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書本君
最近,《誰是兇手》火了!
這部劇,一經播出就火遍全網,觀眾們集體上頭,有點“全民追兇”的味兒。
昨天,這部劇完結了。其中,#沈雨破防大哭#的話題引發2.6億網友的共鳴。
瀋海洋失蹤十七年,女兒沈雨一直在尋找他的下落。
可最後,等待多年的父親竟已成一具白骨。
自己被利用了17年,做了那麼多錯事,知道真相的沈雨破防大哭,令人心疼。
趙麗穎飾演的沈雨,是一個在恐慌中長大,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在她鎮定自若的表象下,是一顆早已千瘡百孔,不堪一擊的心。
這一切,都和她的原生家庭脫不開關係。
沈雨剛出現在大家的視線中的時候,就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從小就和父親相依為命。
母愛的缺失,讓沈雨對父親有著格外的依賴,父親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給予了她更多的關愛。
而這份愛,隨著父親的消失,就戛然而止了。
那時候,她還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她按照父親的吩咐,清理了父親的痕跡,看著這一點一滴的回憶親自被自己逐漸抹去。
她沒有了父親,她只有她自己了。
這件事對沈雨的影響,遠比她表現出來的大得多。她開始對找到父親這件事,有了執念。
為了找回父親,她一直住在老房子裡,甚至保留了十幾年前的老電話,就為了能等到父親的一聲“喂”;
為了找回父親,她不惜以身試法,捨棄了自己大好的前途,為“父親”遮掩罪行。
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卻發現父親早在17年前就離世了。她成了“海舟案”最大的受害者。
她的世界崩塌了,她的執念沒了。
於是,她配合警察,找到了殺害父親的兇手,她說:“你毀了我。”
很多人說,沈雨這一生太慘了。她大可不必為父親走上犯罪的道路,不必犧牲自己,不必傷害別人。
但是,從父親離開的那天起,她的人生就已經蒙上了陰影。
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對她的影響。
人性的弱點就決定了,人註定是環境的產物。很少有人能夠跳出自身所處的環境,去審視問題、解決問題。
這就是事實,即使很可悲。
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這種聯絡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
《奇葩說》中的姜思達,在別人眼中是一個有趣的聰明人。
但是,他曾自爆,自己是一個“即使再熟,也很難相信別人”的人。
小時候,姜思達的父親經常不在家。比起陪伴他,父親好像覺得聚會和應酬要更加的重要。
父親情緒也不是很穩定,經常會打罵姜思達。
父愛的空缺,讓姜思達成為了一個敏感又缺乏安全感的人。
即使長大後,母親問他是否希望家庭再團聚,他也是哽咽地回覆:“不希望,不希望。”
他被原生家庭傷害,至今仍未被治癒,他不敢嘗試,寧願自己躲在暗處,默默舔傷。
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早期的生活經歷,特別是原生家庭,對他的性格塑造和個人生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和深遠的影響。
前不久離世的攝影師鹿道森,是一個敏感又渴望愛的孩子。
小時候,作為一個“留守兒童”,他常常期盼能和父母團聚。
但是,好不容易和父母團聚後,等待他不是家庭的溫暖,而是父母語言暴力和精神折磨。
他們從不關心他,只是想把他塑造成他們理想中的孩子模樣:成績優異,前途光明。
“我的一切都屬於父母,是絕對的私有物。可終究不是,我只是一個有靈魂有思想的生命體。”
他像是一個傀儡,可他仍有自己的喜歡和期待。
他想治癒自己,但是失敗了,他還是那個被原生家庭傷害地千瘡百孔的自己。
原生家庭像是一個圈,圈住了孩子的一生,有些人窮其一生,也無法逃離。
《都挺好》中蘇明玉說過一句話,“原生家庭虧欠你的,你最終要靠自己找回來,即使不能原諒,也要學著放下,最後與自己和解。”
孫儷和鄧超的原生家庭都不算美滿。
鄧超是重組家庭的孩子。
父親是傳統的嚴父,主張棍棒教育。青春期的鄧超,沒少因為自己的叛逆,被父親“教訓”。
最激烈的一次,鄧超離家出走了幾個月。
也正是因為這一次“反抗”,讓他看到父母為了找他白了的頭髮和著急的眼淚。
從此,他們的關係緩和了。
父母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在他們眼中,對孩子嚴厲是為了孩子好,並不是他們不愛孩子。
比起鄧超,孫儷的原生家庭問題要更大一點。
孫儷12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婚了,她和媽媽一起生活。
也許是因為從小看到母親,為了養育自己受盡生活的苦難,孫儷很恨父親,更不想結婚。
鄧超對孫儷說:“父女之間有什麼過不去的?天下沒有哪個父親是不愛自己女兒的,你爸那樣做,肯定是有他的難處,你如果和他這樣較勁,將來後悔的一定是你。”
就是這樣兩個遭受原生家庭的傷害的人,他們卻互相慰藉,用愛建立了他們倆的再生家庭。
很多人會將自己做孩子時的感受投射到下一代身上,將孩子看成曾經的自己。
孫儷和鄧超二人,對自己的孩子,傾注了百分之百的愛。
孫儷會在兒子等等生日的時候,親手織條圍巾,鄧超則會做一個蛋糕。
他們沒有選擇貴重的禮物,只想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讓孩子感受到他們的心意。
只有願意改變的人,才可能被拯救。
原諒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並不是去忽視它、掩蓋它,而是真正地去和它和解。
或許,我們在和解和療愈的過程中,會找到愛和歸屬。
這才是最好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