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楊士毅、蔡國宏
蔡鎮藩(1869-1914),字東侯,四川營山縣城郊蔡家庵人,自幼聰穎好學,師從長兄蔡鎮衡讀書識字,誦讀經史。後入學營山縣雲鳳書院,學識大增。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考中舉人,時年20歲(虛歲)。光緒十八年(1892年),蔡鎮藩考中二甲進士,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後授職戶部主事。
因積極參加維新變法,蔡鎮藩被打壓,降職為候補主事。丁憂回川后,先在省諮議局籌備處工作,後任省財政副監理官、省財政監理官。“民國”初年,先後任接收前清四川布政司事務委員、四川省財政視查員、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等職。
為紀念蔡鎮藩,營山縣將一條貫穿東西的通衢大道命名為鎮藩路,在白塔公園和翰林書院為他塑有雕像。
參與建立蜀學會,上書力主維新
蔡鎮藩在京為官時,不時受到擔任過他鄉試時的主考官張百熙的指點,還與在京川籍官員中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僚,包括劉光第、楊銳等交往,學重經濟,傾慕現代化思潮。
以楊銳為首的一批川籍京官籌議建立蜀學會,蔡鎮藩積極參與。楊銳、蔡鎮藩等14人聯名上書光緒帝,除報告蜀學堂開學的情況外,還呈述“費用甚鉅,籌畫極艱”,並羅列各級官員為蜀學堂捐款的清單。捐獻的官員中,最多的高達白銀萬兩,也有一二千兩的,大多為一二十兩甚至幾兩。
光緒帝對設立蜀學堂回批說:“川省地屬邊遠,學堂規模誠未易遽臻美備。現經該省京員就京師建立學堂以開風氣,京員舉貢學業有成,即可為鄉里師資,所擬辦法亦甚切實。”
蔡鎮藩上書的《奏請審官定職以成新政》
在維新變法開始之際,蔡鎮藩按耐不住激動的心情,連夜奮筆疾書,半月內,寫下8000字的《奏請審官定職以成新政》,為推行新政而鼓與呼。在奏摺中,蔡鎮藩疏列了拯救經濟、富國強兵、設外部加強外交、與西洋各國互惠通商、興實業、乾土木、辦好新學以成新政的建議,受到光緒帝的讚賞和嘉獎。
光緒御批道:“又諭、戶部奏、代遞主事蔡鎮藩請審定官職以成新政一摺。朕詳加披閱。除御史規復巡按舊制。各關監督改為關道兩節。應毋庸議外。其餘所陳各條。具有條理。深得綜核名實之意。可以見諸施行。著軍機大臣會同大學士各部院並翰林科道各官。詳議具奏。”
蔡鎮藩提出的那些主張實行起來阻力很大,更是因為變法夭折而未能實施。這篇奏摺雖然以論述清廷各部門機構現存弊端及改革方法同人員配備為主,但談的大多是治國之道,是一篇有關維新變法的重要文獻。
回川后留任職,想為百姓幹實事
維新變法夭折後,張百熙被革職留用,蔡鎮藩被降職為候補主事,遭受打壓、排斥與冷落,長期無所事事,曾被派到學部編書局去當分纂人,編輯學堂課本。但蔡鎮藩並不灰心喪氣,只要有空閒時間就專研學問,埋頭啃書本,包括西洋書的中譯本。他堅信,總有會為國為民奉獻身心的一天。
1903年,經官復原職的張百熙大力推薦,蔡鎮藩參加了經濟特科考試,成績優秀,獲特科考試正試一等。然而,情況並無多大好轉,蔡鎮藩以為母丁憂攜眷回川。此前,黑龍江的達桂、程德全兩位將軍知道蔡鎮藩是理財高手,瞭解到他的處境後,曾上書請調蔡鎮藩去關外工作。
四川總督趙爾巽得知蔡鎮藩回川旅居成都的訊息後,立刻想方設法要把蔡鎮藩留下來。趙爾巽盛情邀請蔡鎮藩到總督府,待之以上賓。
對於趙爾巽,蔡鎮藩先前在京時見過其人,對他的印象還不壞。對趙而巽的盛情邀請和挽留,蔡鎮藩思之再三:與趙爾巽共事應該還算過得去,趙爾巽主辦的四川省諮議局是新生事物,比較符合維新變法精神,且其中多數成員是維新派人士;在四川可以發揮專長,盡力把四川的經濟搞上去;子女漸漸長大,需要有一個較好的求學環境,讓孩子們能安安心心地上學;一家人在家鄉的生活也比較適應。
因此,蔡鎮藩答應留下來。先是在諮議局籌辦處當協理,慈禧太后死後,經度支部奏準,朝廷委任蔡鎮藩以丁憂主事身份任四川財政副監理官。
營山縣白塔公園內的蔡鎮藩雕像
兼造幣廠總辦,小試牛刀顯身手
蔡鎮藩任四川財政副監理官期間,成都造幣廠被庸庸無能的原總辦弄成了爛攤子,無人敢接這個癱瘓了的中央直屬工廠。正巧,同院的兵工廠廠長也甩挑子不幹了。此事成了轟動新聞,登上了由於右任創辦的《神州日報》附贈品《神州畫報》,標題是“財政官兼理造幣廠”,畫上還專門有一段文字說明。
