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聊北洋31年,有朋友會說北洋31年有什麼好說的呢?北洋三十一年(1905年)是“元、兩”之爭比較激烈的年份,這一年10月,北洋銀元局改名為“直隸戶部造幣北分廠”,沒有鑄造發行主幣,只發行了一枚庫平一錢四分四釐的貳角輔幣,可能是因為北洋光緒26年的一錢四分四釐發行量有限,北洋光緒29年也沒有發行輔幣,所以鑄造發行這枚北洋光緒31年一錢四分四釐應該是用來填補市場上輔幣的缺乏的。北洋光緒31年一錢四分四釐鑄造量不大,存世量比北洋光緒26年龍洋的主幣都少,目前的成交價格不算太低。
光緒三十一年北洋造光緒元寶庫平一錢四分四釐銀幣一枚深打,幣面彩色氧化,品種略少見,品相完美,PCGS MS64,目前為該公司評級紀錄最高分,在2021年北京誠軒春拍中成交價:287500元,可以見得高分好包漿好的底光是深受歡迎的!當然特別完美的錢幣是無法代表行情的,下面這枚是傳世普品:
這一枚是PCGS XF45分的,狀態也是我們常見的一種傳世狀態,儲存還是比較好的,在2021年杭州宜和夏拍中以69000元成交;
北洋省第一批機鑄貨幣
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北洋大臣李鴻章為了推動幣制改革,緩解因錢荒帶來的經濟蕭條,在天津機器製造局內設立“寶津局”鼓鑄制錢。1888年向“英國格林活鐵廠”(全名:格林活暨班特利工廠)購買造幣機器,鑄造了一批最早的機鑄方孔銅錢,“光緒元寶”背滿文“寶津”和大清光緒十五年呈樣天津官局造鳳前龍後一元樣幣。當時使用的鑄造裝置生產效率非常的低,況且機器局的主要業務還是以軍事用品為主,所以鑄錢很快就停產了。
上面一枚光緒三十一年北洋造 一錢四分四釐,PCGS XF40,黃油彩包漿,在2020年安徽鄧通秋拍中成交價23000元;今年的行情與去年相比,明顯翻了一番;
幣制改革
自從光緒十五年(1889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正式開始用機器鑄造銀幣,之後,湖北、江蘇、福建、直隸(河北)、奉天(遼寧)和吉林等省先後紛紛仿效鑄造,不久、沿江、沿海各省又自行設局仿造。由於沒有統一的規定,各省鑄造的銀元在成色、重量、標準等方面不盡相同,影響了貨幣流通,一些新派人士就主張統一貨幣,進行幣制改革,建議用世界上通用的“銀元制”來取代傳統的“銀兩制”,以金銀為主幣,銅元為輔幣,迫使老式的方孔制錢退出流通市場,這當然也受到了保守派的抵制。因此,“幣制改革”一直被延緩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上面這枚還是比較可惜的,幣面有一處深深的劃痕,其它處都還好,龍鱗也是比較清晰飽滿,PCGS 98,在2021年安徽鄧通春拍中,成交價8050元,不難看出,劃痕對一枚銀元的傷害有多大,一旦有劃痕,那價值掉的不只是零頭那一點,好幾倍的往下掉!