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巴在看一部紀實類的小片,叫《親愛的小店》。
這部片關注的是處於困境的,各種街邊小店的現實經營問題,比如蛋糕店、理髮店、咖啡店等等,然後請到國內對應行業的一些大佬,用3萬塊和30天的時間對小店進行改造,爭取讓小店銷售額翻倍,重獲新生。
拋除開一些片中的贊助商廣告,總體還是挺有意思的。
新一期的杭州篇,講的是一家咖啡小店的故事與困境。
店主Zoey和Viola的經歷很真實,估計也會擊中很多想掙脫內卷,開家小店“逃離式創業”的文藝職場人內心。
Zoey本身是個咖啡迷,她也是店裡的咖啡師。高中的時候就想開咖啡店了,但父母不贊同,後來去澳洲留學,Zoey也是做咖啡廳兼職。
28歲的時候,Zoey認識了Viola,她倆一拍即合開店,Zoey為此拿出自己攢了23年的壓歲錢。
對於Zoey來說,她覺得快30歲的自己沒有這一次衝動的話,之後就再也沒勇氣做了。
而Viola之前是做心理諮詢工作的,因為不堪忍受加班、KPI壓力和職場PUA,在年前一次和上級鬧僵之後就辭職了,和Zoey一起開店。
對於Viola來說,這是一場“逃離式創業”,逃離之前職場的被控制、被安排、被約束。
她們希望做成一個很有藝術性的小店,除了提供咖啡之外,Viola還會在店的二樓開心理沙龍,聚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聊聊生活與困惑。
兩人的設想與憧憬很美好,但開了4個月店之後,她們才發現活下去都成問題。
因為沒什麼客人,每個月都虧上萬塊,如果接下來還這樣的話,那麼資金就只夠她們撐到年底。
改造官Elsa,來到做了一番調研之後,發現她們咖啡的品質其實是很不錯的,客戶不夠主要是店面裝修沒有吸引好周邊的客戶,也沒有做好推廣吸引遠方的客戶。
於是改造官Elsa給出了對應的改造方案,比如:
店鋪門面改成落地窗,加強通透性;
面向周邊報社等單位做團體客單;
組織KOL探店增加曝光量;
增加外賣銷售渠道等等。
方案一開始Zoey和Viola是認可的,但後來在實際改造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因為理念不同而碰撞的瞬間——
店鋪裝修的時候,兩位店主不像改造官Elsa那樣時時緊跟在場,她們還是照常過著慢節奏生活,Viola會去跳舞,和朋友相約出遊,而Elsa各種操心還更像個店主;
外賣訂單突然多起來了,Zoey並沒有因此而興奮,反而覺得難以招架,也認為匆忙做成外賣的咖啡沒靈魂,不能保證品質;
Elsa提議開店時間可以從早上10點半提早到8點,Zoey和Viola說之前試過了,但也沒多幾個客人,她們覺得這樣會對自己心力和情緒的消耗很大,不想多花這個時間去做沒客人的營業,不想像機器一樣消磨自己的熱情......
而在已經兩次成功創業的Elsa看來,創業就要全身心投入,不可避免的需要犧牲自己的一些時間,多投入一些努力,堅持創業的心態和初心。
其實對於Zoey和Viola的想法,小巴覺得不是不能理解。
這家小店不僅是謀生工具,還承載著她們對生活的理解和追求。而她們理想的生活狀態,就是慢節奏的工作,然後工作之外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是她們的理念。
但Elsa的邏輯也沒錯,現實是殘酷的,如果明天的太陽都看不到,那還談什麼詩和遠方呢?
就如Viola自己擔憂的,如果小店關門,她要重新上班的話,那會讓她感到絕望。
改造任務最後當然是沒達成指標,但Zoey和Viola表示自己還是有收穫的,也會嘗試做一些妥協。
在這裡小巴不過多評判對錯,只是想和大家提一個點,那就是這世界上很多事情是有基本的守恆定律的。
就拿創業來說,現在不少打工人會對創業有著各種不合實際的幻想:
打工被人管著,不自由,創業是自己說了算,自由多了;
對上班很厭倦了,為老闆賺錢不如自己賺錢;
創業可以賺大錢......
創業成功的,確實是能賺大錢,但絕對不是像變魔法那樣,從天上掉大錢下來,與之應對的,是承受的壓力和困難也加倍,這裡面有報酬和辛勞的守恆。
你做一份安穩和相對輕鬆的工作,用50年賺到300萬,而創業這種方式如果用5年賺到了300萬,那麼就意味著,你要承受10倍的高強度運作,相當於把50年的強度壓縮到5年裡完成。
如果運氣不太好,那麼這個強度還得增加,或者高強度的時間得拉更長。
覺得老闆輕鬆自由,是沒看到他背後的高強度壓力,還有因為客觀條件限制或者與多方博弈之時身不由己的妥協,實際他並不輕鬆,也並沒有你想象中自由,什麼都能自己說了算。
就像大家總覺得財務自由多爽,但不曾想背後實際需要超強的自律,才能維持財務自由的平衡。
所以不少習慣了佛系文藝的打工人,為了設想中的自由而開啟創業之路後,才發現自己實際是從一個坑跳到了另一個坑,更辛苦不說,還不像打工那樣有基本工資“保底”,焦頭爛額,離詩和遠方更遠了。
所以創業的人,其實是需要有一些特有性格特質的。
不能像Zoey和Viola那樣佛系應對,而是有比較高的風險偏好,喜歡挑戰常規,對新機會敏銳,抗打擊能力強,迎難而上,即便屢戰屢敗,也能屢敗屢戰。
他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著真正的自由的光輝。
但如果有那些以為自己打破了守恆定律,投機取巧賺到了本不該賺到的大錢,提前享了本不該享的福的人,那麼後面就會有本不必吃的苦等著他。此謂德財不配位,靠運氣賺的錢,終究會憑實力虧掉,直到他的認知和財富相匹配。
無論是嚮往創業高收益,卻不想承受創業的高風險和高壓力;
還是嚮往理財產品高收益,卻要求零風險;
這些都是沒有意識到,財富守恆的基本定律。
抱著如此擰巴的想法,怎能不掉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