1910年6月,上海《神州畫報》對監理官兼任造幣廠總辦的相關繪畫
有人建議,由財政副監理官蔡鎮藩兼任成都造幣廠總辦。沒想到,度支部真的任命蔡鎮藩兼任造幣廠總辦。蔡鎮藩臨危受命,立即走馬上任。他先去造幣廠瞭解情況,摸清問題所在。請技師帶領,將生產錢幣的過程全部瞭然於胸。還找多人談話、聊天,把問題的癥結加以確認。
原來,事故頻仍的原因是,沒嚴格按技安規則操作,多名經驗豐富的老師傅因受到多出廢品的冤枉而託病或託家裡有事告假離開;廢品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是精密度要求高的工磨具未定期維修,精度沒有保障;有人乘機作亂,上下勾結,狼狽為奸,以好充次,渾水摸魚,把銀幣偷運出去,中飽私囊。
蔡鎮藩對症下藥,採取了相應措施,連燒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是整頓、清理隊伍。只有合格的員工,才能做出合格的產品。因此,要提高員工的素質,嚴辦暗偷銀幣的罪犯、開除翫忽職守的員工。
第二把火,是整理、完善規章制度。沒有規矩,成不了方圓,也出不了好的產品。蔡鎮藩要求全體員工討論、修改、完善規章制度。透過討論,加強了員工自覺遵守各項制度的自覺性,特別是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和自覺執行。
第三把火,是針對著裝置和工廠的環境。蔡鎮藩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什麼先前製作的錢幣有瑕疵?就是因為器不利。因此,要專門抽調技術高超的技師參加工磨具維修組,對重要裝置進行大檢查、大修理、大維護。為此,蔡鎮藩動員全體員工來了一次全廠大掃除。
此外,蔡鎮藩根據觀察,專門申請上級增加配火槍的保安和巡邏人員。蔡鎮藩每天來廠坐鎮,現場督促檢查。
不到兩個月,成都造幣廠面目一新,恢復了正常生產。雖然上半年停產了幾個月,但經過整頓後,幾個月生產的銀幣仍然多達73萬餘枚。
由於蔡鎮藩加強了造幣廠的保衛工作,年底成都有少數士兵譁變而四處搶劫時,造幣廠的人員和裝置都安然無恙,毫髮無損。
由於整頓、管理和護衛造幣廠有功,度支部升任蔡鎮藩為四川財政監理官。蔡鎮藩成了清末四川省最後一個財政監理官。
值得一提的是,後來,蔡鎮藩還被禮聘為只有省級“一把手”才有資格擔任的造幣廠的造幣督造官。他的長子蔡家麟和次子蔡家麒,在學有所成或從海外留學歸來後,先後到造幣廠擔任過技師之職。
成都造幣廠5位被禮聘的銀幣制造監督官
參加保路運動,做大量幕後工作
蔡鎮藩在四川省諮議局籌備處工作期間,結識了留洋歸來的蒲殿俊、羅綸等人。他雖然年長几歲,但因一直主張中學、西學並學的新學,所以能與他們觀點一致,意氣相投,過從甚密。
1910年,當法、德、英、美四國強迫清廷簽訂借款和出賣鐵路主權時,蔡鎮藩與同科進士周鳳翔一起出面,聯絡省內各縣市50名社會名流,率先在成都成立川漢鐵路同志研究會,公開宣告、支援保路維權運動。對蔡鎮藩來說,這真的挺不容易。作為清廷官員,要公開站出來同當局唱對臺戲,是需要勇氣、膽識的。
川漢鐵路特別股東會準備會廣告,第一人為蒲殿俊,第五人蔡東侯即蔡鎮藩
1911年,在保路運動風起雲湧,席捲全川乃至全國時,明裡暗地裡,蔡鎮藩更向前邁出一大步,起到了更多的作用。作為準備召開川漢鐵路特別股東會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蔡鎮藩對股東特別會議的策劃及召開,起了相當的作用,更在策劃、發起、鼓動召開的有好幾萬人參加的聲勢浩大的股東大會,以及號召罷市、罷課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幕後工作。
為人處事一向低調的蔡鎮藩,限於自己的身份,出於鬥爭策略考慮,在保路運動中很少在公眾場合拋頭露面,但並不妨礙他對保路運動的參加和支援。蒲殿俊、羅綸、張瀾等保路運動的領導人,分析研究形勢、商討對策的秘密碰頭會,大多選在慶雲街的蔡府進行。
接收原布政司,清廉正氣又果敢
1911年底,清廷在四川的統治結束後,新成立的四川軍政府任命蔡鎮藩為接收前清政府四川布政司的事務委員。
布政司的權力移交,接收、人員清查,工作安排,任務艱鉅,責任重大,阻力也不小,尤其是前清布政司的幾百位官員如何妥善安置,哪些留用,哪些遣返,個別有罪行的如何送監等。
