罩樓中,其中有一名女學生叫作曾佑和,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1925年,曾佑和出生於北京書香門第,16歲時考取了輔仁女校美術系。每日學業結束後,她便徜徉在恭王府雕樑畫柱的輝煌殿堂之間,流連於湖山秀麗的亭臺廊榭之旁。
當時仍住在恭王府花園的溥心畬以及時常與其來往的溥雪齋、啟功等大師,都在藝術方面給予了曾佑和諸多指導,奠定了她在藝術創作中純正濃馥的中國味道。
曾佑和與艾克合照
恭王府博物館提供
1942年,曾佑和從輔仁女校畢業後,被當時在輔仁教書的德國教授古斯塔夫·艾克請做助教。艾克對中國明代黃花梨傢俱情有獨鍾,於1944年撰寫了《中國花梨傢俱圖考》一書,成為了世界上系統研究中國古典傢俱的第一人。
1945年,兩人喜結連理,這一跨國婚姻轟動京城。1948年,曾佑和隨艾克離開中國,赴美國夏威夷大學執教,這一去便是50多年。
他們離開中國之時,將珍藏的明代黃花梨傢俱也一同帶往了美國。到美國後,曾佑和長期從事東方美學研究和美術教育工作,並透過書畫創作,不遺餘力地在異鄉傳播中國文化。
明代黃花梨圈椅
恭王府博物館提供
1972年,她在美國費城舉辦了一個大型的中國書法展,並出版了該展覽的圖錄《中國書道》。這也是美國第一本講述中國書法史的英文著作,在美國引發了中國書法的熱潮。圖錄曾再版12次,供不應求。
曾佑和曾說:“五十年代到美國後,作為客居他鄉的遊子,我日夜想念自己的故土,手中的畫筆是連線故鄉山水的最好工具,從那時開始,我就不停地寫中國字,畫中國畫,有時字畫不分,揉在一起創作。因為熟悉中國傳統造紙工藝,我對宣紙特有的那種纖維質地十分著迷,別人出國後大都改畫西洋畫,我一直畫國畫,堅持用中國紙和中國水墨,它們能給我藝術營養。”
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情感,讓曾佑和在2006年不顧八十餘歲高齡,毅然放棄美國的一切,回到了故鄉。同她一起歸鄉的,還有那批珍貴的明代黃花梨傢俱。
歸國不久,曾佑和便來到恭王府舊地重遊。這時的恭王府正在進行全面開放前的整體修繕工作,她在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參觀了恭王府花園,勾起了她年少時的記憶。
她感慨道:自己在這裡學習成長,也在這裡開啟了通往藝術殿堂的大門,更是在這裡與艾克教授相識相知相戀......這諸多的淵源以及恭王府工作人員對文物保護和研究的熱情,讓她最終決定將這7件明代傢俱捐獻給恭王府,希望它們在這裡得到最好的保護並傳之久遠。
她說:“這些傢俱我也不能帶走,還是留給大家。”於是將她和丈夫的收藏留給了心心念唸的祖國。
這批明代傢俱便是恭王府博物館自2004年向社會公開徵集文物以來,收到的最珍貴的一次捐贈。它們可謂是明代傢俱的標準件,極具研究價值,不僅用作《中國花梨傢俱圖考》中的示例,更是被收錄於國家文物局編制的《文物藏品定級標準圖例——傢俱卷》。
恭王府後罩樓
恭王府博物館提供
2008年,恭王府府邸修繕工程結束,實現了全面開放。根據恭王府府邸及花園的展線分佈,特意選擇了曾佑和教授曾經住過的輔仁女校宿舍——府邸後罩樓,來設立曾佑和捐贈特別陳列展廳,常年展出曾佑和捐贈的七件明代珍貴傢俱。
2017年9月16日,曾佑和教授在家中安靜地度過了人生的最後時刻,享年92歲。人們的印象中,她總是穿著改良旗袍,戴著同色系圍巾,梳著一頭豐盈整齊的捲髮,化著典雅精緻的淡妝,聊起中國傳統文化時總有用不完的熱情、說不完的讚美。
她這一生,無論身處何方,都從未停止過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傳承和宣傳。正如她所說的:“我雖然離開了中國,但是中國文化一直沒有離開我。”
恭王府博物館
恭王府博物館隸屬於文化和旅遊部,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是集文物保護、博物館建設、旅遊開放等職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文化機構,也是我國現存唯一儲存完整並開放的清代王府,整座王府由府邸和花園兩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6萬餘平方米,是清代古建築中的珍貴遺存。
資料來源:故宮博物院
北京博物館學會、新華網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