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且停的旅途中,每到一座城市第一時間就會來到這裡的博物館逛逛,這樣可以讓我很快速地去發現這座城市的人文和歷史。
前幾天來到大同旅行,本以為大同這座城市的博物館不會太讓我驚豔,沒想到成立於1959年的大同博物館早早的就入選了國家一級博物館,並且館藏豐富程度也是僅次於山西博物院的山西第二大博物館。
帶著一種期待感,我乘坐了公交車來到地處大同新區的大同博物館,初見大同博物館覺得將古典和現代化融合得非常完好,據說建築特色將龍文化和石窟文化相結合,體現出了“胡漢交融”的地域文化特色。
說到文化交融的話,那麼展廳中的那些文物最有“話語權”了,一起進入到館內看看吧!首先看到的是按照《北魏貴胄出行圖》主題繪製的大型壁畫,高約15.5米、寬約50米佈滿了一整面牆,這組壁畫很好的展示了北魏貴胄出行場面。
看完壁畫之後,可以直奔2樓的《天下大同——大同古代文物展》按照時間線分為“滄桑代地”“魏都平城”“遼金西京”“明清重鎮”四個展廳,其中我個人最喜歡的就是“魏都平城”和“遼金西京”兩個展館,這三個時期也是大同古城最輝煌的時候,北魏為首都,遼金為陪都。
這兩個展廳中的旅遊看點非常多,下面馬且停會分享幾款比較喜歡的文物,它們分別見證著大同的人文魅力。
第1款文物:司馬金龍墓石棺床
可以說這個司馬金龍墓中的出土的文物為大同博物館評為一級博物館奠定了基礎,這些文物中我個人比較喜歡這就是石棺床,伎樂披帛飄逸,神情怡然,手拿西域和中式樂器。
這些淺浮雕內容呈現出了平城的和平而又繁華的盛況,當時這裡盛行"西涼樂";中間的力士呈胡跪狀,栩栩如生,被譽為是北魏石雕藝術的精華。
第2款文物:陶俑陣
這一組陶俑陣同樣出土於北魏琅琊王司馬金龍墓,整個俑陣由238個陶俑組成,陶俑用釉陶原材料製作。這組陶俑陣一共有6種人物組成,分別是導騎俑、騎馬儀衛俑、步行儀衛俑、步行戎裝俑、侍從俑、甲騎具裝俑。
如此龐大的陶俑陣讓它成為了迄今為止國內最大北魏俑陣。
第3款文物:北魏力士像
在大同博物館中可以看到不少異域風情的力士像,均為北魏時期的遺存。這些力士大嘴、鼓眼、鷹鉤鼻,與眾不同的異域臉龐和衣飾,或許就是帶著粟特人、罽賓人等不同種族的血統。
第4款文物:北魏玻璃瓶
這是一款北魏時期的玻璃瓶,透過它我們可以瞭解到1000多年前北魏首都平城就已經開始使用如此精美的玻璃器具。不論是自己打造抑或是進口的這尊流光溢彩的玻璃器,當你第一眼看到的時候依然還是會被它所吸引。
透過這些玻璃器具可以讓我們瞭解到千年前的平城就已經是一處東西方交流的重要場所。
第5款文物:遼金古墓壁畫
說到大同博物館中的遼金的文物,那麼一定不能錯過的就是遼金古墓中出土的壁畫,這些壁畫很好得展示了契丹民族管理下的大同百姓的生活、民俗和飲食等眾多文化,也反映出了契丹民族與中原文化相互融合的文化。
上圖為復原的遼代古墓,反映了遼代的墓葬文化,古墓一般為磚砌單室墓,南北向,穹窿頂,墓室平面一般呈圓形,由墓道、甬道、墓室組成。
第6款文物:佛造像
大同自古以來就是各種宗教彙集之地,其中又以佛教最為鼎盛,這從雲岡石窟的規模就可以看出。不過在大同博物館中也專門有個《梵語清音》的展廳,專門用來展示大同境內出土的造像文物,其中又以華嚴寺海會殿造像及關帝廟窯藏出土銅造像最為精美。下圖就是海會殿出土的造像。
以上就是大同博物館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幾個款文物,雖然在很多旅行者心目中它們並不知名,但卻可以讓我瞭解到關於大同的歷史印記,這就足夠。作者:馬且停,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