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毛主席號召2000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報》文章引述了毛澤東主席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很有必要。隨即在全國開展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活動。當時的知青來說,他們到農村去,是為了消滅“三大差別”,帶有積極的理想主義色彩,邢燕子、侯雋、董加耕等一大批優秀青年,便是他們的典型代表。廣義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從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前後經歷25年,知青總數達2000萬人左右。
1987年-揭露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屠城血證》首映
1987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部正面表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的故事片《屠城血證》在南京首映。影片圍繞一批記錄日軍暴行的現場照片的保藏,表現出了中華兒女面對屠刀不屈不撓的英雄氣概,揭示了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有計劃、有預謀的大規模血腥暴行。
1983年-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
1983年12月22日,我國第一臺每秒鐘運算達1億次以上的計算機——“銀河”在長沙研製成功。“銀河”巨型計算機系統是我國目前運算速度最快、存貯容量最大、功能最強的電子計算機。它是石油、地質勘探、中長期數值預報、衛星影象處理、計算大型科研題目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手段,對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有很重要的作用。
2010年-中國建設難度最大的山區鐵路“宜萬鐵路”正式通車
宜萬鐵路,全稱宜(昌)萬(州)鐵路,是中國八縱八橫鐵路的主骨架之一,有著“橋隧博物館”之稱,是一座跨越百年的鐵路。早在1903年,孫中山先生在其撰寫的《實業計劃》裡就描繪了川漢鐵路的藍圖。次年,川漢鐵路總公司在成都成立,但直到2004年,宜萬鐵路才全線開工。這條鐵路全長377公里,東起湖北省宜昌市,西至重慶萬州區,是中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四縱四橫”和滬漢蓉快速鐵路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2010年12月22日在湖北恩施火車站舉行正式通車儀式。
1992年12月22日,中國第一家由工業企業開辦的商業銀行——華夏銀行開業
華夏銀行,成立於1992年12月22日,是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行設在北京。1995年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開始進行股份制改造,改制變更為華夏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夏銀行)。2003年9月,華夏銀行公開發行股票,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交易(股票程式碼600015),成為全國第五家上市銀行。
1936年12月22日,蘇聯作家、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病逝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年9月29日-1936年12月22日),前蘇聯作家,堅強的布林什維克戰士、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出生在烏克蘭一個貧困的工人家庭,11歲開始工作,1919年加入共青團,參加蘇聯國內戰爭。1920年秋天在戰鬥中負重傷,23歲時全身癱瘓,24歲時雙目失明、脊椎硬化,但他的毅力驚人,他口述由妻子整理在1933年寫成自傳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1935年底蘇聯政府授予他列寧勳章。奧斯特洛夫斯基於1936年12月22日逝世,年僅32歲。1940年位於索契的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居改建成為國家博物館。
1994年-“申根協定”確定生效日期
1994年12月22日,“申根協定”執委會在波恩決定,該協定將從1995年3月26日起正式生效。
1997年-“進步”號飛船與“和平”號軌道站順利對接
莫斯科時間1997年12月22日13點22分,“進步-M37”號貨運飛船與“和平”號軌道站上的“量子”艙順利對接。20日升空的“進步”號飛船為“和平”號送去了重2.5噸的物資,包括水、食品、燃料、科研儀器、橡膠密封條等。11月3日,俄羅斯宇航員索洛維耶夫和維諾格拉多夫進行太空行走時發現,軌道站出口艙艙口的密封條老化,艙門關不嚴。12月30日,他們將再次進行太空行走,更換密封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