最難於辦的,是幾個高官的處理。原布政使蕃臺尹良,乾的壞事不少,出的壞主意更多。然而,他知曉和參與的事非常多,是一部活歷史;為人膽小怕事,許多壞事並非他直接或親自所為,罪雖大,但還不至於死。如果把他殺了,倒是好交差;如果從寬處理,有人會說是在袒護先前的上級。
蔡鎮藩冥思苦想幾日,最終還是決定從寬處理尹良。在請示報告中,他寫下“留下此人,尚可一用”幾個字。最終,這個請示報告被批准,尹良被送到北京文史館編寫清史稿。
在擔任接收大員期間,因為要決定前清布政司官員的去留,前來找蔡鎮藩說情的、送禮的、拉關係的絡繹不絕。對這些送禮、求情的人,蔡鎮藩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一律拒之門外。
在接收布政司和行使權力的日子裡,蔡鎮藩還不得不與三教九流周旋,有的要膽誠相對,有的則虛與委蛇。這也充分顯示出他辦事果敢甚至八面玲瓏的才幹。李劼人的長篇小說《大波》中有這樣一段描寫:“原來,今天是軍政府交涉局局長羅綸,同布政司接管委員蔡鎮藩,聯名在江南館唱戲設筵,大宴賓客。主要客人是孫澤沛、吳二大王、張瓜瓜、張尊、侯國治、卓笨等幾十位同志軍赫赫有名的統領,以及較次一等的分統、統帶,足有三十桌光景,為十二天以來最大最盛的一次音樽宴會。”
1912年10月,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長熊希齡給蔡鎮藩發來電報,任命他為四川省首任財務視察員。但他正忙於接管布政司,未曾到任履職。
1913年2月,財政部委任蔡鎮藩為四川省國稅廳籌備處處長,蔡鎮藩才去上任。對蔡鎮藩來說,擔任此職的確是不二人選,他對全省的賦稅情況以及各縣稅收機構貫徹各項稅收政策的情況,洞若觀火,瞭然於胸。
誰知,正當“照此履行必能漸有起色”(引自蔡鎮藩1913年7月5日發給北京財政部的電報)時,早已看上蔡鎮藩才幹的袁世凱,以入閣對蔡鎮藩加以威逼利誘。蔡鎮藩聲色俱厲地斥責威逼利誘他的人,當面拒絕袁世凱的無理要求。為以實際行動表示擁護孫中山先生髮動的討袁活動和與袁逆徹底決裂,他給北京發電報,辭去國稅廳籌備處處長職務。
辭職回家後不久,蔡鎮藩一病不起,醫治無效而離開了人世。
倡導教育為本,六個子女有出息
蔡鎮藩信奉教育為本,學習優先,並身體力行。他對子女從小嚴格要求,要他們努力學習,認真讀書。蔡鎮藩英年早逝後,夫人張鬘姑與長子蔡家麟撐起了這個家,讓三個弟弟和兩個妹妹都受到了良好教育,完成了蔡鎮藩生前的遺願。
只上過大專的蔡家麟不得不過早參加工作,甚至為養家去當兼職老師。二弟蔡家驥從成都澤木精舍結業後,考上公費留學日本,進入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學習。學成歸國後,蔡家驥在多所學校教書,當過成都機械廠廠長、成都造幣廠技師、銀幣制作所所長、四川大學工學院及四川省立工學院院長、四川化工學院及成都工學院教授等。
五弟蔡家彪從石室中學考上四川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又到南京大學深造。回川后,曾在重慶大學及西南財經大學任教。1950年代,他自學俄語,將蘇聯專家的著作翻譯成中文,編輯為教材,受到學生的歡迎。
六弟蔡家鯉,從石室中學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畢業後回成都,曾任啟明電燈公司襄理,又出國赴美進修、考察。1949年後,任成都電業局總工程師、西南電管局副總工程師、四川大學工學院特聘教授。曾榮獲成都市、四川省勞動模範稱號,被評為機關優秀黨員、先進工作者,被選為四川省人大代表,出席過第二屆全國政協會議。
蔡鎮藩長女蔡家鳳,又名瓊若,為反抗娃娃親的包辦婚姻,隻身前往上海、北京等地學習和補習功課,後考入北京女子師範大學,與劉和珍、楊德群等同班。北京“313慘案”和學運風潮後,從武漢大學畢業。回川后,任新都女校校長,在成都敬業學校、女子師範學校、濟川中學、十七中長期擔任語文老師。
四妹蔡家瓊,字珣若,蔡鎮藩次女,以優異成績從四川大學教育系畢業,後在成都、重慶等地任中、小學教師,中學校長。抗戰時期,在江津北沙中央圖書館工作。從1940年代末起,長期在四川大學圖書館工作,任業務秘書。因館長長期闕如,實際上主持圖書館工作。曾任兼職教師,為川大學生講解工具書的使用方法,為全國及全省高校圖書館專業培訓班講課。
【作者簡介】
楊士毅,蔡鎮藩長外孫、長女蔡瓊若之子。蔡國宏,蔡鎮藩之孫、次子蔡家驥之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