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節奏快、壓力大、作息不規律,膽囊疾病現已成為常見病之一。其中,膽囊結石最多見。儘管口服溶石藥物、中醫藥治療等有一定適用性,但手術切除膽囊仍是治療的首選方式。
人體十分精密,每個器官都有重要意義。膽囊雖不分泌膽汁,但能將肝細胞分泌的膽汁濃縮、貯藏,排入腸道幫助消化,同時調節膽道內壓力的平衡。切了膽囊後,膽汁儲存、濃縮的途徑發生改變,部分患者會出現不良反應,比如腹瀉、腹脹、反流性食管炎、肝內外膽管結石等不良反應。
隨著腔鏡外科技術的發展,膽囊切除術後器質性損傷的發生率相對較少,功能性損傷發生率較高。合理飲食、規律作息有重要意義。
臨床中,因膽囊炎、膽囊結石而手術的患者佔了大部分比例,他們術前往往伴隨膽囊炎急、慢性發作史,不少人為減少發作經歷了長時間的低脂低膽固醇飲食,甚至有患者滴油不進,營養狀況與生活質量均大幅下降。由於懼怕膽囊炎發作時的痛苦,即使切除了膽囊,不少患者仍然不敢吃、不會吃,導致營養需求無法被滿足。膽囊疾病解決了,其他營養相關的問題卻來了,在此給這類患者一些飲食建議。
膽囊切除初期(通常為1個月左右),患者忌吃高脂肪食物。此時,膽囊沒有了,膽總管開始透過代償性擴張來濃縮、儲存膽汁,但它正處於“試用期”,並不熟練,如果食用較多高脂肪食物,極易造成消化不良,出現腹脹、腹瀉等。
術後3~6個月內少吃多餐,減輕消化系統負擔。待身體適應了新的膽汁迴圈方式,患者可透過少吃多餐補充營養,仍需避免一次性吃太多脂肪類食物;新增脂肪類食物也要少量多次,以保持大便正常不腹瀉為度,避免術後短時間內的不良反應。
此外,患者每天可以少量喝點醋,增強消化能力,調節腸道內酸鹼度,可以助膽汁“一臂之力”,促進對脂肪類食物的消化。
來源:生命時報
本網址:http://www.syaq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